劉健梅
(河池市宜州區人民醫院,廣西 河池,546300)
近年來,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發病率逐年呈上升趨勢,已成為成年人腰腿痛最常見因素之一。主要由椎間盤變性,所導致纖維環受損、髓核突出,進而壓迫刺激脊神經根所造成。以下肢疼痛麻木、腰腿疼痛以及腰部活動受限為主要臨床癥狀,且伴有反復遷延、無法根治等特點,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相關數據統計,因腰痛門診就診患者中具有10%—15%,而住院患者中可達到25%—40%,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LDH[1]。現階段,臨床以牽引、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NSAID)等西醫治療為主,雖能夠穩定患者病情,緩解一定程度的疼痛,但臨床發現,長期持續用藥可誘發不同程度的依賴性及不良癥狀,且無法達到根治效果,極易反復遷延[2]。而手術治療創傷性較大,且伴有一定風險,日后復發率高。因此LDH 患者探究針對性、合理性、安全性治療方案,已成為臨床醫師重點關注內容。近年來,我國中醫技術已在臨床得到廣泛認可,且相關研究報道證實,溫針灸+推拿手法治療LDH 可獲得顯著價值,能夠縮短治療時間,減輕患者臨床癥狀[3]。
1.1 一般資料將100 例LDH 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均來源于我院2018 年4 月—2021 年6 月期間,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歸納為觀察組、常規組,各50 例,男女比例分別為:20:30、25:25 例;年齡分別為:40—70 歲、41—69 歲,平均值分別為:(50.23±1.50)歲、(51.15±1.62)歲兩組基礎信息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符合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分冊》[4]中LDH 診斷標準;(2)入組前無手術或藥物治療史;(3)認知功能正常;(4)病史<3 個月;(5)患者及家屬均知情本次試驗內容;(6)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1)伴有結核病、脫位、骨折以及嚴重骨質疏松等無法接受推拿者;(2)伴有嚴重心腦血管病、肝腎功能、腫瘤以及風濕患者;(3)無法順利完成試驗,中途退出者;(4)合并其他疼痛或全身炎癥反應疾病;(5)哺乳或妊娠期婦女;(6)臨床資料不完整,且依從性低者。
1.2 方法常規組實施常規西醫治療,協助患者取仰臥位,牽引質量為20—30kg,每次30min,每日1 次,連用6d 后休息1d,并配合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國藥集團致君(深圳)坪山制藥有限公司(原深圳致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70209,規格:0.1g)口服,劑量:每次100mg,每日1 次。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予以溫針灸+推拿手法治療。溫針灸:協助患者取俯臥位,取穴:承扶、腎俞、大腸俞、腰陽關、環跳、命門、承山、阿是穴、委中,針刺得氣后,留針30min,并選擇大腸俞、雙側腎俞,于針尾處插入2cm 艾柱,點燃艾柱,為避免燙傷患者,需于針刺穴位處放置紙片,每個艾柱為1 壯,每穴3 壯,每日1 次。推拿治療:協助患者取俯臥位,操作者位于患者一側,以利于醫生推拿操作,通過手掌跟,從腰部至下,反復推壓腰部,隨后用彈撥法,松弛腰部肌肉,再點壓椎間間隙痛處,最后通過拍法結束,每次推拿30—40min,1 次/d,以10 次為1 療程,療程間休息2d,2 組均連續治療2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1)觀察2 組臨床癥狀改善狀況,依據我院自擬調查問卷實施判斷,每項評分為0—5 分,分值越低表現臨床癥狀越佳,包塊腰部活動受限、下肢放射痛、腰痛。(2)記錄治療前、治療后1 個月功能障礙指數(ODI)評分[5],包括舉重重物、坐立、行走、腿踢狀況等,每項依據疼痛程度分為1—5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記錄治療前、治療后1 個月疼痛狀況,采取VAS 評分如下[6]:0—2 分無痛,3—4 分輕微疼痛,5—6 分中度疼痛,7—8 重度疼痛,9—10 極度疼痛。(3)依據美國研究健康調查表(SF—36 量表)評價生活質量[7],其中包含認知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3 項目,總分0—100 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分數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1.4 統計學處理SPSS21.0 統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改善狀況兩組治療前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經治療后觀察組腰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動受限癥狀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改善狀況(χ2±s,分)
2.2 兩組腰痛ODI、VAS 評分比較治療后觀察組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腰痛ODI、VAS 評分比較(χ2±s,分)
2.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兩組治療前生活質量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3。
LHD 屬于中醫“腰腿痛”“痹癥”范疇,與濕、寒、風、虛存在密切聯系,風寒濕邪客于肢體關節,氣血運行障礙,因此誘發腰膝疼痛,久則肢節屈伸異常,且伴有麻木不仁。正如《素問·痹論所言》:“痹在于骨則重,在于脈則血凝,而不流,在于肉則不仁,筋則不仲”,氣血不足或凝澀造成“不通則痛”“不榮則痛”,故“理氣血、通經絡”屬于治療LDH 首要原則[8]。
針灸、推拿治療LDH 療效顯著,其憑借著安全性高、療效佳、費用低等優勢,已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同時研究證實,針灸、推拿相互配合,能夠作用于經絡腧穴,進而達到調節氣血陰陽、通經活絡、活血行氣止痛等作用。而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臨床癥狀改善狀況明顯優于常規組,分析原因:中醫推拿手法能夠直接作用于筋膜肌肉,起到疏通氣血等效果,進而能夠改善肌肉及軟組織粘連、緊張等狀況,減輕神經根壓迫癥狀,同時配合溫針灸則起到一定協同效果,該項目能夠對腰部多個穴位實施針刺,達到強筋壯骨、補養腎氣、溫通筋絡以及祛邪活血等作用[9]。另研究顯示,觀察組腰痛ODI、VAS 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探究原因:因推拿治療能夠有效強化縱韌帶與纖維環之間推力,使髓核能夠回歸至椎間隙,進而消除髓核壓迫神經根,減輕一定程度的疼痛[10]。相關研究發現,在艾灸燃燒期間,可隨著溫度的上升,能夠減輕神經根水腫程度,促進組織血液循環,加快炎癥物質吸收[11]。同時溫針灸以艾草溫通經絡調、散寒止痛,優化單純針刺活血化瘀、舒經活絡,且對局部痛癥的鎮痛效應顯著,針刺結合艾灸能夠達到事半功倍效果。本文研究發現,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進一步證實LDH 患者實施溫針灸+推拿手法治療可取得滿意療效,不僅能夠減輕一定程度的疼痛,改善臨床癥狀,還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溫針灸+推拿手法治療LDH 患者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