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純剛


近年來,金華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機構改革為契機,通過加強專職管理、深化綜合治理、形成打擊合力等舉措,強化野生動物保護,完善管理體系,建成全亞洲規模最大的野生動物標本館,加大對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全力織牢野生動物保護網。2021年上半年,金華市共收容救護野生動物70余種418只(條)、同比增長65%,數量居全省前三;立案查處野生動物刑事案件169起、同比增長323%,采取強制措施323人、同比增長239%,收繳野生動物及其制品1193只(件),打擊成效居全省首位。
加強機構建設 實現“專職管理”
建立專職機構。以機構改革為契機,整合林業系統資源,將木材檢查、資源管理隊伍調整為野生動植物保護隊伍,建成基本覆蓋市、縣兩級的專職管理機構,人員編制增加至87人,中級以上職稱占46%,工作經費得到保障,實現了野生動物有人管、有人護。
壯大保護聯盟。成立金華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掛靠實力企業實現脫鉤運行,積極發展和吸收社會愛心人士、志愿者團體等力量加入協會,會員超過300人,有效壯大了野生動物保護聯盟。2020年,協會與檢察院系統建立合作關系,建立專家制度,積極推進野生動物保護公益訴訟工作。
強化應急處置。夏季蛇擾是許多家庭的困擾,為做好應急處置,金華市先后招募蛇類養殖專家、捕蛇能手組建野生動物應急處置隊伍,人員分區域布設并落實保險,強化110和8890應急聯動處置工作,5年來成功處置蛇擾1568起。近期,加強與消防隊伍的合作,讓蛇擾處置工作得以更快捷的進行,受到群眾的廣泛好評。
搭建科研平臺。為加強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縣(市、區)深度挖掘資源本底情況,結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和省林業局項目立項指南規定,搭建與浙江師范大學、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合作平臺,強化對珍稀瀕危物種科學研究,其中,義烏小鯢、穿山甲研究均取得較好成效。
深化綜合治理 實現“打防結合”
建好“救助站”。依托金華動物園,設立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建設猛獸類、中小型動物類、鳥類等陸生野生動物消毒防疫隔離場,配備檢測儀器設備,完善救護流程和臺賬,專業化開展救護工作,截至目前,已救護野生動物4500余只(條)。建成占地面積4畝的仿野生環境的浙江省穿山甲保護繁育基地,加強浙江省珍稀瀕危物種搶救保護;依托浙江師范大學建設全省唯一的野生動物重點實驗室,配備高端儀器設備38臺,引進博士人才28名;當前實驗室正積極申請野生動植物司法鑒定資質,已獲得省司法廳初步核準。
織好“保護網”。以政府名義發布禁獵公告,推行全域和全時段禁獵;推進以縣為單位的專業化狩獵隊伍建設,嚴控獵槍數量、壓縮獵民人數,規范狩獵活動;推進野生動物肇事損害保險,2021年實現縣域保險全覆蓋,積極保障山區林農利益。截至目前,全市參保金額達2700萬元,成功理賠296起,為農戶挽回經濟損失35.8萬元。以省級疫病監測站和各自然保護地為監測點,以廣大護林員和野生動物保護隊員為監測面,建立網格化監測體系,修建了陸生野生動物消毒防疫隔離場,強化對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防控,全力保障公共衛生安全。
建好“避風港”。借力浙中生態廊道和全省大花園建設等中心工作,全力推進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和森林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創建。截至目前,已成功創建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3處、省級以上濕地公園12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地數量達到40個,數量居全省第二,其中省級以上濕地公園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實現縣域全覆蓋,讓野生動物擁有更多可選擇的棲息地和“避風港”。
樹好“指揮棒”。金華市將野生動物保護納入“健康金華”“五水共治”“美麗金華”等政府重要工作考核,以此督促縣(市、區)政府重視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此外,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金華市野生動物保護工作考核細則》,并根據不同年度工作重心不同,及時進行修訂,讓縣(市、區)林業部門明確任務,抓好落實。同時,實行考核獎懲,每年度評選野生動物保護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通過榮譽來促進工作。
當好“宣傳員”。積極打造品牌基地,依托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力量,建設了全亞洲規模最大的野生動物標本館,舉辦全國志愿保護候鳥活動,蘭溪第三中學成功創建全國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強化野生動物科普宣傳;利用“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愛鳥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等主題活動日,制作宣傳片、舉辦宣傳活動,打造野生動物保護宣傳平臺;強化與新媒體合作,注重以案釋法,曝光典型案例,引導全社會提高守法意識和保護野生動物的自覺性。
形成打擊合力 保障“合成作戰”
公安整合資源。借力機構改革契機,市、縣兩級森林公安陸續成建制轉隸完成,各基層派出所至少配備1名森林警察專干,有效延伸森警工作觸角。公安內部強化情報導偵,借助“雪亮工程”等技術硬件,健全偵查工作體系,形成情報共享、行動協同的一體化作戰模式,實現精準研判、推動有效打擊。
強化部門聯動。各部門強化一線巡護和重點場所檢查,并與公安部門共享案件信息,明確移送條件,實現行刑無縫銜接;在郵政寄遞行業,建立聯絡員制度,通過培訓增強寄遞員判別野生動物制品能力;在海關緝私部門,建立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協作機制,合力保護野生動物資源。
延伸工作觸角。發揮“林長制”“河長制”等陣地信息員前崗“哨兵”作用,全市布建森林領域信息員435名,為查處本地違法犯罪活動提供線下支撐;拓展網絡線索來源,緊盯重點人員網絡平臺非法售賣野生動物及制品等隱蔽非法行為;建立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犯罪數據模型,提升打擊效果。
推進區域協作。做到市內“聯合打”,縣市間互通情報線索,統一打擊節奏,形成全市一盤棋工作格局;市外“配合打”,融入全國公安協查一體化格局,對吉林、福建等地提出需配偵的案件,加強協助調查,深挖隱藏線索,確保打深打透。必要時集中優勢資源、優質精力攻堅“大要案”,力爭辦成“精品案”。如金東分局破獲一起涉江蘇、安徽、廣東等28個省市的特大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件,已采取刑事強制措施29人,扣押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2只、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160只,該案已成為全鏈條打擊的精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