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方
(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醫院婦產科 霞浦 355100)
產后壓力性尿失禁(PSUI)在產后發病率為30%~60%,是產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而且PSUI患者發生焦慮、抑郁率均較高,對女性的心理及生活均帶來嚴重消極影響[1~2]。PSUI常因胎兒娩出陰道時,過強的張力損傷盆底肌群及神經,引起盆底肌、提肛肌萎縮而導致[3]。目前臨床上針對PSUI建議首選非手術治療[4]。生物反饋盆底肌電刺激(BPFES)是目前臨床治療PSUI最常用的方法,可靠性及安全性均得到醫師與患者的認可[5],但是單一BPFES治療效果有限。有研究顯示,盆底肌訓練對女性尿失禁、子宮脫垂也有明確的療效[6]。因此本研究旨在觀察BPFES聯合盆底肌訓練是否能夠增強對盆底肌表面電信號、盆底肌肌力的影響,提高PSUI患者的臨床療效,為臨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我院婦產科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200例PSUI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平均年齡(28.61±5.84)歲;初產婦63例,經產婦37例;病程1~8個月,平均(4.26±1.26)個月。觀察組平均年齡(28.94±6.25)歲;初產婦60例,經產婦40例;病程1~10個月,平均(4.33±1.34)個月。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入選標準(1)納入標準:符合PSUI診斷標準[7];單胎順產足月產婦;年齡20~42歲;患者知情同意。(2)排除標準:有盆腔或尿道手術史;產前已有尿失禁;盆腔臟器脫垂;妊娠綜合征;泌尿系統疾病;認知功能障礙。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BPFES,采用低頻神經肌肉刺激儀(廠家:法國PHENIX),設備頻率調定為1~100 Hz,初始頻率調定為50 Hz,患者適應后可調定至80 Hz,脈沖參數50~100μs,電流上升時間范圍在1~5 s,脈沖時間為0~40 s,頻率參數以及脈沖強度以患者無疼感為最佳;根據低頻神經肌肉刺激儀所顯示壓力波形,給予患者具體Ⅰ類纖維及Ⅱ類纖維肌肉收縮指導,治療時間為30 min,1次/d,持續治療60 d。聯合組在給予BPFES訓練的同時,每天增加盆底肌訓練。具體訓練方法:尿道、肛門、會陰收縮與放松訓練,收縮10 s、放松10 s,兩者交替訓練,20 min/次,2次/d。腹式呼吸法:保持平臥后,吸氣時收縮腹肌,呼氣時放松腹肌;坐立提肛法:端坐位,下坐時肛門放松,站立時做提肛動作,每個動作保持8 s,15 min/次,3次/d;提臀肌訓練法:收縮盆底肌后做提臀訓練,同時提肛肌做收緊、放松交替進行,每個動作保持8 s,10 min/次,10次/d。連續治療60 d。
1.4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分為顯效、好轉以及無效。顯效:PSUI癥狀徹底消失;好轉:漏尿頻率及量減少一半;無效:PSUI癥狀未見好轉或加重[7]。總有效率=(顯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2)檢測患者治療前后盆底肌表面電信號,具體操作方法:陰道內置電極,檢測Ⅰ類與Ⅱ類肌纖維電位變化,根據設備顯示進行讀數。(3)盆底肌肌力等級分為0~Ⅴ級6個評價標準,0級:陰道無收縮;Ⅰ級:盆底肌群有收縮反應,但無有效收縮,收縮次數、時間均數為1;Ⅱ級:盆底肌群有收縮,但仍處于于未完全收縮狀態,收縮次數、時間均數為2;Ⅲ級:盆底肌群可完成有效收縮,但僅限于特定動作及無外力影響情況下,收縮次數、時間均數為3;Ⅳ級:有其他外力影響下仍可進行有效收縮,收縮次數、時間均數為4;Ⅴ級:盆底肌群可自主進行收縮,肌群收縮、時間均數為≥5。
1.5 統計學方法處理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采用秩和檢驗分析等級資料,以(±s)表示計量資料數據,采用配對t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臨床療效及總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患者盆底肌表面電信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Ⅰ類肌纖維電位及Ⅱ類肌纖維電位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Ⅰ類肌纖維電位及Ⅱ類肌纖維電位明顯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盆底肌表面電信號比較(μV,±s)

表2 兩組患者盆底肌表面電信號比較(μV,±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Ⅱ類肌纖維電位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Ⅰ類肌纖維電位治療前 治療后100 100 t P 9.23±1.42 9.29±1.35-0.306 0.760 17.22±2.84*13.74±3.22*8.105 0.000 10.99±0.85 11.02±0.72-0.269 0.788 22.92±2.41*15.80±1.77*23.812 0.000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盆底肌肌力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盆底肌肌力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盆底肌肌力比較(例)
BPFES主要是通過模擬盆底肌可承受最大生物電信號,刺激盆底肌肌纖維收縮和舒張的治療方法,可刺激并增強盆底肌收縮時最大肌電位值,起到增強肌肉肌收縮強度及興奮度的作用,以達到治療PSUI的目的[8]。而女性盆底肌訓練通過特定動作且規律的長時間自主訓練,重塑肌群功能,在臨床應用中已被證實有顯著療效[9]。因為BPFES屬于無創的被動治療,而盆底肌訓練屬于自身主動治療,從理論分析,兩者相輔相成,聯合應用可提升PSUI的治療效果。本研究也證實BPFES聯合盆底肌訓練治療PSUI的臨床效果明顯高于單純BPFES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BPFES聯合盆底肌訓練治療PSUI臨床總有效率高達98%,且大多數患者為顯效,而單純應用BPFES治療PSUI,臨床總有效率為90%,且半數患者僅為有效。從臨床療效及總有效率角度均證實兩者聯合治療可提高療效,這與高瑞杰[10]的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對PSUI患者治療前后Ⅰ、Ⅱ類盆底肌纖維電位及盆底肌肌力進行檢測和評估,結果顯示BPFES聯合盆底肌訓練的PSUI患者經治療后Ⅰ、Ⅱ類盆底肌纖維電位均高于單純應用BPFES治療,尤其Ⅱ類肌纖維電位,可高出50%左右,且直觀發現聯合治療后,可最大限度增加盆底肌肌力等級,盆底肌肌力Ⅲ~Ⅴ級患者數量明顯增加,0~Ⅱ級患者減少。分析原因認為,適量的電刺激及患者自主訓練可使盆底肌肌肉組織恢復功能,提升肌力,從而減少患者遺尿、尿頻等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BPFES聯合盆底肌訓練治療效果確切,改善盆底肌肌力情況,增強Ⅰ、Ⅱ類盆底肌纖維電位值,緩解PSUI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