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靜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呼吸康復科病區 河南鄭州 450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具有高致殘率和高致死率的特點,尤其急性發作期患者的病死率較高,且多出現于中老年人群中[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生誘因主要是空氣中有害氣體與有害顆粒引起的異常炎癥反應,呼吸困難、胸悶、喘息、咳痰量多、氣短及消瘦疲乏等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期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2]。目前,臨床治療一般應用噻托溴銨、硫酸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等支氣管擴張劑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期患者,具有較好治療效果[3]。本研究分析硫酸沙丁胺醇聯合噻托溴銨治療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發作期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3月~2020年11月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接收的114例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發作期患者,依據隨機雙盲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7例。觀察組男25例,女32例;病程8~11年,平均(10.24±3.56)年;年齡45~78歲,平均(63.12±11.23)歲。對照組男26例,女31例;病程7~12年,平均(11.04±2.89)年;年齡46~79歲,平均(64.28±12.3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對比性。本研究經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1)納入標準: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4]中的診斷標準相符合;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認知功能良好,可配合服藥。(2)排除標準:心、肝、腎功能不全或嚴重受損者;患有惡性腫瘤、心腦血管類疾病、免疫疾病等患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合并支氣管哮喘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應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粉霧劑(國藥準字H10950358)霧化吸入,2.5 ml/次,20 min/次,3次/d。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聯合噻托溴銨噴霧劑(注冊證號H20160227)霧化吸入治療,3 ml/次,25 min/次,3次/d。兩組治療周期均為10 d。
1.4 評價指標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治療10 d后肺功能指標和血清指標、不良反應發生率。(1)療效判斷:顯效為患者癥狀顯著改善,痰量減少,肺部濕啰音明顯好轉或消失;有效為癥狀有一定改善,痰量輕微減少,肺部濕啰音好轉;無效為癥狀改善不明顯或加重。總有效=顯效+有效。(2)肺功能測定: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0 d后采用肺功能檢測儀測定兩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計算FEV1/FVC。(3)血清指標: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0 d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半徑為10 cm分離取血清,通過免疫散射比濁法測定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白細胞介素(IL)-13、IL-35水平。(4)不良反應發生率:記錄兩組治療期間腸胃不適、口干、頭痛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對比總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臨床療效等)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肺功能指標、血清指標水平等)均行Shapiro-Wilk正態分布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肺功能指標對比治療10 d后,觀察組FEV1、FVC、FEV1/FVC指標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對比(±s)
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FVC(L)治療前 治療后FEV1(L)治療前 治療后57 57 t P 2.08±0.11 2.06±0.09 1.062 0.290 2.25±0.53 2.74±0.44 5.371 0.000 1.43±1.12 1.40±1.09 0.145 0.885 1.60±1.15 2.18±1.35 2.469 0.015 68.75±6.01 67.96±5.89 0.709 0.499 71.11±4.45 79.56±5.89 5.911 0.000
2.2 兩組血清指標對比治療前hs-CRP、IL-13、IL-35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10 d后,觀察組的hs-CRP、IL-13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IL-35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血清指標對比(±s)
IL-35(pg/m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hs-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IL-13(ng/L)治療前 治療后57 57 t P 41.23±4.58 40.35±3.59 1.142 0.256 25.43±3.58 21.35±4.01 5.730 0.000 41.38±5.89 41.09±5.45 0.273 0.786 24.49±2.98 19.35±3.05 9.101 0.000 159.48±8.36 158.12±7.89 0.893 0.374 200.47±11.21 224.49±10.89 11.604 0.000
2.3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1.23%)較對照組(77.19%)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可防治的呼吸系統疾病,其臨床特征主要表現為氣流受限,嚴重肺部感染是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惡化的主要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期患者肺部炎癥情況較為嚴重,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
hs-CRP、IL-13的表達在患者發生炎癥反應時顯著增高,而在正常機體血清中的表達較少,因此,可將hs-CRP、IL-13作為患者炎癥和感染情況的檢測指標[5~6]。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0 d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總有效率及IL-35、FEV1、FVC、FEV1/FVC指標明顯較高,且觀察組的hs-CRP、IL-13、IL-35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應用硫酸沙丁胺醇聯合噻托溴銨治療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發作期患者的臨床效果較好,可促進肺功能及炎癥反應的改善。分析原因在于硫酸沙丁胺醇是能夠選擇性對機體支氣管平滑肌上的β2受體進行激動,松弛平滑肌,進而改善平滑肌痙攣狀況[7]。而噻托溴銨是一種具有特異選擇性的長效抗膽堿藥物,能夠降低平滑肌M3受體的作用能力,長時間抑制膽堿能神經介導的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從而有效擴張機體支氣管,改善患者肺功能[8~9]。同時,噻托溴銨具有起效快、肺部生物利用度高等特點,一般用藥30 min后即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10]。此外,本研究結果還發現,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明顯差異,表明在硫酸沙丁胺醇基礎上聯合噻托溴銨治療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發作期患者不會增加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綜上所述,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發作期患者應用硫酸沙丁胺醇與噻托溴銨聯合治療,能夠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肺功能,減輕炎癥反應,且不會增加明顯不良反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