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壽固
【摘 要】名師工作室在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名師工作室通過發揮名師引領、示范、輻射作用,可以提高工作室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筆者以名師工作室為載體來分析如何有效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關鍵詞】名師工作室 學習共同體 教師專業發展
名師工作室在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新課程改革和發展過程中涌現出來的名師培養的新形式,它以名師為引領,以研究為核心,以學科教學為紐帶,以發展為旨歸,既打破了學校、區域的限制,又改變了傳統作坊式“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形成了融科學性、實踐性、研究性于一體的區域教師研修、發展共同體,營造了“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氛圍。
一、名師工作室的特點
名師工作室在名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對話、合作、共享,以促進工作室全體成員的專業成長、提升本校乃至本區域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研究性。名師工作室是一個學術性組織,而非教育行政機構,因而日常一切教研活動都難以用行政化的思路組織、開展、推動。要達成全體成員的共同愿景、發展目標,就必須確立“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的發展理念,并將其內化于日常工作和研究之中,圍繞存在于各成員之間或區域性范圍之內的教師所面臨的教育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小型、多樣、有針對性的教研活動,通過資源集結、智慧匯聚、課改實驗,著力解決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現的具有共性或典型性的問題,重構、修正和優化教與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探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路徑。
二是引領性。名師工作室首席名師或主持人一般是本區域、本學科的領軍人物,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深厚的學科素養、豐碩的教科研成果。工作室成員基本上來自本校或本區域的學科教學、教研骨干。工作室的領銜名師不僅要視工作室成員不同的文化背景、學術素養、教學風格開展差別化指導,引領工作室全體成員學習、研修,將他們培養成為新課改的先行者和學科專業的帶頭人,更應當在當地教研部門的統籌、協調、指導下,用自己先進的教學理念、豐富的教育理論、精湛的教學技藝做好專業指導、技能示范,促進本地區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提高學校以及本區域的教學品質。
三是協作性。名師工作室集教學、科研、培訓等職能于一體,既是教育科研團隊,也是教育教學實踐共同體。因而,各成員之間既要保持獨立的個性、獨特的風格,又要有共同的理想愿景、文化精神,彼此認同、相互尊重,通過智慧集結、優勢互補,共同探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同時,作為當地學科教學、教研領域的“領頭雁”,名師工作室也應發揮自身的優勢,充分挖掘名師及工作室全體成員的潛能,與所在區域的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建立協同機制,在教師培訓、課題研究、課程建設、資源整合等方面聯合開展研究與實踐,共育名師,共享成果,攜手進步。
四是發展性。發展是名師工作室最核心的目標。這種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內。通過專家講座、理論學習、課題研究、課程開發、教學指導等形式凝聚、引領工作室全體成員的發展,這是工作室作為教師專業發展平臺存在的基本價值,因為只有當工作室全體成員包括名師獲得了較好的專業成長,才能更好地借助其自身的專業優勢,為工作室所在的學校、區域培養學科帶頭人,塑造教學名師。二是對外。借助網絡輻射、跟蹤反饋、名師講壇等方式,帶動當地教師的梯隊建設。滿足工作室全體成員的成長與發展固然必要,但這還不是名師工作室組建的最充分的理由和最終目標,只有進一步發揮工作室的示范、輻射、引領作用,將其積累的成功經驗、智慧、成果傳授和復制到周邊學校,才能真正體現出名師工作室的價值。
二、名師工作室專業發展思路
名師工作室是新時代創新區域教研的一個新生事物,也是促進本區域基礎教育內涵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因而,要立足工作室實際,建立清晰的發展目標,并通過這一平臺,拓展區域教研思路,定向發力,精準施策,謀求教師、學生、學校的共同發展,專注于目標的實現。
1. 根植于課堂實踐
決定基礎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是教師,而教師能否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主要是看課堂教學實踐,因為課堂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場所,也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中小學名師工作室主要職能不是發展學科知識和培養專門人才,而是奠定學生素養基礎,使之成為終身的學習者。
中小學名師工作室只有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教學為突破口,根植于課堂實踐,引導全體成員研討教材、鉆研教法、規范教學、凝練風格,開展同課異構、典型課例研究,定期舉辦課例展示活動,把日常教學研究融入備課、說課、上課、觀課、評課的全過程,重點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轉換行為方式,改進教學實踐,才有可能在發展學生的同時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每位成員都應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通過觀摩、交流、對話、研討等活動,不斷尋找課堂教學的真諦,探索高效課堂的內在機理,分享彼此的收獲與經驗,打造富有個人特色的課堂教學風格,這是中小學教師自身專業發展得以實現的有效途徑。
2. 開展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不懈動力,也是教師對教育現象的把握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必由之路。因而,名師工作室的日常工作不能僅停留于教學的實踐行動,而且應基于工作室成員、所在學校的師生以及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改善和創新教研機制,構建教育科研共同體,引領工作室全體成員邊學習、邊研究、邊實踐。
一是要自覺地以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去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分析自己的課堂,研究自己的教學,將一些困擾教師進步、學生成長、學校發展的問題轉化成研究的課題,以常態化的教育科研促進工作室的內涵式發展;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中,變成自己的教學行動,以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凸顯教學風格,打造工作室的特色與品牌。二是要以校本教研為基礎,以行動研究、敘事研究為主要形式,以提升區域內學校教學質量為目標,從師生的成長、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著眼,開展真研究,研究真問題,尋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與生長點,形成專題學術成果,并著力轉化與推廣工作室的研究成果,構建具有可用性、可復制性的基本范式,讓研究成果真正落地生根,開枝散葉,為區域教育發展奠基,為師生的成長服務。
