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文玉
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了一檔以傳統文化和普及介紹中國典籍為內容的,全新的電視綜藝節目《典籍里的中國》。節目聚焦《尚書》、《論語》、《天工開物》、《本草綱目》、《史記》、《詩經》、《楚辭》《孫子兵法》等經典,通過時空對話的創新形式,以“戲劇+影視+文化訪談”的表現方法,講述這些典籍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源起、著作、流傳、發揚過程中動人的中國故事。
節目播出在觀眾中產生巨大反響,在文化界也引發了諸多思考。今年的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在給予《典籍里的中國》的頒獎詞中這樣寫道:我們鼓勵國產綜藝節目追求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有機統一;鼓勵推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造性發展;褒獎節目強烈的稀缺性、創造性和強大的引領力,讓《典籍里的中國》典脫穎而出。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三次撰文評論該節目,認為這檔電視節目以獨特的思想穿透力和藝術感染力直指人心,成功為文化節目樹立了新的標桿。
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在《求是》雜志發表的《我們為什么要策劃<典籍里的中國>》一文中表示:典籍里的中國就是典籍的傳播者、轉化人;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探賾索隱、披沙揀金,通過電視獨具優勢的語境轉換,讓更多的人愛上典籍,自覺地傳承中華的燦爛文化。
事實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近年推出的傳統文化類節目不止《典籍里的中國》這一檔?!秶覍毑亍?、《中國詩詞大會》、《海報里的英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五周年特別節目》、《經典詠流傳——致敬英雄》、《美術經典中的黨史》等一系列作品,都是挖掘利用歷史中的經典創作的電視綜藝節目?!秶覍毑亍纷層^眾重燃對中國文物的崇敬和熱愛,將中國人的匠心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描繪出以中國傳統為亮點的大國氣象?!吨袊娫~大會》雕琢出青年人對于中國文化的美學認知和“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書香文化?!逗罄锏挠⑿邸吠ㄟ^10張海報,20個故事,讓觀眾跟隨知名演員的代入,重溫中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歷史。這些作品都力圖讓歷史映照現實,成就今天“文化綜藝節目”的價值觀載體——傳承中華文明,傳遞文化自信。

《典籍里的中國》播出畫面。
這樣的一系列節目盡管歷史沉淀較為深厚,但一經推出就成為新媒體端看節目的年輕人愛不釋手的作品,同時成為媒體熱議的一個文化屬性話題,其實并不是偶然。在傳統電視媒體面臨新媒體和短視頻變革的挑戰中,如何能夠重塑大屏幕角色位置?哪些元素能夠讓作品既經得住時間推敲,又能被市場叫好?歸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我們在大屏幕上曾經流行花重金購買歐美和韓國節目模式,然后在這些進口模式中套用本地明星作為拍攝內容,如湖南衛視和浙江衛視近年大力發展的一些綜藝節目,基本上都是這樣的路徑。不能否認在綜藝節目模式探索初期,這是一種風格化和收益化保障的有效手段。但在視頻海量的當下,單純模仿的模式化作品,藝術生命力相當脆弱。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適合中國觀眾的創新模式?什么才能引發大眾深層次和“同理心”和社會時代記憶?我們的電視文藝創作人員只有理清這一文化命題,才能在具體的節目創作中打造出扎扎實實的節目模式,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先照搬模式,但忘了為什么出發。
而在文中提到的這些傳統文化節目,都有比較厚實的內容底蘊和文化使命感,同時又具備相當的現代模式創作和傳播的實力。比如《典籍里的中國》,文明沃土中富含典籍和思想智慧,但如何才能挖掘其中傳承的故事沖擊力,如何解讀和代入,在觀感中產生震撼的力量?這就需要研發精美的儀式感并形成最終的模式。這個節目在形態上融合戲劇、影視、文化訪談的手法,節目中的當代讀書人撒貝寧以典籍為舟,帶觀眾暢游華夏文明之長河,以強烈的儀式感,厚重感和時尚感,重新定義了歷史穿越。
正是在這樣時尚、唯美、現代的節目模式下,年輕人開啟追劇式圍觀中國經典故事,粉絲式致敬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一檔電視節目要抓住受眾,首先要滿足最基本的藝術作品規律:作品呈現必須做到唯美、驚艷。
《典籍里的中國》以戲劇化結構、影視化表達作為唯美的外衣,創新設計了270度的立體舞臺。營造出雙舞臺、時空長廊等多空間沉浸式的故事講述場。這里著重論述一下講述場的搭建:一檔60分鐘以上的節目往往承擔多項內容、形式、功能,設置反差是增加作品承載張力的捷徑。比如真人秀《變形計》、《臥底老板》、《城市夢想》,都是典型的角色反差設計。演播室節目則可以更加唯美和創造性地打造這一形態?!兜浼锏闹袊吠ㄟ^舞臺設計的時空長廊讓“今人穿越到古代,看先賢如何燃萬古之名燈;古人穿越到當下,看后市如何傳千年之經典?!?(引述自高曉紅發表在《光華銳評》中的文章《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 這一創新形態,將厚重的文化題材轉化成觀眾的審美需求,以現代讀書人和古代讀書人穿越式的對話,全新串聯了書中的故事,將縱橫穿越數千年的精彩濃縮到沉浸式的舞臺上。
強視覺沖擊和炫麗的外表雖然能夠引來觀眾的驚鴻一瞥,但是要保持節目持續的生命力必須有扎實的骨架。所謂文化屬性的節目,是要用創新的方式解讀中華傳統文化中寶貴的文化密碼。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得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全新的魅力,用行業標桿的精品來引領受眾的需求?!兜浼锏闹袊肥崂碇腥A文脈,讓書寫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來。對蘊含在古籍中的中國智慧、中國精神、中國價值進行可視化、故事化、直觀化的藝術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