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海,劉承鑫,宋杰平
(青建集團股份公司,山東 青島 266071)
大量數據表明,火災不僅會造成人員傷亡、經濟損失,且損傷建筑結構[1]。當建筑結構處于高溫環境中,材料性能劣化,安全性降低,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同時,火災導致的結構構件損傷無明顯規律性,使損傷識別研究難度較大,且現有識別方法未形成體系,應用范圍具有局限性[2-3]。向天宇等[4]通過有限元模型修正技術,實現了連續梁損傷識別;陳俊杰等[5]將3跨連續梁損傷指標定義為結構剛度,對損傷剛度變化與撓度差值曲線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得到不同損傷工況下的連續梁損傷信息;胡俊亮等[6]以3跨連續梁為研究對象,將BP神經網絡應用于結構損傷識別中,對連續梁有限元模型進行了修正;Bulut等[7]依托Humboldt海峽大橋,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機與小波分析的識別方法,研究了結構損傷程度;劉才瑋等[8-9]和劉承鑫[10]以鋼筋混凝土簡支梁為研究對象,利用支持向量機構造訓練樣本,進行損傷程度識別,實現了機器算法在火災損傷識別中的應用。
基于現有損傷識別方法,本文提出3跨鋼筋混凝土連續梁火災損傷定性識別方法,通過對理論計算值施加5%的白噪聲確定試驗值,驗證方法可行性,為多跨連續梁損傷識別奠定理論基礎。
采用ANSYS軟件建立3跨鋼筋混凝土連續梁模型,尺寸為9 000mm×250mm×400mm(長×寬×高),配筋如圖1所示?;炷翉姸鹊燃墳镃35,斯蒂芬-玻爾茲曼常數為5.67×10-8W/(m2·K4),對流換熱系數為25W/(m2·℃)。各支座豎向剛度為8.2×109N/m。建模時不考慮裂縫的影響,假設梁底面及側面受火。初始材料參數如表1所示。

圖1 3跨連續梁配筋

表1 初始材料參數
3跨連續梁為多跨連續梁的簡化模型,對其進行研究具有一定意義,火災損傷對結構振動參數具有影響。結構頻率為全局變量,可有效反映結構損傷狀態。通過引入振型,使局部損傷信號明顯。
將3跨連續梁所有受火工況進行分類,如表2所示。

表2 3跨連續梁受火工況
中跨受火時連續梁溫度云圖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連續梁相鄰跨之間傳熱效果不明顯,這是由于混凝土為熱惰性材料,對溫度不敏感,而鋼筋由于受混凝土的有效保護,受熱傳遞的影響較小,相鄰跨熱傳遞影響范圍僅為30cm,可忽略不計。

圖2 3跨連續梁溫度云圖(單位:℃)
基于火災特殊性,為保證實際可操作性,對前四階振型和頻率進行分析,結果如圖3所示,前四階頻率分別為68.5,88.7,116.1,144.3Hz。

圖3 3跨連續梁前四階振型
3跨連續梁火災損傷定性識別流程如圖4所示,首先對受火工況進行分類,利用支持向量機分類功能,以振型、頻率組合參數A為依據,構建輸入矩陣,以工況種類N為輸出,利用分類算法將每類工況下的損傷概率化,可有效確定損傷發生位置[8-10];然后構建回歸算法,形成特定工況下損傷程度回歸檢測模型,以振型、頻率組合參數A為依據,構建輸入矩陣,以受火時間T為輸出,得到該模型受火時間預測值。

圖4 3跨連續梁火災損傷定性識別流程
為驗證本文提出的定性識別方法精度,每種工況選取3個樣本,通過對理論計算值施加5%的白噪聲確定試驗值。驗證結果如表3,4所示。由表3,4可知,本文提出的方法識別精度高,可準確判斷梁跨受損位置及程度,可應用于實際工程中。

表3 3跨連續梁火災下損傷定性識別結果
以簡支梁火災損傷定性識別方法為基礎,本文利用支持向量機分類功能,考慮了多工況的復雜性,提出的識別方法正確率較高,證明了支持向量機具有良好的魯棒性及可靠性。

表4 3跨連續梁火災后損傷定性識別結果
本文基于動力參數提出了3跨連續梁火災損傷定性識別方法,采用機器算法解決回歸預測問題,構建預測模型,識別精度較高,證明了支持向量機具有良好的魯棒性及可靠性,對于復雜結構火災損傷簡化識別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利用支持向量機的分類、回歸算法,將機器學習與結構損傷識別進行了有機統一,對于評定建筑結構火災損傷具有重要工程意義。隨著機器學習方法的進步,需進一步研究建筑結構火災損傷定性識別方法。建筑結構損傷程度屬于連續性問題,不可將所有問題簡化,且特征向量構造方式較單一,需擴大預測范圍,并提高局部無損檢測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