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杰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案例項目線路主要位于馬來西亞東海岸區域,屬于沿海及河流階地及漫灘等地勢低洼的區域,成因以溝谷相與河流軟土為主,軟土主要特征為厚度分布不均,軟土基底起伏較大,工程力學性質較差,受降水影響較大,對路堤穩定性與沉降影響較大。其典型的地質條件如下:1~3m為腐殖土,3~8m為淤泥,5~15m為粉質黏土,10~18m為基巖,大多為花崗巖、頁巖、砂巖等。該地區的軟土深度不一致,土質強度較低,壓縮性較強,特別是表層的腐殖土及淤泥層承載力較低,為典型的軟土地基。為了確認水泥攪拌樁的處理效果,選擇了一段典型路基展開研究,其各層的物理力學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土工試驗指標
根據地質勘察情況,對比換填、排水板、水泥攪拌樁等幾種地基的處理方式,決定采用水泥攪拌樁地基處理方式,地基基礎的水泥攪拌樁設計樁長為7m,按照三角形間距0.9m布設,攪拌樁樁徑為0.5m,水泥配合比選定15%、18%、20%、24%幾種形式,28d無側限抗壓強度不低于1MPa,要求處理后的樁間土的承載力不低于100kPa,利用《鐵路工程地基處理技術規程》(TB 10106—2010)中的相關公式,初步估算復合地基承載力為157kPa[1]。
在現場取土樣,采用當地水泥廠供應的42.5型號水泥進行試驗室內配比試驗。此次試驗配比共5組,分別為16%、18%、20%、22%、24%,配比試驗強度值如表2所示。

表2 水泥攪拌樁試驗配合比無側限抗壓強度
根據試驗結果最終選定16%、18%、20% 3種配比進行試驗,3種配比的水泥和水的用量如表3所示。

表3 水泥攪拌樁試驗配合比無側限抗壓強度
在試驗過程中,表層1~2m范圍的腐殖土的有機質含量為15%~18%,pH值約為4,水泥固化效果不太理想,28d強度在0.5MPa左右,經過多次試驗,仍不能滿足設計要求。經過設計優化,將該層腐殖土全部挖除,換填成合格的普通土。
試樁按照以下的流程進行:場地平整→測量放樣→布置鉆機→鉆進噴漿→提升復攪→再次鉆進噴漿→提升復攪→樁頭段處理→成樁養護→樁基檢測。
通過工程樁開展試樁,據此獲取各項施工參數,并明確相應的控制標準,試樁施工流程與工程樁保持一致。要通過試樁,對施工方法以及設備選型進行驗證;對水泥攪拌樁的實際打入深度進行檢驗,判斷其是否契合設計要求;對水泥攪拌樁實際樁長以及無側限抗壓強度進行驗證,判斷其是否契合設計要求;對各項施工參數進行驗證,包括漿噴樁機噴漿量、攪拌次數、水灰比、提升速度以及鉆進速度等。
(1)對原地面進行處理。開展水泥攪拌樁施工,應首先對原地面進行清表,全部挖除原地面的腐殖土及樹根、石塊等,并以黏土回填場地低洼處,不得采用雜土進行回填;要控制水泥攪拌樁施工場地的地基承載力,不能低于100kPa;確保場地的地基承載力滿足施工機械設備的要求,并構建臨時截水設施和排水設施,加強各項施工準備,對施工現場進行合理布局[2]。
(2)測量放樣。將設計平面圖作為依據,繪制水泥攪拌樁相應的施工布樁圖。在實施放線前,要復核各控制點,并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放線,確定各攪拌樁的具體位置,采用板條、竹片等對攪拌樁樁位實施現場定位。
(3)鉆機就位。鉆機就位后,要檢查鉆桿中心是否垂直,垂直度不得超過1.5%(樁長),樁位偏差不得大于5cm。
(4)控制水泥漿。在進行室內配合比試驗后,根據顯示結果使用可標定計量容器來調制水泥漿。該項目采用了0.8的水灰比。此外,為了更好地確保水泥漿成品質量,在施工現場要對每次攪拌完成的水泥漿都進行密度檢測。
(5)攪拌、噴漿、下沉。①在啟動攪拌機電機前,必須確保攪拌機水泥漿已處于正常循環狀態。正式啟動攪拌機后,將起重機鋼絲繩進行放松調整,并讓攪拌機隨導向架同時進行旋轉切土施工與下沉邊噴漿施工(確保攪拌速度小于0.8m/min、轉動速度約為1330r/min)。②噴漿時管道壓力要控制在0.2~0.6MPa(隨著深度的不同,管道壓力也不同,達到終孔位置時管道壓力為0.6MPa),直至達到終孔深度。③依據具體市級情況來確定下鉆所需擋數,但必須保證擋數的合理性,只有適當提升擋數方可讓成樁保持均勻。該項目中,試樁均采用三擋進行下鉆,速度為1m/min,至成樁位置后再采用二擋進行磨底,確保樁底承載力滿足要求,同時保證樁底的漿量充足飽滿。
(6)噴漿攪拌提升。為了讓攪拌樁樁端與土層結合得更緊密,需對噴漿進行攪拌提升施工。具體來說,當攪拌機下沉到設計深度后,待噴漿坐底時間大于30s,即可一邊旋轉攪拌機一邊提升[3]。
(7)重復上下攪拌。為了讓軟土能夠均勻地攪拌于水泥漿中,需第二次對攪拌機進行邊旋轉邊操作,直至沉入土中為止,待加固設計深度后,才能把攪拌機提升出地面。
(8)鉆機移位。完成復攪后,將攪拌機械關閉,對水泥漿實際用量進行復核,判斷其是否與試樁確定的數據保持一致,完成復核,確保檢驗合格后,再提桿出孔,并向下一樁位移動鉆機開展施工。
該段落的樁長成三角形布置,樁長7m左右,按照試樁的要求,每個參數的鉆芯取樣2根,每根樁每延米取芯1次,進行無側向強度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強度超過1MPa方可滿足設計要求。在水泥摻量方面,一般16%、18%及20%質量的水泥樁已能滿足設計要求,且還有優化空間。取芯的過程中芯樣的完整性較好,只有部分有機質含量較高的段落膠接性能一般,整體滿足設計要求。
根據該項目的平板荷載試驗要求,該項目的鐵路路基的施工控制重點是路基穩定性和沉降要滿足要求。為此,可分兩次進行荷載加載試驗,第一次加載到設計荷載,第二次加載設計荷載的1.5倍。荷載達到設計荷載時,試驗板的總沉降不應超過25mm;當加載達到設計荷載的1.5倍時,試驗板的總沉降不超過40mm。該段落的設計荷載為201kPa,1.5倍的設計荷載為302kPa。經檢測,攪拌樁在經過加固后,已改變原來地質條件,因此復合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
鉆芯取樣試驗和復合地基靜載試驗表明,經過水泥攪拌樁加固處理后的地基是滿足設計要求的,但是由于表層土1~2m范圍有機質含量在15%~18%,水泥固化作用的效果不太明顯,設計優化全部挖除換填。水泥攪拌樁地基處理方式可以滿足東南亞地區鐵路路基處理要求,借此,文章能為類似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