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 覃業彥
牛肉燉扁豆、辣椒炒茄子、西紅柿蛋湯……10月11日12時10分,遠離石門縣城區110多公里的壺瓶山鎮中心完小,498名學生有序排隊進入食堂就餐。
2012年5月起,地處湘西北邊陲的石門縣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近10年來,孩子們吃飽吃好,家長放心安心。
“科學配餐”全覆蓋,讓學生吃飽吃好
記者注意到,壺瓶山鎮中心完小的周菜譜公示欄上,每天午餐菜品“花樣”都不相同。
“我縣巧借‘互聯網+校園食堂服務平臺,實行科學配餐。”石門縣教育局黨組成員、主任督學朱益龍介紹,學校每周至少要5個葷菜品種、25個素菜品種,中餐兩葷兩素一湯,每天都安排雞蛋。
“智慧食堂”服務平臺系統里,可以隨時查看該校每周食譜營養元素分析,柱狀圖、扇形圖等讓供應天數、蛋白質來源等數據更直觀。
“明廚亮灶”全覆蓋,讓學生吃得放心
怎樣讓學生吃得放心呢?“完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牢固樹立食品安全‘紅線意識,全縣中小學食堂‘明廚亮灶覆蓋率達100%。”朱益龍介紹,2018年底前,全縣共投資150萬元,200多所中小學校(園)全部建成學校(園)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平臺并投入使用。
10月8日,記者在寶峰街道中心學校“明廚亮灶”顯示屏上看到,儲藏室、保管室、操作間、餐廳等12個部位的情況一目了然。“實施‘明廚亮灶,同時建立監控抽查、實地巡查和問題整改監管機制,從而‘倒逼學校食堂從業人員規范操作,學生食品安全得以保證。”該縣教育局勤管辦主任王鋒雷介紹,2021年該縣“明廚亮灶”學校食堂操作違規問題幾乎歸零。
守住食品安全“紅線”和資金安全“底線”,石門縣除了巧借“明廚亮灶”監管外,還從制度建設、日常管理、監管體系上“嚴把關”,確保國家營養膳食補助的“每一分錢都能放心地吃到學生嘴里”。
此外,石門縣所有學校在校內開設勞動實踐基地,或租種、校農合作,根據時節種植瓜果蔬菜和農作物,讓“人少難開”的中餐豐富可口。同時,注重培養廚師的安全意識和廚藝,已經連續6年舉辦面點師培訓班,316名工人獲得中式烹飪師技能證書,95名工人獲得中式面點師技能證書。
“10年來,石門縣農村學生人人都享受到‘免費午餐。”石門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世輝介紹,國家“營養改善計劃”普惠了石門農村娃,僅2021年下學期,全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29019名學生都能不花錢就吃飽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