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庭
(富川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廣西 賀州,542700)
醫療設備是目前醫院一項重要管理部分,對醫療設備進行質量管理,能夠有效提升診斷的質量,進一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升當前醫院的工作質量,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1-2]。但現階段醫療設備使用較為廣泛,如何在提高醫療設備利用率的同時,保障醫療設備的安全,降低醫療設備故障發生率,是當前醫院管理的重點內容[3]。傳統醫療設備維修模式,主要方式為故障性維護,對設備隱患無法進行有效排除,設備質量較低,所以選擇合理的醫療設備維護模式,具有重要意義[4-5]。本文對醫療設備管理中設備預防性維護的作用進行研究,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資料與方法將本院2019 年7 月-2019 年12 月未實施預防性維護管理模式作為對照組,2020 年1 月-2020 年9 月實施預防性維護管理模式作為對照組。本次研究選取醫療設備150臺,包含呼吸機10 臺、CT1 臺、嬰兒培養箱5 臺、彩超3 臺、血透機20 臺、監護儀80 臺、牙片機1 臺、DR1 臺、除顫監護儀10 臺、微量注射泵19 臺。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傳統設備維護。第一,醫護人員自行進行簡單維護,工作人員對醫療設備的種類、結構、運行功能有全面了解,在出現故障后,及時對其進行維修,加強對設備使用情況進行逐一查看,對老舊設備進行及時處理。第三方公司進行維護,醫院購買第三方公司的維護服務,維修人員定時對醫療設備實施檢查,保障醫療設備可以正常運轉。第三,返回原廠維修,或授權相關公司進行維護。將出現故障的設備返回原廠,或附近原廠所授權的公司進行維修,對出現問題的配件進行更換。
觀察組:預防性維護。(1)宣傳培訓:在使用設備前,應對操作人員以及維修人員進行相應培訓,需保障其上崗時,手持相應證書,對維修以及檢測相關知識進行熟練掌握。定期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后,實施考核,只有考核通過人員才可使用或對設備進行維修,若考核未通過,應對其再次進行培訓,再次考核,避免出現不良操作問題。維修人員,應建立完整檔案,對相關設備的數量、型號以及操作方式、維修要點內容進行分類管理。(2)建立設備管理制度:當前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具體內容如下。第一,采購:在采購設備時,應對相關部門的設備工作進行協調,對相關工作劃分具體職責,確保權責到人,工作不會出現沖突。第二,記錄以及核算。醫院設備科在對相關設備進行統一記錄時,應對設備購置、引進、培訓以及維護工作進行相應處理,并且對于相關成本和預估設備維護成本進行核算,并且在進行集體討論之后,對購置以及維護方案進行優化,從而保障設備生命周期得到延長。第三,制作相關管理手冊。醫院相關科室應依據相關設備的結構特點,制作醫療設備管理手冊,對設備當前使用情況進行嚴格把控,統一管理醫療設備,對于需維護的內容、次數、時間進行明確,并且應加大巡查,明確相關設備可能存在的隱患問題,在實施維護時,對相關內容進行統一記錄,例如故障次數、維修成本、時間以及次數等內容。第四,維修渠道:醫院應招收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實施培訓,建立專業的維修團隊,從而提高醫院當前的維修質量,減少醫院維修成本。同時還需加大投入資金,保障專業維修團隊為醫療設備能夠進行全面的維修。(3)定期開展預防性維護工作。醫院若只采取一次預防性維護,并無顯著意義。因此醫院應定期開展預防性維護工作,才能保障目前醫療設備得到全面維護,避免存在維護死角問題,能夠保障相關醫療設備得到定期維護,及時發現設備存在的隱患問題。所以,現階段醫院應定期展開預防性維護工作,其中不常用設備,可在統計后適當地減少維護次數,但不能1-2 月都不進行1 次維修,而若該設備為經常使用,則需要增加設備的維修次數,延長設備的維護周期。若醫療設備為搶救患者生命的設備,半年可以進行1 次維護,但每次維護應進行全面檢查,保障隱患問題能夠得到解決。若醫院具有條件,可以配備專業的檢查設備,定期對醫療設備性能進行相關檢查。除此之外,還應對醫院的醫療設備進行清潔以及測試,其中清潔屬于日常所做的維護工作,需對過濾網、散熱孔等部位的灰塵進行清理,避免對設備的運行遭受影響。與此同時,還需要對設備的性能進行檢查,觀察設備運行狀態是否屬于正常情況,以及運行參數是否出現變化,從而保障設備能夠正常運行。(4)電子檔案建設。當前三級以下的醫院絕大多數都使用紙質建立維修檔案,但紙質檔案存在一定的時效性,在時間,或外界因素下,導致檔案內容出現模糊或缺損問題。所以醫院應采取信息化技術,建立專業的電子檔案,對醫療設備IDE 相關信息、使用、維護、更換等情況進行記錄,方便后期管理及核查。另外,工作人員應定期對設備維修情況進行評價,并建立獎懲制度,對負責任或預防隱患事件進行獎勵,而若出現無法及時維修設備的情況,或短時間內出現事故的設備,進行不同程度的懲處。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1)設備故障發生率:記錄兩組設備出現故障的次數。(2)維修費用。記錄兩組維修平均費用。(3)院內感染發生率。記錄院內出現感染的發生概率。
1.4 統計學分析統計分析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設備故障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更低,(P<0.05),見表1。

