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 曠生貴 李曉嵐

9月23日至24日,攸縣舉辦教育系統家校社共育管理干部培訓班,邀請專家教授和家庭教育指導師,圍繞家長教育的重要性、家校社共育實踐區建設的實操與經驗、教師在家校社共育中的角色定位等方面進行了專業講解。該縣教育系統48個基層單位的241人參加了培訓,為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打下基礎。
攸縣是一個勞務輸出大縣,10萬人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多,家長教育方法不當,過分寵愛等問題不容忽視。攸縣從去年年底便開始謀篇布局,研究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
隨著“雙減” 政策出臺,家校社共育從概念變成了學校的新常態。新形勢下,家校社共育時代新人如何實施?如何產生實效?攸縣正步履鏗鏘,走出自己的答案。
高位推進,科學謀劃
2020年年底,攸縣政協副主席、教育局局長胡建雄提出了系統推進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協同育人的構思。
作為主陣地,攸縣教育局先后成立了家校社“三位一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攸縣家長學校總校)。胡建雄任領導小組組長,攸縣教育局原黨委書記劉友芳任主任(總校長)。
“系統推行,不能盲目為之,需要科學謀劃和指導。”為此,管理經驗豐富的劉友芳精讀各級條例,在起草工作方案時,恰逢第五屆“中國家長大會”舉行,劉友芳帶隊前往成都參會取經。全國34個市州、117個縣,由黨委政府領導、教育局局長帶隊,近1000人參會,4天課程,所有人熱情高漲,學習不懈怠。
“說明家庭教育存在巨大的社會需求,人們對學習家庭教育有巨大的原生動力和強烈而迫切的愿望。”在2021年5月底的攸縣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動員大會上,劉友芳匯報了學習盛況,提出“系統推進家校社共育,并納入年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時,校長、副校長們的贊同聲反對聲兼具。當選擇題成為了必答題時,有校長提出了疑問:“各學校都有嘗試,也有適合自己的做法經驗,全縣一盤棋如何落地?”
今年暑假伊始,胡建雄便帶隊前往河南范縣、北京考察,帶回了“黨委重視、成效顯著”的答案。緊接著,革新家校社共育認知的培訓自上而下,層層啟動,力在打造“兵強馬壯”的家校社共育隊伍。
2021年9月,攸縣發起成立了家庭教育講師團,通過面試、講課、培訓,37人脫穎而出,他們將走進校園,為學校家庭教育指明方向。9月23日至24日,攸縣家校社共育管理干部培訓班舉行。接下來,班主任全員培訓即將拉開帷幕,家長志愿者隊伍建設也已著手啟動。這些活動經費均由縣財政和教育局承擔。
記者走訪發現,如今,家長學校建設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網上家庭教育指導平臺、社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服務站點建設等都在規劃實施中。
劉友芳欣喜地看到,攸縣“家校共育”的組織保障、機制保障、人員保障、資金保障全面筑牢。
試點先行,整體提升
“文化路小學的家訪工作很扎實,網嶺中學的家委會、陪餐等制度完善,效果顯著……”在攸縣教育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攸縣教育局副局長曾亞飛告訴記者,不少學校在家庭教育上已經有了一些經驗做法,值得推介。目前,該縣正在遴選家庭教育試點單位,將確定10個先行試點學校,涵蓋學齡前、小學、初中、高中、職業中學5個類別。以點帶面,帶動全縣家庭教育水平整體提升。
9月29日,記者隨機走訪了兩所學校,感受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圍。
網嶺鎮中學副校長陳曦近期做了一份調查問卷,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達到了95%。而在2018年,這一數值為62%。當時,他剛履新副校長,全校家長會上,家長們圍繞就餐、上下學接送等老問題發言。陳曦力排眾議,當即拍板,成立膳食委員會,由家長陪餐;成立家長義工聯,讓家長在校門口維護秩序。
3年來,1500多人次的家長參與了“護學崗”等義工活動,義工微信群人數最多時達到146人。從觀望者變為參與者,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護航已經成了家長們的自發行為。
文化路小學的“大家訪”活動也備受好評。2021年4月20日至6月底,該校教師面對面走訪了90%以上的學生。
六年級組的張小蘭老師家訪的第一個對象阿明,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習慣用APP查找答案。上門時,阿明媽媽一臉緊張和疑惑。因年齡相仿,張小蘭分享自身育兒經驗,緩解了她的情緒,并約定雙方聯動,幫阿明糾正學習習慣。
51名教師用文字記錄的家訪感悟、紀實靜靜地躺在校長文勇的辦公桌上,但飽滿的師生情、家校情卻躍然紙上。
不久后,這兩所學校的做法或將得到推廣普及。
以試點單位為先鋒,一場宏大而深遠的“家校社共育”行動將在攸縣大地加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