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堯平 魏賢士 劉明 占志勇
(江西省都昌縣第二人民醫院 都昌 332600)
凍結肩好發于50歲左右群體,主要指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發生的無菌性炎癥,可引起患者肩關節疼痛、活動障礙等,且病情呈進行性加重,嚴重降低患者日常活動能力[1~2]。目前,臨床治療該病方法較多,通常可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常規保守治療多以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物配合功能鍛煉、手法推拿等綜合治療為主,可有效減輕患者肩周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3]。但常規保守治療起效較慢,不利于快速緩解疼痛及功能障礙。肩關節鏡下微創手術近年來備受臨床重視,其對機體創傷小,可快速松解關節囊及肩周韌帶組織,解除局部粘連,從而增加關節活動度,促使肩關節功能盡早恢復[4]。但受凍結肩為自限性疾病傳統觀點影響,臨床對本病治療方式的選擇仍存在一定爭議。本研究分析肩關節鏡下關節囊松解術與常規保守療法治療凍結肩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2例凍結肩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男18例,女23例;年齡47~62歲,平均(52.36±3.18)歲;病變部位左肩22例,右肩19例;病程3~8個月,平均(5.62±1.03)個月;體質量指數19~26 kg/m2,平均(23.16±1.05)kg/m2。觀察組男17例,女24例;年齡46~62歲,平均(52.38±3.21)歲;病變部位左肩23例,右肩18例;病程3~8個月,平均(5.63±1.05)個月;體質量指數19~26 kg/m2,平均(23.19±1.08)kg/m2。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外科學》[5]中凍結肩診斷標準;伴有肩關節疼痛、肩關節活動障礙等癥狀;X線檢查可見肩關節囊收縮,關節囊下部皺褶消失;患者及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其他肩周疾病;合并嚴重感染;存在手術禁忌證;精神障礙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保守治療,口服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國藥準字H10980297),75 mg/次,1次/d;并予以肩關節手法推拿和主被動鍛煉,治療3個月。觀察組行肩關節鏡下關節囊松解術治療,儀器選用美國史賽克關節鏡治療系統。氣管插管全麻后取健側臥位,托墊支撐背部和腰骶部,保持軀干后傾20°~30°。以肩關節標準后入路朝喙突方向插入盂肱關節,自肱二頭肌腱開始探查,明確關節腔內肱骨頭、肩袖等病情,在肩關節鏡監控下由內向外在肱二頭肌腱內側、喙突外側、肩胛下肌外側半部分的上方插入探針建立前側入路。之后以射頻等離子電刀松解關節囊前、下、后方,向內松解至喙突外側。術后止血、吸凈腔內積液,向關節腔內注入適量玻璃酸鈉注射液和曲安奈德注射液。術后常規抗感染,并于術后1 d開始進行肩關節主動和被動訓練等。兩組均于治療3個月后評價療效。
1.4 觀察指標(1)肩關節疼痛評分:治療前和治療3個月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兩組肩關節疼痛程度進行評價,總分10分,患者主觀判斷,分數越高則疼痛越強。(2)肩關節功能:治療前和治療3個月后,以Constant-Murley肩關節功能評分評價兩組肩關節功能,包括疼痛(15分)、日常活動能力(20分)、肩關節活動度(40分)和肌力(25分)4個方面,總分100分,得分越高功能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肩關節疼痛評分對比兩組治療后VA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治療后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肩關節疼痛評分對比(分,±s)

表1 兩組肩關節疼痛評分對比(分,±s)
組別 n觀察組對照組41 41 36.230 22.489 0.000 0.000 t P治療前 治療后 t P 7.85±1.13 7.79±1.08 0.246 0.807 1.22±0.31 3.58±0.52 24.961 0.000
2.2 兩組肩關節功能對比觀察組治療后肩關節功能評分中疼痛、日常活動能力、肩關節活動度、肌力評分和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肩關節功能評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肩關節功能評分對比(分,±s)
總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疼痛治療前 治療后日常活動能力治療前 治療后肩關節活動度治療前 治療后肌力治療前 治療后41 41 t P 3.59±0.42 3.62±0.44 0.316 0.753 12.12±2.03 9.86±1.53 5.693 0.000 6.56±1.23 6.62±1.26 0.218 0.828 15.69±2.14 12.03±2.06 7.890 0.000 11.52±2.03 11.48±2.05 0.089 0.930 34.59±3.25 28.62±3.14 8.459 0.000 7.69±1.25 7.72±1.34 0.105 0.917 19.35±2.41 14.33±2.32 9.609 0.000 29.36±3.49 29.44±3.52 0.103 0.918 81.75±6.63 64.84±5.79 12.301 0.000
凍結肩發病機制復雜,臨床認為其是由滑膜炎和關節囊纖維化共同作用所致,受軟組織退行性改變、過度活動、姿勢不良、肩部牽拉傷等多種因素影響。患者關節囊和周圍韌帶組織可發生慢性炎癥反應,導致肩關節周圍發生粘連、僵硬等改變,且纖維化過程中軟組織彈性降低,進而出現疼痛、關節活動受限等[6~7]。目前,臨床考慮本病屬于自限性疾病,癥狀一般會逐漸緩解,加之傳統觀念認為手術對機體損傷較大,會影響肩關節功能恢復,故臨床多推薦進行常規保守治療。
雙氯芬酸鈉衍生于苯乙酸類抗炎藥,可有效降低環氧化酶活性,阻止花生四烯酸代謝,減少前列腺素生成,且該藥可促進三酰甘油與花生四烯酸結合,降低體內花生四烯酸含量,從而間接抑制白三烯合成,減輕肩周局部炎癥反應,緩解患者疼痛感[8]。同時配合肩關節推拿、主動及被動鍛煉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物質吸收,以解除肩關節周圍組織粘連,恢復關節活動度。但常規保守治療對病情改善效果有限,多數患者經規范長期治療后仍存在關節活動障礙。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VAS評分較對照組低,肩關節功能評分中疼痛、日常活動能力、肩關節活動度、肌力評分和總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肩關節鏡下關節囊松解術治療凍結肩效果更佳,能快速解除肩關節活動障礙,降低患者疼痛評分,促進日常活動能力恢復,改善生活質量。分析原因為,手術治療可直接松解肩關節周圍組織粘連,清除關節腔內炎癥及變性組織,從而直接消除致病因素,加快疼痛減輕。但部分患者或醫師擔心手術對機體造成較大損傷,不利于術后肩關節功能復常。而本研究采用的肩關節鏡下關節囊松解術屬于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恢復快等特點,相較于傳統開放式手術及麻醉下松解術等,關節鏡下手術更具有針對性,通過關節鏡視野可準確觀察關節囊周圍病變情況,以便于全面松解關節囊組織,且對周圍正常組織損傷小,無須穿透肌肉組織,患者術后疼痛感輕[9~10]。此外,術中高壓生理鹽水持續灌注,可逐漸擴張攣縮的關節囊,促進關節腔容積恢復,更有利于改善術后肩關節功能。
綜上所述,肩關節鏡下關節囊松解術治療凍結肩可快速減輕患者肩部疼痛感,加快關節活動度恢復,增強肩關節功能,療效優于常規保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