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霞

第一學期末,小清媽媽提了一個要求:“老師,小清下學期可不可以不做班長了?孩子認為當班長要事事比同學優秀,壓力很大。”我一愣,小清是一個十分上進的孩子,性格開朗,成績優異,同學們都服她,但沒想到,班長之職給她帶來了這么大的壓力。
第二學期開學,班委競選如期舉行,小清又大方地站在講臺上競選,以高票當選為班長。我雖然有些疑惑,但還是尊重她自己的選擇,宣布她是班長。競選結束后,我找到小清,問她:“聽媽媽說,你覺得當班長壓力很大,怎么還是參加競選了?”小清小聲說:“老師,我不知道怎么辦了,我知道當班長是一種榮譽,但又覺得班長職責多、壓力大,所以我一會兒想繼續當班長,一會兒又不想。剛剛班委競選時,爭取榮譽的那個想法占據上風,所以我就上臺了。”原來是這樣,我開導她:“班長職責確實很多,但班長也可以犯錯,你不要有心理負擔,老師和同學們都不會怪你的。這樣,我派助手協助你,你試一段時間,如果還是覺得壓力太大,我再調整。”小清欣然接受了。
一個月之后,小清找到我,再次請辭班長一職。我知道小清做出這樣的選擇,定是因為壓力已經積累到了她不能承受的地步。我答應了她,但思緒萬千:小清的班長做得好好的,如果直接在班上宣布她不當班長了,同學們難免會猜疑,有可能降低小清在同學們心中的威信,甚至傷害她的自尊。如果說實話,同學們可能會對班長一職敬而遠之。這件事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給小清增加心理負擔,還可能影響到后續同學們競選班長的積極性。怎樣既讓小清不當班長,又讓同學們覺得順理成章呢?我苦苦思索。
課間,我看似不經意地對副班長說:“小陳同學,小清提議班長要輪流當,你說好不好啊?”他靦腆又興奮地笑了,說:“好啊,好啊!”接著我喊小清過來,當著她的面對小陳說:“小清說要多給同學們一些服務班級的機會,建議每天設立‘值日班長。”小清聽了我的話,開心得直點頭,轉身對小陳說:“今后我們一起當班長!”
我趁熱打鐵,讓其他班委也來開會,說明了班長的提議,宣布每天值日的同學叫“值日班長”,并確定了“值日班長”的職責。“值日班長”要喊“起立”, 全面負責當天從早讀到放學期間班級的紀律、衛生等。
其實班委原來也要做這些工作,但這次升級為“值日班長”,每個人都喜出望外,可見孩子們對班長一職多么在乎!而小清呢,認為每周只用做一天班長,放松了許多,她的笑容更燦爛了,學習和工作都比以前放得開了。
這次“班長請辭”事件得到了圓滿處理,家長給予了高度評價,我也更加認識到學生內心是十分敏感的。同樣的工作,采用的形式不一樣,孩子的心理感受就不一樣。說實話,小清的工作量在調整之后并沒有減少,但是她覺得有人幫她分擔了班長的職責,就沒有那么大的心理負擔了。在之后的工作中,我考慮到她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強,平常也給予她更多的關心。例如,考試發揮失常時,我會告訴她:“成績有波動是很正常的,老師和你一起找出問題并解決它,不要灰心。”
班主任在開展工作時,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要細致觀察學生的言行,注重挖掘言行背后的心理因素,切忌簡單處理。一旦處理不當,很可能雪上加霜,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