3. 打造精品課程
中小學名師工作室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成為精品課程建設標桿與示范。基于此,名師工作室應充分挖掘區域文化資源,最大限度地讓優質資源“活”起來、課程開發領域“寬”起來、學校發展的生長點“鏈”起來。在此基礎上,名師工作室積極推進與區域學校之間的交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打造優質課例,通過聚集、連綴、融合、凝練,逐步形成具有工作室特色、學校特色、區域特色的課程系列,并滲透到校本或地方課程的框架之中,為學生的全面而個性化發展提供優質課程。
例如,筆者所在的清遠市“黃雪雁語文工作室”就是借助清遠師范學校這一深厚的文化背景,找到了文化與育人的契合點,建設藝術和人文相結合的校本課程。又如,清遠市“阮燕萍班主任工作室”在“潤澤生命”教育的理念下,有機地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并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進行合理的對接,構建“以生為本,寬基礎、多層次”的“善智文化”德育課程體系,致力于培養志向高遠、內心善良、智慧靈動、舉止優雅、體魄強健、勞技雙馨的“新北江少年”。
4. 形成示范輻射
我國中小學名師工作室通常都是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牽頭組織、遴選、組建的,其建設的初衷是通過整合本校、本區域的優質資源,打造學科教學、教研高地,引領當地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因而,名師工作室不僅要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更應成為當地教育資源建設的基地和名師成長的搖籃,不但有責任而且有義務把促進本區域的教學改革和教師的專業成長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搭建高端的交流和合作平臺,通過推廣示范、學術討論等活動將所取得的教學、教研成果傳播到更大的范圍,輻射更多的學校,惠及更多的教師,為區域教育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名師工作室定期組織“名師在線”服務,舉辦研討會、報告會、學術論壇、專題講座等活動,展示工作室的研究成果等。必須充分發揮工作室資源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協助當地學校、教育行政部門舉辦學科培訓、專業進修、教學示范等相關事務,引領學科課程教學改革,培養教學骨干和學科帶頭人,以此回饋社會、反哺后進,為學校乃至本區域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與技術支持。
三、以名師工作室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中小學名師工作室作為學術性的學習共同體,聚集了當地一批有共同理想和追求的優秀教師。其中,首席名師尤為突出,不但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卓越的教學能力、豐富的科研經驗,而且具有為人師表的影響力和示范性。
1. 以團隊文化提高教師道德素養
名師工作室固然是以教學改革為重點,以課題研究為載體,圍繞教師的成長這一目標開展工作。但教師的專業成長更需要先進思想和崇高精神的引領。所以,名師工作室必定要把教師職業理想、道德修養、團隊文化建設擺在首要地位,加強教師的職業理想建設,將其貫穿于并落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及教研工作之中,不斷提高全體成員的道德素養,著力培養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優秀教師。
教育的本質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因而需要教師用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用崇高的師德塑造人,這就要求名師工作室的名師、學科帶頭人不僅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強化自我修煉,專注于專業成長,以淵博的知識、精湛的教藝引領本區域教師的專業發展,而且要始終不渝地樹立為人師表的意識,不斷增強社會的責任感和歷史的使命感,以自己的人格力量、道德情操深刻地影響教師,成為教師精神成長可靠的引路人。
2. 以合作學習提高教師學科教學水平
教師的成長一般都要經歷新入職教師、青年教師、普通教師、骨干教師和專家教師這五個職業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有其獨特的生活、學習、成長經歷和教育、教學經驗,并由此形成個性化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以及信念體系。這種差異性和多樣性使得名師工作室成員的個體心理有著本質的區別,而且他們的智力、水平也會受到這種差別的影響而有所不同,以致在教育、教學及教研等方面既有各自的優勢與長處,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問題與不足。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個教師都不可能是一切優點的全面體現,每一位教師都有他的優點,能夠在精神生活的某一個領域里比別人突出、更完善地表現自己。”而基于專業成長的需要,他們勢必要建立起互利互惠、優勢互補的雙贏格局,通過集體的方式迅速地傳遞專業知識,分享彼此的經驗。在這樣一個不同質性的群體里,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一個成員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并渴望在問題的交流與思想的碰撞中取長補短,啟迪思維,找到提升學科素養的支點,實現自身專業發展。
另外,名師工作室作為一個開放、合作、發展的學術團體,集教學、課題研究、理論學習、學術研討、教師培訓于一體。在這里,既有名師專家的思想引領、理論指導與技能示范,也有同伴之間的質疑、問難、學術爭鳴,每一位教師都有機會在這個名師工作室舞臺上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展示與發展,這就為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提供了著力點。
3. 以課題研究提高教師科研水平
中小學名師工作室作為一個學術共同體,其主要任務是通過開展課題或專題研究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的發展與成長服務。而要開展研究,每一個教師都需要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對教育教學中發生的各種教育現象進行細心的觀察與思考,對課內、課外所存在的或發生的教育事件進行認真的審視與分析,對以往的教育教學經驗、失誤進行積極的梳理與總結,對教育教學規律進行理性的探索與把握。在這個過程中,名師工作室的每一位教師都會在導師的指導下學會如何選題、找準研究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如何設計研究方案、優化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如何分析實驗數據、揭示內在的機理和規律,如何撰寫結題報告、凝練課題成果和經驗。
此外,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工作室各成員也會通過相互學習、相互研究、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思維、智慧的碰撞,完善知識結構,增強實踐能力,產生新的智慧和新的思想。而有了專家的縱向引領,有了成員間的橫向交流,教師的科研視域就會在導師的指導下和與同伴的互動中日漸開闊,科研水平就會在實踐中得以進一步提高,從而成為新課程的研究者和創生者。
(作者單位: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教研室)
責任編輯: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