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鵬,賈閃丹,趙曉攀
(1.洛陽水利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河南 洛陽 471002,2.洛陽農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河南 洛陽 471002)
2015年5月19 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5〕42 號),明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即PPP模式)是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重大創新,即政府采取競爭性方式擇優選擇具有投資、運營管理能力的社會資本,雙方按照平等協商原則訂立合同,明確責權利關系,由社會資本提供公共服務,政府依據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資本支付相應對價,保證社會資本獲得合理收益。PPP 模式有利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提升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和效率,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通知中提出在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等公共服務領域,鼓勵采用PPP 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這是目前中國對于PPP模式的正式官方定義。
針對水利工程采用PPP 模式運作,國務院及相關部委也制定了關于水利工程 PPP 模式運作的一些具體規定,例如: 2015年3月,國家改革委、財政部、水利部聯合發布《關于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營的實施意見》(發改農經 〔2015〕488 號),2019年6月,財政部、水利部關于印發《水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農〔2019〕54 號)等。
按照國家改革委 2016年8月發布的《關于切實做好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有關工作的通知》(發改投資[2016]1744號),水利領域包括引調水工程、水生態治理工程、供水工程、江河湖泊治理工程、灌區工程、農業節水工程、水土保持等項目鼓勵采用PPP模式進行運作。國家改革委、水利部 2017年12月發布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建設重大水利工程操作指南(試行)》(發改農經〔2017〕2119號)也有類似的描述。
2014年以來,已參與10余項水利工程 PPP項目的運作和實施,其中包括財政部第二批 PPP示范項目洛陽市伊洛河水生態文明示范區 PPP項目、洛陽市故縣水庫引水 PPP項目;財政部第三批 PPP 示范項目洛寧縣洛河生態治理二期 PPP項目;財政部第四批 PPP 示范項目洛陽市四河同治伊河嵩縣段生態文明保護工程 PPP項目等。從上述水利工程 PPP項目實踐來看,與水相關的上下游及周邊相關的道路、橋梁等,均可打包作為水利工程PPP項目進行運作。如河道堤防工程治理、水環境治理工程、水源工程、供水排水、道路橋梁等一體化進行打包,采用PPP 模式進行運作,可以認為是廣義水利工程 PPP項目的范疇(以下談及水利工程之時,均按照廣義范疇理解)。
水利工程采取 PPP 模式運作取得顯著成效。按照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中心發布的《全國PPP 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庫項目 2021年2月報》,2014年以來,累計入庫 PPP項目10 033個、投資額15.50萬億元。其中,水利建設項目數累計439個,占管理庫項目總數的4.40%;示范 PPP項目 44個,水利建設項目累計投資額是 3 842 億元,占管理庫總投資額的2.50%,其中示范項目投資金額為437 億元。如果考慮到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行業中也包含部分水利工程,則前述比例均會有所提高,其中項目數量累計比例至少會超過 7%。具體如圖1和圖2所示。

圖1 截止 2021年2月末管理庫累計項目數行業分布圖

圖2 截止 2021年2月末管理庫累計項目投資額行業分布圖(億元)
EOD(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即指以生態為導向的發展模式,是美國學者霍納蔡夫斯基在1994年提出。
2018年8月,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環規財 〔2018〕86 號)提出:探索開展生態環境導向的城市開發(EOD)模式,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與生態旅游、城鎮開發等產業融合發展,在不同領域打造標桿示范項目。這是中國首次提出 EOD 模式。2019年1月,生態環境部、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發布《關于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的意見》(環綜合 〔2019〕6 號);2020年9月,國家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發布《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發改高技〔2020〕1409號)等,均提出探索生態環境導向開發( EOD )模式等環境治理模式創新,提升環境治理服務水平,推動環保產業持續發展。
2020年9月,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國家改革委辦公廳、國家開發銀行辦公廳發函《關于推薦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模式試點項目的通知》(環辦科財函〔2020〕489號),給出中國 EOD 模式的官方定義。EOD 模式是以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為基礎,以特色產業運營為支撐,以區域綜合開發為載體,采取產業鏈延伸、聯合經營、組合開發等方式,推動公益性較強、收益性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有效融合、統籌推進、一體化實施,將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經濟價值內部化,是一種創新性的項目組織實施方式。
