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瑤



巍巍泰山西麓,湯湯汶水之畔。肥城,史圣左丘明故里,君子之邑的美譽源遠流長;肥城,桃花盛開的地方,從“桃產業”到“桃文化”,蓬勃之勢勢不可擋;肥城,堅持民之所望即是施政所向,2020年年末,捧回“全國文明城市”這張最具含金量的國家級“城市名片”。
徜徉在肥城市區的街頭巷陌,人們總能與文明不期而遇,這一切都在昭示: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在提升城市品質的同時,也將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拉到滿分。
塑造一座城 深耕細作扎根肌理
曾幾何時,肥城新城街道河西社區所轄小區內停車難、秩序亂。“社區接到居民反映之后,立即聯系上級部門對綠化帶進行了改造,重新施劃了停車位20多個,居民非常滿意。”社區黨委書記孫迎迎說。
同屬新城街道的同圓社區黨委書記閆芳說:“社區內的7個老舊小區,從建成后一直沒有供上暖氣。去年,我們通過住建局多方協調各個部門,將7個小區全部安上了暖氣,20度左右的室溫,居民的冬天不再難熬了。”
城市好不好,關鍵看社區。把社區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基本單元,人財物權全面向社區傾斜,建立健全以社區為核心的城市基層治理管理體制,讓全體市民成為城市管理的參與者、受益者,一直是肥城市的重點工作之一。“上下聯通,左右聯動”,市大班子領導和文明單位包保城市社區,解決問題在現場;“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政府部門職能下沉社區;“支部建在小區上”,加快黨支部領導下的小區業委會、物業企業、房屋維修資金“三有”建設,打通文明創建最后一公里。
通過成立小區黨支部,小區治理終于有了“主心骨”,“有啥事找社區”的聲音成為了社區工作人員最常聽到的褒獎。目前,全市建成區378個居民小區已實現小區黨支部全覆蓋。
扮靚一座城? “繡花功夫”提升顏值
走進肥城新城街道社區,一處處衛生死角的清除,一條條馬路的暢通無阻,一次次整治行動的開展,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為城市品質提升努力奮斗的身影。
“小區環境變好了,住戶心情更加舒暢了。”家住肥城市新城街道同圓社區恒豐家屬院的李阿姨心里樂開了花。新鋪好的水泥路面、粉刷一新的樓道墻面、新安裝的樓道玻璃、精心設計的美化墻面,都讓人感覺耳目一新。
據了解,同圓社區恒豐家屬院于1991年建成,隨著時間的流逝,小區建筑和設施逐步出現自然老化、墻皮脫落、下水道堵塞、圍墻年老失修等問題,這不僅是居民心中的一塊“心病”,也是新城街道同圓社區的一塊“頑疾”。
為了更好地滿足居民需求,同圓社區黨委在調研走訪、征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拉出了整治清單,爭取市住建局支持,投資400余萬元,對小區進行了改造。通過改造解決了恒豐家屬院樓面破舊、雨天泥濘、居民冬季受凍等問題。
包括新城街道在內,3年來,全市累計新修道路120公里,修復坑洼路面35萬平方米,綠化補植46.4萬株,施劃道路標線1300公里、停車位線1.5萬個,改造老舊小區62個。詩意碧水、樹綠花紅、車水馬龍、璀璨夜景……城市原有風貌得到有效保護和整治,自然美與人文美相得益彰,山、水、人、城相映成趣,人居環境的“顏值”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造福一座城 深入一線便民惠民
“因為業務發展,我需要開辦一家公司,但是不知道具體的流程,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撥打了政務熱線。沒想到咱審批局的工作人員主動和我聯系,更讓我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們主動上門為我代辦,不到一個小時就取得了營業執照!”肥城高新區居民韓榮禎興奮地說。
像韓榮禎這樣,受益于市政府助推,企業開辦提速增效的事例,在肥城市已不在少數。行政審批局持續提升服務質效,在企業開辦方面便民舉措頻出,如企業開辦跨省通辦、省會經濟圈企業“全域通辦”“市縣同權”改革落地等,并通過開辦企業網上辦理平臺,為企業開辦再加速。
不僅是審批局,在肥城,不論是醫院、車站,還是銀行等營業廳窗口單位,都在全力全面提升服務質量,讓市民切身感受到被尊重的同時,做城市主人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群眾的訴求渠道暢通了,政府和市民的“連心橋”也就架穩了。12345市長熱線、肥城廣播行風熱線、微信110……順應群眾要求急的訴求,堅持能快則快、能短則短,迅速研判、分類處理,努力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完成訴求事項辦理,被群眾網上留言點贊500余次。2019年,共辦理熱線工單31396件,同比增長27.02%,按時答復率100%,回復滿意率94.23%,獲得泰安市年度考核第一名。
三尺柜臺見民生,一枝一葉總關情。從破解最迫切、最直接、最現實的難題開始,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滿意度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得到明顯提升,城市發展溫度愈發彰顯。
激活一座城 全民參與共建共享
為鼓勵基層文化隊伍建設,扎實做好送戲下鄉工作,2021年4月18日,由肥城市新城街道主辦,新城街道綜合文化站承辦的“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慶祝建黨100周年送戲下鄉啟動儀式隆重舉行。新城街道各莊戶劇團文藝骨干為周邊村群眾和游客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演出,舞蹈、演唱等節目紛呈,小品中所傳遞的新農村、新面貌、新生活又讓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政府文化扶貧的利好。
據統計,僅去年一年,新城街道各莊戶劇團、文藝團體累計送戲演出96場,其中送戲進社區26場,送戲進村45場,送戲進小區25場。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溫馨美好家園,力爭打造新農村建設的典范,肥城市17個文藝社團組織和59個精品業余文藝團隊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為重點,開展節日主題活動,常年開展送戲下鄉,實現月月有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涵養社會文明風尚。
不僅如此,在肥城的城鄉街區,還有20.3萬名志愿者始終活躍在各個領域。單位、黨員社區“雙報到”,學生、家長每周一次“文明作業”,沿街商鋪“門前四包”,每周四全民“愛城日”……層出不窮的文明活動讓市民群眾主動融入、從我做起,用雙手精心呵護自己的家園。“文明,需要大家共建共享”的理念,已成為肥城這座千年君子古邑的新注解、新內涵、新風尚。
(編輯/張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