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萬峰
剛進入大學,我就聽說我校自動化學院有兩個特別厲害的科技競賽團隊:AT Group和Campus-Hub。開學后不久,在學長、學姐的介紹下,我參加了這兩個團隊招新的筆試和面試,并幸運地成為其中的一員。我很感謝當時為團隊納新的學長、學姐和老師們,雖現在已過許久,但仍忘不了自己被錄取時激動的心情。
這兩個團隊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精神和綜合素質為目標,以科技競賽和科研項目為培養路徑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目前涉及的競賽主要有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等。成立以來,收獲了多項國家級獎項和省部級獎項,團隊成員畢業后大都去往國內知名大學深造,或被國內知名企業招攬旗下。
大二開始,我在AT Group、Campus-Hub 創始人張清勇老師的指導下開始接觸各類賽事,備賽、寫論文……自此,實驗室、教室、圖書館就是我生活的主要場所。
準備比賽的過程是艱辛的,比賽的結果卻是未知的,有時候還會懷疑自己的努力會不會白費。經過很長時間的準備,我迎來了2019 年“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校賽,本以為大展宏圖的機會到了,卻沒想到被現實重重地摔在地上——很遺憾,由于準備不充分以及比賽的失誤,我連校賽都未通過,更無緣省賽、國賽。之后,我一度懷疑自己的能力。
在張老師的安慰與鼓勵下,我決定繼續參加第二年的比賽。我也相信,準備得越早越充分,比賽時才能不留遺憾。2020 年初,突遇疫情,返校上課、坐在實驗室做實驗似乎變成了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由于比賽需要硬件設備支持,我特別擔心比賽不會如期舉行。
2020 年5 月初,競賽組委會通知比賽將以線上的形式如期舉辦。然而,由于實際條件限制,只能參加部分賽項,而我之前一直在準備的賽項由于對硬件設備要求較高而不能參選,所以,我不得不更換賽項。
既然準備的時間有限,那就要更加努力。于是,在備賽的那段時間,熬夜成為我的常態。有時,在半夜突然想到一個方案我都會趕緊起床將其實現。足夠努力了,結果一定不會差。最終,我的兩個參賽項目分別獲得了全國一等獎和全國二等獎。

圖1 常萬峰獲得第十四屆“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工業自動化賽項全國一等獎

圖2 組織同學們參加大賽培訓

圖3 參加招新宣講,為團隊納新
在本科最后一年,憑借優異的學習成績和突出的競賽成績,我拿到了本校的保研資格。此外,我還成了AT Grope和Campus-Hub 的負責學長,協助老師進行競賽組的招新選拔與校賽組織等工作,享受與比賽的學弟、學妹們在一起奮斗的樂趣。
最后,我想對學弟學妹們說,不論是學習還是比賽,只要肯努力,平時認真準備,就一定會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