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薔
近年來,言論類節目深受青年人歡迎,譬如奇葩說、吐糟大會、央視主持人大賽等,體現了思辨性,也充分彰顯了語言魅力。據CNNIC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學生群體占比達17.4%,青年學生群體思維活躍、言語敏銳,在網絡上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荊楚網作為湖北省唯一重點新聞網站,連續舉辦了八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為大學生們搭建了言論表達的平臺,鼓勵他們關心時事,積極主動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言論類賽事的征集作品類型一般為文字作品,但是荊楚網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創新征集作品形式,從文字作品到漫畫評論,從音頻評論到視頻評論,還包括圖解、H5等等,都被納入到參賽作品的范圍。形式的多樣化,充分激勵了青年學子的創新性,讓他們釋放創造天性。
荊楚網舉辦的第八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突出了漫畫評論特色,中央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等藝術類高校的學生大量來稿參賽。僅湖北美術學院的漫畫評論作品就達到了29篇,其中27篇登上了學習強國平臺,并被國內多家重點網站轉載。荊楚網舉辦的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初賽作品種類十分豐富。漫畫評論《用戶“被5G”是消費綁架》,聚焦通信運營商悄然下架4G套餐,讓消費者只能升級5G套餐這一現象,漫畫的形式十分生動。音頻評論《駕照年齡不設限是與時俱進》,青年學子用語音的方式,表達觀點,探討駕照年齡不設限制的社會意義,可謂創意十足。
荊楚網舉辦的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不局限于新聞類專業,而是面向所有專業的青年學子。前三屆的大學生評論大賽,主要參與學生來自湖北省內的高校,如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大學等。從第四屆的大學生評論大賽開始,逐漸以湖北為圓心,向全國大專院校輻射。至第八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已擴展到全國三百多所高校,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重慶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廣西大學等高校的學子同臺競技,各展所長,閃耀觀點的火花。
重慶大學、新疆財經大學等高校的新聞評論任課老師將課程考核和評論大賽的參與度掛鉤,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荊楚網舉辦的第八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佳作不斷。比如,重慶大學的學生多關注社會熱點新聞,評論語言較為犀利熱辣,《誰都別想透支孩子的未來》《“娛樂圈”早該刮骨療傷了》《設計創新要適度,勿讓童裝成“邪典”》等參賽作品,具有很強烈的現實關照,體現了同學們的深度思考。而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方向班也積極參加評論大賽,《讓有趣的靈魂閃閃發亮》《文創雪糕讓校園文化“接地氣”》等作品質量較高,兼具思想性、邏輯性和語言的多樣性。
全國有多家媒體舉辦言論類賽事,比如紅網評論之星選拔賽、浙江日報“弄潮號”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紅星全國高校評論人才精英選拔賽等,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影響,但主辦方主要集中在發起媒體,未形成媒體間的聯動效應。
荊楚網舉辦的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積極發動全國各地重點新聞網站一起聯辦,特別是第八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不僅在上屆基礎上繼續邀請了華龍網、大河網、大江網、中安在線、新疆網、華聲在線等全國24家重點新聞網站協辦,而且人民視頻、中國網、法制網、環球網、未來網、中工網、人民論壇網、中國應急管理報、湖北社會科學網等紛紛加入,為大賽助力。從初賽開始,就由各協辦媒體推薦優秀作品,并進行宣傳報道。到決賽時,協辦媒體的總編輯現場或遠程連線出題,不僅豐富比賽的形式,更讓青年學子感受到不同媒體的特色。
荊楚網舉辦的第八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征稿啟事發布后,到截止日共接收到1856篇作品。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也收到了千余篇初賽作品。這些作品的選題十分多元化,而且緊跟社會熱點。大學生們不僅關心校園生活,還將視角拓展到社會生活中,從小切口入手,關注大時事。特別是第八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青年學子的參賽作品充分體現了與黨同心、與黨同行。
