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茂,錢自衛,孟凡貞,范寶江
(1.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鄒城273500;2.中國礦業大學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江蘇 徐州221116;3.兗煤萬福能源有限公司,山東 菏澤274900)
工作面預注漿法是巷道過富水含水層水害防治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巷道未掘進揭露含水層前布置鉆場,對含水層開展工作面預注漿,使漿液預先充填圍巖裂隙,在巷道周圈形成封水帷幕,以保證巷道掘進通過富水含水層時不再出現涌水現象。萬福礦井井底車場建設階段多條巷道需穿越太原組第3層灰巖巖溶裂隙含水層(簡稱:三灰)施工,該礦井三灰埋深大、承壓高、富水性較強,巷道施工前需對三灰開展預注漿治理。本研究將以萬福礦井回風大巷為例,研究該巷道預注漿治理三灰水害技術。
兗煤萬福礦井位于山東巨野煤田的最南端,為當前山東省內唯一在建礦井。該礦井采用立井、暗斜井開拓,井底車場布置于-820、-950 m 2個水平。-820水平井底車場的軌道、回風、進風大巷、雙煤倉、溜井、炸藥庫均穿越三灰施工(見圖1)。-820水平回風大巷斷面為矩形,采用綜掘法施工,錨網噴支護,凈斷面寬×高為5.4 m×4.4 m,頂幫錨網噴厚度150 mm。

圖1 萬福礦井回風大巷剖面圖
1)三灰發育情況。萬福礦井-820水平井底區域三灰的厚度8.14~8.44 m,三灰產狀為120°∠13°~18°,三灰與3煤的間距62 m左右,三灰距離奧灰115 m左右。
2)三灰富水滲透性。-820水平三灰井下簡易放水試驗獲得滲透系數為3.40~7.75m/d,為中等滲透性;井下三灰放水試驗獲得三灰單位涌水量為0.072~0.170L/(s·m),為中等富水性[1-2]。
3)三灰及其上下巖層的強度。根據風、主、副井筒井檢孔報告,三灰上下砂巖層抗拉強度為0.45~1.52 MPa,平均1.05 MPa;泥巖抗拉強度為0.36~1.59 MPa,平均0.70 MPa;三灰抗拉強度為2.64~4.23 MPa,平均3.40 MPa。
依據《煤礦防治水細則》巷道安全隔水厚度計算公式[3-4]:

式中:t為安全隔水層厚度(m);L為巷道底板寬度(m),取石門掘進最大寬度5.7 m;γ為底板隔水層的平均容重(M N/m3),取0.024 M N/m3;Kp為隔水層的平均抗張強度(MPa),三灰上下50 m段泥巖、細砂巖、灰巖加權平均抗拉強度為1.3 MPa;P為底板隔水層承受的水頭壓力(MPa),取8.0 MPa。
以此計算,在原始水壓8.0 MPa的條件下,巷道施工安全隔水層厚度t為10.0 m,考慮到巷道掘進圍巖產生松動圈,松動圈厚度取3.0 m,則巷道施工13.0 m范圍內的含水層需進行治理。以此計算結果,巷道三灰威脅區段長度約為169 m。
回風石門三灰注漿鉆場布置于回風石門入口向前40 m位置(距離H1導線點48 m),鉆場巷道停頭位置上距三灰底板13 m。回風石門制漿治理目的層位三灰,共設計15個注漿孔(4個中線孔+4個左幫孔+4個右幫孔+3個驗證孔),均布置于巷道迎頭。注漿孔設計如圖2所示,鉆孔的設計深度47~156 m(實際施工過程中確保鉆孔穿過三灰即可停鉆注漿),總鉆巖進尺1 692 m。預設漿液擴散半徑6.0 m,能夠形成交圈效果。

圖2 三灰段預注漿鉆孔設計圖
井下三灰注漿孔均設計安裝套管,套管長度8 m,?108 mm。孔口管安裝完成后,套孔鉆進設計采用?75 mm鉆頭。上仰孔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外注內返漿法固管,水平及下俯孔采用內注外返漿法固管。待固管漿液充分固結后,注漿孔采用?75 mm鉆頭無芯套孔鉆進至8.5 m進行耐壓試驗,試驗壓力不小于12.0 MPa(最大水壓的1.5倍)。確保孔口管安裝穩固后,原位采用?75 mm鉆頭無芯套孔鉆進,鉆進時孔口必須安裝高壓防噴閥門。
本注漿主要選用純水泥漿液及水泥-水玻璃雙液漿,純水泥漿為主、雙液漿為輔。水泥設計選用標號為42.5的水泥,水玻璃濃度36波美度。水泥基漿液采用普通水泥與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水泥漿屬于顆粒懸浮液,主要適用于類似三灰這種富水巖層寬大裂隙、空洞的充填。
根據有關規范,注漿終壓一般選擇為靜水壓力的2~5倍,參考該礦風井、副井、主井預注漿的經驗,確保注漿施工過程的安全,本次三灰在疏降條件下預注漿孔口終壓設計為12.0 MPa。
原則上各注漿孔設計單次注漿,直接鉆進至設計孔深進行注漿即可。如鉆進過程中遇到塌孔、卡鉆等鉆孔現象,則提鉆注漿加固后,再套孔延伸至設計深度注漿即可。
工藝流程:根據壓水及鉆孔出水情況,確定注漿壓力和漿液配比→注漿,待壓力升高后停注→(套孔鉆進→注漿,待壓力升高后停注)→封孔。
每個鉆孔注漿時,初注用濃漿,復注時逐漸降低漿液濃度,但每次注漿時,一般先稀后濃。當漿液在裂隙中沉析、充填階段,若壓力不升且進漿量也不減時,應逐漸加大漿液濃度;反之,若壓力上升快且進漿量減量也快,應依次降低漿液濃度。
回風大巷三灰注漿共消耗水泥548 t,按注漿治理層巖體體積計算,漿液對注漿治理層段的充填率約為2.5%。圖3為按照施工順序繪制的鉆孔出水量統計圖,可見施工后期隨著注漿的進行,施工鉆孔的水量整體呈現降低的趨勢。在本階段最后施工的HZ51、HZ58號2個孔最大水量分別為20 m3/h、2 m3/h,明顯小于前期施工的鉆孔,注漿結束后施工3個驗證孔H J60、H J61,H J62號,僅H J61出水約1 m3/h,說明注漿效果較好。

圖3 按照施工次序鉆孔涌水量及注漿量
后期回風大巷掘進穿過三灰,發現三灰裂隙發育,裂隙中漿液充填飽滿,掘進時無明顯出水現象,僅有迎頭位置少量滴水,注漿效果大幅高于預期,三灰水害防治取得成功。
1)萬福礦井-820水平井底車場多條倉巷穿越太原組第三層灰巖巖溶裂隙含水層施工,該層灰巖埋深大、承壓高、富水性較強,需提前進行水害治理。
2)設計采用工作面預注漿的方式進行三灰水害治理,合理確定的注漿帷幕厚度、注漿孔參數、注漿材料、注漿壓力及施工工藝。
3)注漿后通過檢查孔的出水情況及后期實際開挖檢驗,發現三灰裂隙中漿液充填飽滿,掘進時無明顯出水現象,注漿效果大幅高于預期,深部巷道三灰水害注漿治理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