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花 鄭琳洋 王冉冉 李娜#
(1河南省人民醫院小兒外科 鄭州 450003;2鄭州大學人民醫院 河南鄭州 450003)
腸造口是為解除腸梗阻而通過手術做的造口,小兒腸造口多為臨時性造口,并發癥發生率較高,護理難度較大[1]。患兒住院期間,多由專科護士進行造口護理,出院后由患兒家屬進行照顧。因此,家庭照護在腸造口患兒術后恢復和開展回納手術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家庭照顧者缺乏造口護理知識與技能,患兒抵抗力差、造口并發癥多等原因,家庭照顧者護理期間易產生較大照顧負擔,護理效果不夠理想,導致患兒出現嚴重并發癥,影響患兒閉合手術的實施[2~3]。研究表明,降低造口并發癥關鍵是預防,隨著國內專科護理事業的不斷進步,成人造口專科護理臨床上已廣泛應用與研究,但針對小兒腸造口的研究報道較少[4]。本研究探討預防性護理干預對腸造口患兒照顧者負擔及并發癥的影響?,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4月~2020年4月我院行腸造口術患兒及其照顧者94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7例。對照組患兒男23例,女24例;患兒年齡<1個月27例,1個月~1歲15例,1~3歲4例,>3歲1例;照顧者男19名,女28名;照顧者年齡23~40歲,平均年齡(31.65±3.46)歲;照顧者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0名,高中18名,大專及以上19名。觀察組患兒男22例,女25例;患兒年齡<1個月29例,1個月~1歲15例,1~3歲2例,>3歲1例;照顧者男17名,女30名;照顧者年齡22~41歲,平均年齡(31.41±3.82)歲;照顧者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8名,高中19名,大專及以上20名。兩組患兒及照顧者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1)納入標準:患兒術后各項體征平穩;患兒父親或母親為家庭固定照顧者;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患兒出院后交由雇傭人員照護;照顧者為醫護工作人員;患有精神疾患,照顧者無法正常交流溝通。
1.3 干預方法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及出院指導。患兒在院期間,??谱o士遵醫囑向照顧者講解患兒腸造口形態、疾病情況、相關并發癥及并發癥癥狀;指導其正確挑選、更換造口袋,告知更換時機與方法,不及時更換或更換頻率過快造成的危害等;講解并示范如何清洗皮膚。患兒出院前,護理人員對照顧者進行出院指導,向其發放科室聯系方式卡片,出院后可隨時咨詢,提醒照顧者定期帶患兒復查?;純撼鲈汉?個月進行隨訪,完成研究數據采集。觀察組給予預防性護理干預。(1)院內干預:建立腸造口患兒管理檔案,??谱o理根據患兒檔案信息與照顧者進行一對一交談,告知預防性護理目的及重要性,取得照顧者理解與支持,并告知照顧者與專科護士共同護理時間每次不得少于1 h;對患兒照顧者進行集中健康教育,發放造口護理健康知識手冊,手冊上印有二維碼,可掃碼查看完整護理視頻,健康教育講座內容主要為PPT展示造口形態,造口護理產品選擇、并發癥預防及處理,腸造口袋測量、剪裁、固定、更換方法,患兒飲食、活動、日常生活等護理指導,隨后護理人員向照顧者現場演示造口護理具體操作;患兒出院前,對照顧者進行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進行考核,加強其對護理技能的掌握度。(2)院外干預:建立隨訪記錄檔案,詳細記錄每次隨訪內容,患兒出院后第1個月內每周進行電話或微信隨訪,1個月后,每月隨訪1次,隨訪時間6個月;隨訪內容主要包括隨訪員自我介紹,告知隨訪目的、頻率,了解家庭照顧者護理時的難點,解答照顧者問題等。根據照顧者反饋的患兒具體情況給予針對性指導,包括日常沐浴、進食、活動、穿衣、擴肛等,每次隨訪要求照顧者提供患兒造口照片,觀察造口形狀、顏色、分泌物及是否出現并發癥等,及時調整干預側重點;創建腸造口照顧者微信群,邀請照顧者在群內分享照護經驗,或在群內提出疑問,護理人員給出具體解決辦法,并鼓勵照顧者相互交流,分擔苦惱,緩解心理壓力。
1.4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干預前及干預后(出院6個月)照顧者負擔、患兒并發癥發生情況。(1)照顧者負擔評分:采用照顧者負擔量表(Caregiver Burden Inventory,CBI)[5],包括時間依賴、發展受限、身體、社交、情感5個負擔,共24項條目,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評分越高,負擔越重。(2)患兒并發癥發生情況:統計患兒干預后造口皮炎、脫垂、狹窄、旁疝及傷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CBI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C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時間依賴、發展受限、身體、社交及情感負擔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CBI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CBI評分比較(分,±s)
時間 組別 n 時間依賴負擔 發展受限負擔 身體負擔 社交負擔 情感負擔干預前觀察組對照組47 47 t P干預后觀察組對照組47 47 t P 13.12±2.34 13.63±2.48 1.025 0.308 9.67±1.53 11.44±1.86 5.038 0.000 9.42±2.03 9.80±1.96 0.923 0.358 7.04±1.21 8.76±1.98 5.082 0.000 8.99±1.75 9.14±1.56 0.439 0.662 5.13±1.32 7.02±1.48 6.534 0.000 5.73±1.38 5.54±1.60 0.617 0.539 4.49±1.05 5.07±1.20 2.494 0.014 5.85±1.43 5.96±1.71 0.338 0.736 4.26±1.45 5.10±1.58 2.685 0.009
2.2 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腸造口患兒護理不僅包括術后恢復,還涉及主要照顧者負擔的改善。有研究顯示,患兒照顧者負擔的減輕,對于提升其照護能力,促進患兒疾病康復具有積極作用[6]。而傳統護理模式以遵醫囑護理為主,缺乏預見性、計劃性措施,在減少腸造口患兒并發癥及減輕照顧者負擔方面效果并不理想[7]。由于國內醫療資源有限,腸造口患兒院外護理一直是護理工作者的研究重點與難點。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CBI各維度評分及患兒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預防性護理干預有利于降低腸造口患兒照顧者負擔水平及并發癥發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造口護理專業性要求較高,預防性護理干預采用??谱o士一對一跟進式護理,通過提升照顧者造口護理知識與技能,提高其應用造口異常時的處理技能,可避免照顧者在護理過程中產生慌亂,有效預防并發癥。腸造口患兒在各種因素影響下面臨著短時間內需從院內護理轉至院外護理,這就要求家庭照顧者盡快適應角色轉變,但專業指導的學習時間有限,容易增加照顧者負擔[8]。肖方等[9]研究通過對52例腸造口患兒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指導,有效改善患兒家長焦慮和抑郁情緒,并減少患兒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預防性護理干預突破了醫院護理的局限性,不僅在院內指導照顧者學習造口護理知識及技能,更為出院患兒提供了全面幫助,確?;純簭脑簝茸o理轉換至家庭護理時做到無縫銜接。預防性護理利用電話、微信等平臺提供醫療護理指導,可避免照顧者來回奔波;同時時刻關注照顧者心理狀況,通過微信群互動方式,傳輸正能量事件,可增進組內照顧者之間、照顧者與護理人員之間感情交流,全方位考慮干預形式、內容及時間,從而減輕照顧者負擔,改善照顧結局[10]。綜上所述,預防性護理干預能夠降低腸造口患兒并發癥發生率,減輕照顧者照顧負擔。另外,本研究樣本量較小,隨訪時間有限,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未來還需擴大樣本量,繼續隨訪研究,以獲取遠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