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琦

胃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在各類惡性腫瘤中都很高。尤其是近年來,胃癌的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
胃癌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腌菜、煙熏食品以及攝入過多的食鹽均可增加胃癌風險。一般來說,胃癌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這可能與男性的生活飲食習慣有關,如飲酒、吸煙等。除此以外,胃癌還比較青睞以下人群:
長期吃熏烤、鹽腌食品的人。因為這些食品中的亞硝酸鹽、真菌毒素等致癌物含量較高。
長期吸煙、酗酒的人。吸煙會增加患癌風險,并且隨著每日吸煙量的增多而升高,吸煙者的胃癌發病風險比不吸煙者要高很多。酗酒者一旦患癌,疾病進展可能更迅速。


經常在外就餐的人。經常在外就餐會增加感染幽門螺桿菌的風險,而幽門螺桿菌是引發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可引發胃黏膜炎癥和損傷,具有致癌風險。
吃飯速度過快的人。一些人吃飯速度特別快,這會增加胃腸道負擔,損傷胃黏膜。
有癌癥家族史的人。遺傳因素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有胃癌家族史的人,胃癌發病風險遠遠高于普通人群。
除此以外,胃癌的發生和壓力以及情緒也有關系。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壓力的增加,近年來,和其他腫瘤一樣,胃癌也有發病年輕化的趨勢。22 歲的小李自從考上重點大學后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了,家人對他的期望值也很高。大學住校期間,小李將每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吃飯不僅時間不規律,還總是應付。
本科畢業后,小李如愿考上了研究生。然而,當他為即將到來的研究生學習做準備時,忽然出現了嚴重的胃痛癥狀,同時出現了黑便的情況,人也消瘦了不少。小李趕忙到醫院檢查,本以為就是普通的胃病,沒想到檢查結果讓他和家人無法接受,小李患上了胃癌,且腫瘤已出現轉移,失去了手術的機會,只能化療。小李只能放棄學業住院治療,但因疾病發現得太晚,最終只有一年半的生存期。
年輕人會患上胃癌,可能與年輕人作息不規律、睡眠不足以及飲食不規律且不健康有關,如經常點外賣、喜歡吃燒烤、經常喝冷飲、邊吃飯邊上網等,這些都是導致胃癌發病的因素。
令人惋惜的是,許多年輕人一旦被檢查出患上胃癌,通常已經是中晚期。因為年輕人患胃癌癥狀不典型,平時也沒什么特別明顯的癥狀。很多年輕人感覺胃部不舒服會誤認為是胃炎等常見疾病,隨便吃點藥,對于胃癌警惕性不高,沒有及時到醫院檢查。另外,越年輕病情發展越迅速,因為年輕人代謝快,一旦患癌后,腫瘤細胞的生長速度也會加快。
任何疾病在人體中都會有癥狀,這些癥狀是疾病釋放的信號,胃癌也不例外。

信號1:上腹部疼痛,持續消化不良。早期胃癌病人常常沒有明顯的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會出現類似胃炎、胃潰瘍的癥狀,如上腹部飽脹不適或隱痛,特別是飯后比較明顯。患者往往出現食欲減退、泛酸、惡心、嘔吐等癥狀。
信號2:體重速降、貧血。胃癌會影響食物的吸收,患者可出現體重迅速下降。同時,患者可能出現貧血,表現為疲倦、乏力、頭暈、面色蒼白等,因貧血,也會影響維生素的吸收,進而引發身體其他疾病。
信號3:大便出血或大便呈黑色。當癌細胞侵犯血管時,可以引起消化道出血。出血量較大時有嘔血及黑便的癥狀。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胃癌患者在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的癥狀,即使有,一些癥狀與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相似,容易被忽視,患者病情加重到醫院檢查時,往往已經是中晚期,錯失手術根治的良機。因此,當身體出現不適癥狀時應提高警惕,及時到醫院就診、排查。
對于胃癌,胃鏡檢查及胃組織病理學活檢是目前較權威的診斷方法,胃組織活檢是胃癌診斷的“金標準”,其他檢查包括血清腫瘤標志物、血常規、便常規及便潛血、X 線鋇餐檢查、CT 等都是輔助檢查手段。
胃鏡檢查是將一根纖細、柔軟的管子從患者口腔伸入胃中,通過攜帶的微型攝像機,醫生可以直接觀察患者的食管和胃等器官的情況。如果發現異常,醫生還可以取出一些組織放到顯微鏡下做病理檢查,進一步明確病變的性質。胃鏡和病理學活檢是最直觀的檢查方法,但由于普通胃鏡檢查可能使患者感到不適,且費用也不低,導致很多人不愿意做胃鏡,因此臨床上早期胃癌檢出率低,大多數胃癌發現時已是中晚期。

患者還可以選擇無痛胃鏡。無痛胃鏡是在麻醉狀態下做的,患者在毫無知覺中就可以完成胃鏡檢查。需要注意的是,選擇無痛胃鏡之前需要做個評估,有些情況特殊的人不適合做麻醉,如對麻醉劑過敏、肝腎功能不全等。
另外,還有一種膠囊胃鏡,膠囊胃鏡里裝的不是藥,而是一臺相機。患者吞下后膠囊就會經過整個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小腸、大腸,最后被排出體外。這個過程中,相機一路拍照,然后無線上傳,醫生根據這些照片來判斷患者是否有消化道疾病。它的優點是體驗較好,無須麻醉,容易被大眾接受。但由于價格高、取樣難等原因,目前還沒有廣泛推廣。

俗話說“病從口入”,許多消化道疾病的發生往往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增加胃癌發生的風險。因此,保護胃應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入手。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按時就餐,避免暴飲暴食以及進食速度過快、食物過燙。
避免高鹽飲食,少吃或不吃腌菜,不吃霉變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適當增加蛋白質(如肉、蛋、奶)的攝入,有利于保護胃黏膜。盡量少吃煙熏、油炸食物。
不吸煙、少飲酒。關注胃部疾病,及時發現并治療。如果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應及時到醫院治療。發現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多發性腺瘤性息肉等胃部疾病時,要及時就診并接受治療。
放松心情,合理減壓,適量運動。持續的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和焦慮、抑郁等精神因素,可能會增加胃酸分泌,誘發胃潰瘍;休息不足會降低機體免疫力,增加胃腸道疾病的風險。平時要保持心情愉快、情緒穩定,合理排解緊張、焦慮的情緒。適量的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發生。
定期體檢,特別是胃癌的高危人群,應定期做胃鏡檢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