表1 設備故障發生率比較(n,%)
2.2 維修費用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更少,(P<0.05),見表2。
表2 維修費用(,元)

表2 維修費用(,元)
2.3 院內感染率擇2019 年7 月-2020 年9 月200 例患者,依據實施前后時間,各100 例,分析院內感染率。與對照組比,觀察組較低(P<0.05)見表3。

表3 院內感染率(n,%)
當前醫療設備種類較多,在實施維修時,醫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成本,但由于醫療設備較為專業,而醫院維修人員自身的知識儲備有所限制,因此在實施維修時,常會出現各類問題[6-7]。另外,操作人員對相關設備的重視度不足,在操作時缺少專業能力,經常會出現使用不當情況,產生醫療設備故障,從而導致設備使用時間較短,工作效率較低,甚至會出現醫患糾紛等問題[8-9]。
另外,醫院部分大型設備在維修時需要一定專業能力,醫院自主維修的難度較大,而若依靠第三方公司或原廠返修實施維修,不僅無法保障維修質量,在安裝配件時使用以次充好,導致設備出現損傷,時間、空間受到限制,維護的成本還會較高。所以當前應使用科學的方式,對醫院設備進行管理控制,盡可能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維修成本,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而實施預防性維護措施,其建立健全的維護管理制度,對醫療設備進行專業管理,保障設備的安全性,能夠保障設備在合理的情況下得到高效利用。另外,在對設備進行維修后,定期對設備采取性能測試,及時發現設備存在的隱患,及時更換劣質或出問題的配件,排除維修故障,可以降低設備的損耗,從而預防出現不良事件。其次,在對設備出現的不良事件進行評估,實施應急方案,能夠提高設備預防性維護工作質量,降低出現醫療糾紛的概率。第三,進行醫療設備管理時,采取信息化技術,可以建立用戶管理檔案,錄入相關信息,便于后期查詢,進一步提升設備管理的有效率,另外使用智能化設備,對質檢方案進行調整,從而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就本次研究結果可知,相比對照組,觀察組設備故障發生率、維修費用以及院內感染情況均較優。因此不難發現,可知醫院在采取醫療設備管理時,實施預防性維護措施,能夠提升醫院維護效率,進一步提高設備的有效利用率,延長設備的使用時間,減低維護成本。
因此不難看出,臨床在進行醫療設備管理中實施預防性維護具有重要意義,具體如下:(1)提高醫療設備管理質量。傳統在采取醫療設備管理時,由于管理人員對醫療設備重視度較低,因此對醫療設備檢修與維護次數較少,便會使管理人員無法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隱患問題,直到臨床使用時,才發現設備產生故障,嚴重影響管理質量。而實施預防性維護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醫療設備管理質量,檢修人員定期對設備實施維護,從而減少設備故障發生率。因此和傳統管理方式相比,實施預防性維護可以使管理人員對醫療設備的運行情況和工作狀態進行管理,并且對設備可以采取預防性檢查,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對出現為題的配件進行更換,降低影響,(2)延長醫療設備使用壽命。在采取維護性維護管理時,工作人員會記錄設備正常的運行參數,從而使維修人員對正常數值有一定的了解后,可以盡快找到異常數據,從而發現故障位置,進行針對性維護,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綜上所述,醫院在實施醫療設備管理時,利用預防性維護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設備利用率,進一步延長醫療設備的使用壽命,預防設備出現故障導致的醫療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