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海靜 陸瑩
(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廣西 南寧,530000)
婦科腹腔鏡手術的范圍主要在盆腔、腹腔內,在手術過程中二氧化碳氣腹會增加對胃腸道的刺激,導致術后容易出現腹痛、腹脹等不適癥狀,嚴重還會導致腸梗阻,影響術后康復速度,因此應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1]。壯醫藥線點灸是以三道兩路、三氣同步學說為理論基礎,選擇多種壯藥經過制備處理之后,浸泡特制藥線,點燃藥線灼灸在人體病變位置,恢復氣血平衡,疏通三道兩路達到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的目的[2]。現代藥理學研究得出,壯醫藥線點灸能夠起到調整胃泌素和腸軸生長抑素水平的作用,從而發揮調節胃腸道功能的效果[3]。
1.1 一般資料選擇本院60 例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 例。觀察組,年齡18-50 歲,均數(34.51±3.67)歲。對照組,年齡18-50 歲,均數(34.99±3.28)歲。兩組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納入標準:(1)自愿加入研究;(2)進行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婦科腹腔鏡探查術、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等;(3)患者均知曉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2)精神異常、溝通障礙者。(3)過敏體質或對藥物易過敏者。
1.2 方法對照組:實施快速康復護理,(1)術前告知患者禁食6 小時,禁飲2 小時;(2)術后6 小時便可以給予患者進食少量米湯,嚼無糖口香糖,促進胃腸功能恢復;(3)術后2 小時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翻身活動,術后6 小時下床活動。觀察組: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壯醫藥線點灸,術后6 小時對患者進行壯醫藥線點灸,制定兩組腧穴,包括①臍周四穴、下關元、中脘;②足三里、三陰交、上巨虛、陰陵泉。每天一次,兩組腧穴輪流進行點灸。通過壯醫目診和甲診來確定患者是陽證或陰證,其中陰證患者采用陰證手法:每穴點灸3 壯,點灸之后,快速用拇指指腹順時針按揉該穴位數秒;陽證患者采用陽證手法:每穴點灸1 壯,不施以揉按。
1.3 觀察指標(1)兩組術后6、24、48 小時疼痛情況比較,采用疼痛數字評分法進行評估,用數字代替文字表示疼痛程度,在一條直線上分段,將疼痛程度用0 到10 這11 個數字表示,0表示無痛,10 表示劇痛,讓患者根據自身情況評分[4]。(2)兩組手術指標比較,包括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總天數。
1.4 統計學處理全文數據均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進行計算分析,其中均數±標準差(±s)用于表達計量資料,χ2用于檢驗計數資料,其中P<0.05 表示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6、24、48 小時疼痛情況比較術后6 小時兩組NRS 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觀察組術后24、48 小時NR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6、24、48 小時疼痛情況比較(n=30,分)
2.2 兩組各手術指標比較觀察組肛門排氣、排便時間以及住院總天數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各手術指標比較(n=30)
當前臨床腹腔鏡技術不斷更新發展,使得腹腔鏡手術廣泛應用于各個科室,在婦科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雖然腹腔鏡手術有利于術后恢復,但是術后也容易發生腹脹等不良反應,因此要給予有效的干預措施。
壯醫藥線點灸通過其溫熱、藥效以及對人體穴位的刺激,經火路、龍路進行傳導,鼓舞人體正氣,使得人、天、地三氣保持同步,使得正常發揮臟腑、氣血功能,平衡氣血,通暢三道兩路,使人體各部功能恢復正常[5]。足三里穴位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起到消脹除滿、健脾益氣、緩解疼痛的功效;三陰交穴是足三條陰經氣血物質交會的穴位,能夠起到調暢氣機、健脾益氣的功效;上巨虛穴是胃經的下合穴,能夠有效治療大腸腑病;下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能發揮健脾益胃、溫陽補腎的作用;中脘穴是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具有化濕和中、調胃補氣、降逆止嘔、散寒止痛、減輕腹脹腹痛的效果;陰陵泉屬足太陽脾經,起到健脾理氣、通經活絡、益腎調經的作用,能減輕腹脹腹痛、祛濕邪;臍周四穴包括陰交二穴、任脈之水分、腎經之肓俞四穴,藥線點灸能夠起到滋陰養血、狀元益腎的功效。聯合所有穴位應用壯醫藥線點灸治療能夠發揮溫經通絡、通腑泄濁、祛瘀止痛的功效,使得胃腸道盡早的恢復蠕動,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緩解疼痛感。
綜上所述,婦科腹腔鏡術后實施快速康復護理基礎上應用壯醫藥線點灸能緩解疼痛,可加速胃腸功能恢復,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