廣大青年牢記“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的使命,在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展現中國青年的青春風采。《澎湃黨史,燃燈點亮青春精神航標》《革命先烈“栽樹”,吾輩當“造林”以報》《漫評:百米“紅墻”憶崢嶸,紅色基因永傳承》等參賽作品用文字、漫畫等多媒體的表現形式,展現了一定的理論高度,而且通俗易懂,傳播效果較好。
作為青年學子,從身邊的選題著手,是最為常見的。校園生活對于他們更為熟悉,話題寫起來更加得心應手。比如《教育機構“爆雷”何時能絕?》《高校教育也要趕上“時髦”》等參賽作品,從大學生活和教育出發,寫得很有感觸,很接地氣。
同時,青年人也是思想活躍的群體,他們關心社會時事熱點,想表達自己的觀點。比如《網紅餐廳頻“翻車”,別得了流量失了初心》《透過普通人敘事凝聚強大的救災力量》《“打工人”火熱的背后是青年樂觀的身份認同》《高仿明星號里的孤獨群體需要被關愛》《拒絕“身材焦慮”,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等評論文章,都閃耀著思想的火花,銳利而不失溫暖,可讀性很強。
《漫評:很幸運,我是中國人》《黨員干部要以“最美公務員”為榜樣》《讓青春在助力家鄉致富中熠熠閃光》……這些參賽作品無不折射出為民立言的價值坐標,充分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青春風采,匯聚成一股正能量暖流。
荊楚網舉辦的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總決賽,最終環節是“真心話大冒險”,由業界和學界專家現場出題或視頻連線出題。
“2020年全世界都過得很難。設想一下,時光倒流,如果站在2019年年末的時候,你要對2020年的人們說一段話,你會說什么?”“2020年就要過去了,用一個漢字概括一下2020年并就這個字作一段評論。”……這些題目一方面緊貼社會熱點,另一方面又體現了前瞻性,充滿了哲思味道,全方位考察了青年學子的評論思考力和臨場應變能力。
目前全國各媒體舉辦的言論類賽事,多為線上比賽,比如紅網的評論之星選拔賽等,僅為文字作品投稿比賽的形式。而荊楚網舉辦的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創新設計線下總決賽,讓全國各地的青年學子有機會同臺競技,進行面對面的觀點交鋒。
尤其是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創意設置了“初露鋒芒”“觀點開杠”等環節,既讓青年學子們組隊參賽,考察其團隊協作能力,又讓他們單獨應戰,考驗個人應變能力。但是,不論是哪種形式,都比拼的是觀點輸出能力。
荊楚網舉辦的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線下決賽聘請了業界、學界評論大咖作為評委,在現場比賽的時候與選手積極互動,犀利的見解、獨到的點評提升了整個比賽的思想性。
比如《中國青年報》編委、評論部主任曹林就曾在荊楚網舉辦的評論大賽決賽現場,發表了一些深刻觀點——“評論寧要片面的深刻,也不要全面的膚淺”“年輕人要跟社會熱點對話,跟實踐對話,最重要的是跟時代對話”等。評委的點評不僅讓參賽的選手收獲良多,也給現場觀眾和收看直播的網友以啟迪。
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由荊楚網與今日頭條聯合舉辦,并協同全國24家重點新聞網站聯動,大大提升了比賽的傳播力、影響力。
今日頭條開辟了比賽專區,24家重點新聞網站同步推送,荊楚網自有平臺、三方平臺重點推薦,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充分發揮了平臺聯合優勢。其中,線上投票瀏覽量破100萬,總決賽現場直播關注熱度達30萬。
荊楚網舉辦的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參賽者和關注人群主要是大學生群體。因此,要充分發揮高校校媒平臺的優勢。荊楚網依托于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團,讓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百余所高校的3000多名大學生記者成為評論大賽的報道者和傳播者。
賽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網站等高校校媒平臺發布了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的比賽風采稿件,在學生群體中形成了較好的傳播效果,為下一屆大賽打下基礎。
言論類賽事備受學界、業界的關注,尤其是荊楚網舉辦的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形成了“新聞評論共同體”。這一共同體除了大學生群體,還主要包括學界和業界專家。所謂共同體,即擁有共同的目標、認同與歸屬感。正因為是共同體成員,新聞學界、業界專家更愿意為大賽進行推廣。
由于學界、業界專家在行業內的影響力較大,他們在推廣比賽的過程中獲得的關注度更高,更容易吸引青年學子參賽,也更容易將比賽的聲音傳播出去。
“無評論,不新聞”,隨著社交平臺的發展,用戶參與互動評論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這種評論讓傳受兩端的互動變得前所未有的頻繁。青年大學生作為活躍在社交平臺的重要群體,其自身素養的提升,思辨力的增強,有助于網絡空間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