EOD的理念應用到PPP 模式之中,稱之為“PPP+EOD”模式。其與開發性PPP模式有類似之處,以區域性整體開發為平臺,以“自我造血,增值效益”為盈利機制,將生態理念貫穿于 PPP項目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包括規劃設計、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的各環節和全過程,使生態環境產生實際效益,達到區域可持續性發展目標。新冠疫情的發生,使大家意識到人類與自然一定要和諧相處,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要有平衡性和可持續性。而“PPP+EOD”模式,發揮生態環境在城市建設中的中心作用,統籌經濟發展、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的矛盾,成為當前探索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模式和路徑。
水利工程采用PPP 模式,可以形成約束機制,改變公共供給方式,發揮市場作用、促進政府職能轉變,轉變投資模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引進社會資本、減輕地方財政壓力,融合先進經驗、提高公共供給效率,優化風險分配、促進項目長效運營,這是 PPP 模式應用于水利工程的動機。而“PPP+EOD”模式應用于水利工程,則可以進一步減少政府付費和可行性缺口補助,有利于推進水利工程 PPP 模式可持續性發展。水利工程 PPP項目采取政府付費和可行性缺口補助機制的居多,使用者付費項目很少,說明水利工程 PPP項目社會公益屬性較強,其直接經濟收益水平不高,多數需要依靠政府財政支出。“PPP+EOD”模式可以因地制宜、發展水利工程關聯度高、經濟發展帶動力強的資源或產業項目,建立產業收益補貼水利工程治理投入的良性機制。公益性較強、收益性差的水利工程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一體化實施,肥瘦搭配組合開發,實現關聯產業收益補貼水利工程治理投入,可以增加終端用戶的積極參與,增加使用者付費收入,進而降低財政支出責任,促進更多水利工程 PPP項目的實施。因此,水利工程適合采用“PPP+EOD”模式實施。
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一些“PPP+EOD”模式運作的水利工程項目。以洛寧縣洛河生態治理三期工程 PPP項目為例,進行簡單分析。洛寧縣洛河生態治理三期工程位于洛陽市洛寧縣洛河沿岸及河道內,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洛寧縣洛河生態治理三期工程;洛寧縣濱河大道東延線建設工程;洛寧縣第四、第五水廠;以及洛河北岸體育公園,共計4個子項目。項目分布在洛寧縣長水鎮至城郊鄉沿洛河兩岸,以水環境治理和堤防建設為主線。
從功能上看,洛河生態治理工程、濱河大道東延線工程為公益性項目,基本沒有經濟收益,更多的是環境效益和國民經濟效益。洛寧縣第四、第五水廠及洛河北岸體育公園均為收費項目,具有一定收益。4個項目一體化實施,肥瘦搭配組合開發,使用者付費收益補貼水利工程治理投入,整體項目實施后可完善洛河周邊整體基礎設施建設及環境提升,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改善生活環境。
從財政支出責任來看,洛寧縣第四、第五水廠以及洛河北岸體育公園直接面向百姓,具有終端收費機制,可以獲取經營性收入。據初步測算,每年經營收入接近 2 000萬元,合作期限內經營性收入超過3億元。因此,該項目采用“PPP+EOD”模式降低了政府財政支出,騰出更多財政空間,實施更多民生項目。
綜上,“PPP+EOD”模式實質上是資源補償模式,公益性較強、收益性差的水利工程與具有收益或收益較好的關聯項目一體化實施,肥瘦搭配組合開發,實現關聯收益互補,項目打包整合實施。這種實施模式,組合性強,綜合效益更高。
水利工程多屬于公益性或者準公益性項目,一般情況下政府要進行財政補貼。而采用“PPP+EOD”模式,將水利工程與相關資源、產業開發項目有效融合,統籌推進、一體化實施,則可以取得“1+1> 2 ”的效果。這里的資源應做廣義的理解,可以是礦產、旅游、物業、廣告等資源,也可以是土地資源。水利工程 PPP項目的實施,改善周邊環境實現土地增值,也可以通過分享土地一級出讓收益或者地產開發來實現資金需求平衡。產業的概念更為廣泛,應根據實際情況,量體裁衣。如洛陽農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灌區建設、鄉村振興建設以及富硒產業、牡丹產業開發;農產品綜合開發;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項目投資等。
當前,水利工程采用“PPP+EOD”模式仍處在起步階段。一方面從政策角度,這種資源補償尤其是土地資源補償模式,商業項目補償模式仍需要進一步明確,需要水利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門等加強部級協調,協同發力,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明確土地資源補償模式和其他資源補償模式的政策紅線和運作基本原則。另一方面,“PPP+EOD”模式下行業跨度大,不同行業專業要求高,資源補償、產業培育和產業導入都需要一定周期和時間才能顯性化,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體現出來,且面臨政策、環境、技術等種種不確定性。因此,對社會資本要求也比較高,潛在社會資本需要具備強大的概念規劃、投資融資、建設實施、產業招商、開發經營等綜合性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之一便是國家在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對應的2035年遠景目標則是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因此,高質量綠色發展是中國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主旋律,而“PPP+EOD”模式無疑是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辦法和實現路徑。
在十四五規劃背景之下,采用“PPP+EOD”這種嶄新模式實施水利工程,對相關各方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水利工程探索并實施“PPP+EOD”模式,推動中國水利工程創新發展,其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