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 汪春華 徐康
(江西省景德鎮第一人民醫院 景德鎮 333000)
甲狀腺結節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多為單側發生的良性病變,且女性的發病率高于男性。近年來,隨著居民健康意識增強以及超聲技術的發展,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比較高,因此,甲狀腺結節研究的重點方向在于治療方法[1]。手術是治療甲狀腺結節的常用方法,以往臨床多采用傳統手術治療甲狀腺結節,但是隨著患者對美容效果的需求增加,限制了傳統手術的應用范圍[2]。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超聲引導下微創熱消融術逐漸用于甲狀腺結節的治療,不僅不影響美觀,而且療效確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鑒于此,本文探討了超聲引導下微創熱消融術對患者手術指標、甲狀腺功能指標以及甲狀腺結節變化情況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32例甲狀腺結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66例。對照組中男8例,女58例;年齡20~80歲,平均(41.58±3.26)歲;病程為5個月~9年,平均(3.18±1.24)年;結節類型:單發結節50例,多發結節16例。研究組中男7例,女59例;年齡18~82歲,平均(40.36±3.18)歲;病程5個月~10年,平均(3.14±1.26)年;結節類型:單發結節40例,多發結26例。對比兩組的各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入組標準納入標準:存在典型甲狀腺結節臨床癥狀(頸部疼痛、嘶啞、咳嗽并伴有異物感);外觀改變明顯;結節性質為良性;存在明顯的結節癥狀,并且1年內結節直徑增大超過10 mm;患者及家屬知情并配合開展研究。排除標準:凝血功能異常;心、肺等器官發生嚴重病變;入組前服用過抗甲狀腺激素類藥物;精神異常,不能配合完成治療;病歷資料不齊全。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選擇傳統甲狀腺切除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法: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姿勢,墊高肩部并確保頭部盡可能向后仰,進行全身麻醉后,沿著胸骨上緣凹陷處作一長約6 cm的切口,切開皮膚與皮下組織后游離頸闊肌和頸深筋膜,找到并切除甲狀腺病灶組織,隨后置入引流管,縫合手術切口。
1.3.2 研究組選擇超聲引導下微創熱消融術治療。手術流程:手術體位與對照組相同,充分暴露甲狀腺后采用超聲確定甲狀腺結節的病灶位置,采用60 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配5 ml的10%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入甲狀腺結節周圍,確保甲狀腺組織與頸動脈鞘、氣管、喉返神經、皮膚之間有1條液體隔離帶,避免損傷甲狀腺周圍組織。在進行穿刺處理時,配套使用1.6 mm的消融針刺入病灶組織,在穿刺點作微小切口約0.3 cm,隨后采用微波針經微小切口刺入病灶位置,在超聲下觀察穿刺針的路徑,注意穿刺針必須在超聲的掃描范圍內。在消融結節時,需要按照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從深到淺的順序進行多點消融。消融參數設置:電功率控制在35~40 W,溫度控制在80~85℃,消融時間維持在40~45 s。
1.4 觀察指標(1)手術指標。仔細記錄患者的手術時長、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數。(2)甲狀腺功能指標與結節體積。檢測方法:清晨空腹抽取3 ml外周靜脈血作為檢測樣本,進行離心分離,獲取血清后保存在-20℃的冰箱中備用。采用ACS180免疫發光分析儀(德國拜耳公司)及配套試劑檢測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游離甲狀腺素(FT4)及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采用DC-N3S超聲診斷儀(德國邁瑞公司)測量患者的結節體積。(3)并發癥發生情況。在術后1周,觀察患者有無甲狀腺功能減退、疼痛以及喉返神經損傷,記錄并計算并發癥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研究所得數據均錄入至Excel2019中予以校對,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研究組手術時長、術中出血量、住院天數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組別 n 手術時長(min) 術中出血量(ml) 住院天數(d)研究組對照組66 66 t P 36.85±4.28 93.47±10.62 28.407 0.000 13.24±3.11 32.47±5.63 17.175 0.000 3.45±1.28 7.26±2.34 8.206 0.000
2.2 兩組甲狀腺功能以及結節體積比較經手術治療后,研究組的FT3、FT4水平低于對照組,結節體積小于對照組,TSH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甲狀腺功能以及結節體積比較(±s)

表2 兩組甲狀腺功能以及結節體積比較(±s)
結節體積(cm3)手術前時間 組別 n FT3(pmol/L)FT4(pmol/L)TSH(μIU/ml)研究組對照組66 66 t P手術后研究組對照組66 66 t P 5.34±0.58 5.33±0.57 0.071 0.944 3.12±0.11 4.85±0.36 26.401 0.000 18.47±3.11 18.45±3.16 0.026 0.979 12.33±1.02 15.47±2.38 6.966 0.000 0.33±0.05 0.34±0.06 0.736 0.465 3.14±0.58 2.56±0.24 5.308 0.000 1.58±0.23 1.57±0.22 0.180 0.857 0.34±0.01 0.42±0.02 51.994 0.000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0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18%(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甲狀腺結節屬于臨床常見病,其中大部分為良性結節,主要是由于飲食習慣、環境、自身免疫功能以及家族遺傳等所致,患者容易出現頸部不適、甲狀腺腫大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面容和儀態,加重患者的身心負擔[3]。因此,臨床加強對甲狀腺結節的治療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
現階段臨床上對甲狀腺結節常選擇手術進行治療,傳統手術雖然能夠取得較好的療效,但是對機體造成的創傷比較大,容易損傷機體頸前淋巴管,影響血管回流情況,導致患者頭頸部活動受限,不利于患者的預后[4],而且進行傳統手術后,患者頸部可能會遺留較大手術瘢痕從而影響美觀。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再加上人們對美觀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微創手術進行治療。超聲引導下微創熱消融術是一種微創技術,具有切口小、創傷小等優點,可以減少對患者身體造成的傷害和術中出血量;并且該手術在操作中,不會直接接觸患者的甲狀腺,避免了對甲狀旁腺的損傷,更不會損傷患者的甲狀腺功能,從而加快患者術后恢復,縮短患者術后住院天數,減輕患者及家庭的醫療經濟負擔[5]。本研究結果發現,研究組經超聲引導下微創熱消融術治療后,其手術時長、術中出血量、住院天數均少于對照組(P<0.05);FT3、FT4水平低于對照組,結節體積小于對照組,TSH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并發癥發生率為3.0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18%(P<0.05)。說明了超聲引導下微創熱消融術的有效性、可行性與安全性。究其原因,在超聲引導下進行手術能夠準確消除病灶組織,減輕對甲狀腺正常組織的損傷,保護患者的甲狀腺功能,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手術切口直徑比較小,通過微波針直接抵達甲狀腺病灶組織,能夠加快術后恢復速度[6]。
綜上所述,超聲引導下微創熱消融術用于治療甲狀腺結節的效果顯著,在優化手術指標以及改善甲狀腺功能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有利于減小結節體積,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