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成,姚應水
(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雜志社 安徽蕪湖241002)
我國的科技期刊雖然具有一定數量規模,但是離期刊強國目標仍存在不小的差距[1]。2020年8月,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為我國科技期刊改革發展提出了目標、任務與途徑,是我國科技期刊共同的行動指南。稍早前教育部、科技部印發的《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為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遇,科技期刊的當務之急是要內抓質量、外塑形象。
期刊的收稿情況,既是提高辦刊水平的基本保障,也是辦刊影響力的體現。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統計分析平臺”的個刊影響力統計分析數據庫提供了一個即時了解期刊社會影響力與學術影響力的動態觀察窗口,為各學科期刊之間的比較與評價提供了準確、客觀、公正的數據參考[2]。采用文獻計量學指標反映科技期刊對知識創新的影響,對總體評估科技期刊學術質量、宏觀考量科技期刊辦刊定位與出版策略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3]。《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是一本以中藥現代化研究為特色的學術期刊,本文通過對該刊 2015—2020年收稿情況與知網個刊影響力統計分析數據庫進行分析,為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提供參考。
收稿情況數據來源于《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投稿平臺。期刊評價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統計分析平臺”的個刊影響力統計分析數據庫。2020年數據為人工統計。
對收稿數據及期刊評價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用SPSS1 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趨勢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5—2020年收稿數量各年均以較大的增幅增加,其中 2019年增幅達到62.3%,6年間共增加了 205.1%。同期,錄用文章的絕對數量變化不大,因此錄用比呈下降趨勢,差異有統計意義(P<0.01)。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5—2020年收稿與錄稿情況統計Tab.1 Statistics of manuscripts received and accepted in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Chinese Medicinesfrom 2015 to 2020
2.2.1 各欄目發文情況
2016—2020年《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年發文數量總體上呈逐年減少的趨勢。大部分欄目年發文數量總體上變化不大,“藥材生產”“資源與鑒定”欄目發文量下降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主要原因是在中藥研究領域中,從事藥材生產以及傳統的中藥材鑒定研究有減少的趨勢,收到高質量的論文稿件較少。“藥理藥化”“臨床中藥”2個欄目發文呈上升趨勢,“藥理藥化”欄目上升較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主要是因為近年來關于中藥的藥理與藥化研究較多,研究成果較豐富。“臨床中藥”欄目發文量有所上升,主要原因是近年來自醫院研究者的稿件大幅增加。各欄目年發文比重的變化趨勢反映出本欄目的收稿量情況。各欄目發文情況具體見表2。

表2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5—2020年各欄目發文情況統計Tab.2 Statistics of papers published in each column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Chinese Medicines from 2015 to 2020
2.2.2 每期論文篇數情況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5—2020年每期頁碼沒有改變,對每期論文數進行統計,結果見表 3。可見不同年份每期發文有較大的變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每期發文數量逐年減少。這也意味著論文的平均長度呈增加趨勢。論文長度的增加可以使論文呈現更多的信息,有研究者發現論文長度增加,其被引次數也會增加[4]。因此可以認為,在總體上論文的長度與論文的質量存在一定關系。

表3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5—2020年每期論文數統計Tab.3 Statistics of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in each issue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Chinese Medicines from 2015 to 2020
2.2.3 作者機構情況
2015—2020年《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年發文機構共超過450個,發文總篇數前8位的見表4。從表中可以看出,北京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等全國主要中醫藥大學是該刊主要發文機構。從發文機構統計中還發現,近年來,來自企業的論文明顯增加,這與企業越來越重視研發工作有關。

