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和陽
十月一日上午,我們一行六人從洞口縣城出發。古樓河兩岸,群山滴翠,山越深,景越奇,路越險。幾經周折,兩個多小時過去,汽車在公路的盡頭停了下來。太陽火辣辣的,我們徒步翻過一個又一個山頭,終于遇見了一戶人家。一條大黃狗從遠處跑來擋住了去路,汪汪吼叫。門口一老奶奶對著黃狗喊了一聲:“別叫了。”大黃狗便搖搖尾巴,退守至山坡上。賽男對老奶奶問寒問暖,詳細了解家庭收入、人員結構、孫輩們入學的情況。老奶奶的兒女們都進城務工了,孫輩們都已進城上學了,兒孫們偶爾回家來看看。她姓肖,今年七十八歲了,身體還硬朗,她最后一次出村還是去年的八月。
我仔細地環顧了四周,這是一棟兩層樓房,透過偏屋的窗戶,看到了一個大灶臺。從灶臺和灶屋的陳設來看,灶臺已很多年沒有使用了,封存那濃濃煙火味的記憶。偏屋的臺階前,有一塊光潔的磨刀石嵌入水泥地面,顯得很別致,原本有五十多公分高,現在離地面只有十多公分了。
我看了看磨刀石,再凝望面前這位慈祥而健談的肖奶奶,歲月沉淀下來的平和與樂觀、勤勞與奉獻、豁達與堅守、自強與奮進一次又一次在我心中涌動。肖奶奶爽朗的笑聲在院落里彌漫,白云在蔚藍的天空飛翔,四周青山環合,屋后篁竹滴翠,隱隱約約可聽到淙淙溪流。
“好美!賽男,你要不在這里陪老奶奶住一晚吧。”我微笑望著老奶奶和賽男。賽男動情地說:“我還真的想在這里住一晚!張華山是我的夢,十八年前我跑遍了古樓鄉的村村寨寨,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到過張華山。那時沒通公路,全靠兩條腿,倆女同事一組,山里手機沒有信號,不時遇到毒蛇的襲擾,幾次夜晚迷路,好心的村民點著火把,護送我們回鄉政府。”我似乎明白了,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的米賽男為什么要在國慶節頂著炎炎烈日,帶著我們到深山之中尋覓張華山了。已經當了多年縣政府督學的米賽男,空間上似乎離深山、離農村已很遠了,可她的心卻永遠和大山里的老百姓在一起。教育關系到千家萬戶,尤其是邊遠的農村。張華山曾是米鄉長的夢,張華山也是米督學的夢,初心賡續,使命勇擔,就是這樣一個一個的夢,把人民和人民公仆緊密聯系在一起,中國夢才會這樣如此多姿多彩、絢麗燦爛。
深夜,我久久不能入睡。星空下的張華山或許是另一番樣子吧。此時,肖奶奶已經進入夢鄉,潔白的月光照在灶臺上,大黃狗伏在磨刀石旁,警惕地、靜靜地守護著肖奶奶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