表4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5—2020年發文機構前8位統計Tab.4 Statistics of top 8 publishing institutions in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Chinese Medicinesfrom 2015 to 2020
2.2.4 基金論文與高影響作者發文情況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5—2020年基金論文與高影響作者發文情況見表 5。基金項目資助的科學研究是產生高水平論文的重要保障,基金論文占比也是評價期刊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中國知網期刊計量評價指標變化分析報告中將“高影響作者”定義為“各學科按作者發表所有文獻的總被引頻次由高到低排序,前5%的作者”。高影響作者對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和影響因子有積極的作用[5],高影響作者占比情況也反映出本學科領域對該期刊的認可情況。從表 5中可以看出《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5—2020年基金論文占比與高影響作者發文占比都呈上升趨勢,差異都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5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5—2020年基金論文與高影響作者發文統計Tab.5 Statistics of funded-papers and papers ofhighly influential authors in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Chinese Medicines from 2015 to 2020
2.2.5 影響因子、引用、下載、量效指數情況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5—2020年影響因子、他引總引比、被引期刊數、Web即年下載率、Web下載量和量效指數情況統計如表6所示。顯示影響因子、被引期刊數、Web即年下載率、Web下載量和量效指數等指標均呈大幅上升趨勢,特別是該刊的量效指數近年來上升幅度較大。量效指數是期刊影響因子與其影響因子對應的發文量的比值,反映期刊規模與質量發展的協調性[6]。另外,該刊的他引總引比一直保持在高水平。這表明該刊近年的發展良好。

表6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5—2020年影響因子、引用、下載、量效指數情況統計Tab.6 Statistics of impact factors,citations,downloads and journal mass index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Chinese Medicines from 2015 to 2020
2.2.6 收稿數、發文數與期刊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收稿數與發文數是期刊最基本的2個指標,為了研究收稿數、發文數與期刊評價指標之間的關系,對其進行了相關性檢驗,結果如表 7所示。顯示收稿數與 Web即年下載率、量效指數、Web下載量、復合JIF、綜合 JIF等期刊評價的重要指標都呈正相關,發文數與錄用比呈負相關,說明稿源情況是期刊辦刊質量的基本保障,編輯部選擇稿件的余地較大。盡管發文數與高影響作者比、基金論文比、量效指數、Web下載量/萬次、復合JIF、綜合JIF呈負相關,但發文數與 Web即年下載率并無明顯相關性,因為即年下載率是相對數,受發文篇數影響相對較小。本研究中,該刊近年來收稿數與發文數量變化趨勢平穩,因此以當年的收稿數與有關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可大致了解收稿數、發文數與期刊評價指標的相關性趨勢。在研究中,進一步以當年收稿數與發文數及后兩年的評價指標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結果與前面的相關性分析基本一致。更確切的相關性,需要更多年份數據的支持。

表7 收稿數、發文數與期刊評價指標的相關性分析Tab.7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number of manuscripts received,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and journal evaluation index
期刊的稿源是期刊生存的基本保障,只有充足的稿源才可能提高期刊辦刊質量,而期刊質量的提升也會吸引更多的優質稿源,兩者相輔相成,但是兩者的先后有邏輯關聯,先有前者的保障,才有可能產生后者的結果。此外,期刊要強化編校質量,2020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報紙期刊質量管理規定》后,為期刊的編校質量要求做了具體的規定,既是必需的要求,也是最低的要求。
中國知網個刊影響力統計分析數據庫的影響因子、基金論文比、高影響作者發文、Web即年下載率、Web下載量、量效指數等指標對評價期刊,特別是期刊編輯部了解期刊自身的發展情況,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中國知網個刊影響力統計分析數據庫更偏向對期刊的總體情況進行評價,然而對論文水平的評價顯得說服力不夠,特別是對某一篇論文質量很難作出準確評判,引用、下載等指標也不能作為高水平論文的評價依據。因此,對論文學術水平的評價應該主要由同行專家來評價,而不能以期刊總體水平來評價論文的水平。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中已明確規定:“堅決摒棄 ‘以刊評文’,評價重點是論文的創新水平和科學價值” “完善學術同行評價”。
通常論文的發文量減少,能選擇更優秀的論文發表,對提升論文質量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根據影響因子的計算方法,發文量減少也有利于提升期刊的影響因子。然而,期刊應以做大做強為目標,真正提升期刊的影響力,還應該刊發更多的優秀論文。為此,《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已從 2021年第 1期起擴版,以便刊發更多的學術論文。
稿源是提高期刊辦刊質量基本的保障,中國知網個刊影響力統計分析數據庫為客觀分析評價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臺。本文通過對《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5—2020年收稿情況及中國知網個刊影響力統計分析數據庫部分評價指標進行分析,認為科技期刊只有通過發表更多優秀論文,才能真正提升期刊的辦刊水平。但由于本研究選取的年份較少,更確切的相關性研究還需要更多年份數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