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尚凱元
“四十年前,我在加州斯坦福大學度過了博士后研究生涯,在那里體會到了與自己國家截然不同的開放氛圍,并建立起許多牢固的聯系。那是我身為年輕科學家時的美國夢;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也在努力為中國夢作出貢獻。” 2019年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德國籍物理學家霍迪于2017年作為全職教授加入西安交通大學,雖已年過古稀,與中方合作者趙永濤教授及其團隊同心協力、孜孜以求,在中國的土地上繼續著自己的科學追求。
霍迪教授曾任德國物理學會等離子體物理分會主席、亥姆赫茲學會重離子研究中心(GSI)科學委員會成員及等離子體物理研究組組長。2000年前后,霍迪教授隨團到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訪問,那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他依稀記得,當時站在碼頭向對岸的浦東望過去,還能看到那里的稻田?!皼]有人能夠想象到這里后來的發展?!?010年霍迪教授再次到上海參加學術會議,那里已經完全是另一番場景。
2007年,年輕的趙永濤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博士畢業后,到亥姆赫茲學會重離子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加入到霍迪教授的研究團隊,當時GSI接收趙永濤的前提是只能依靠中國方面的獎學金在這里生活工作?;舻辖淌谟X得,這樣的條件對于一個背井離鄉的年輕人來說十分不合理,他就從自己的研究經費里拿出一部分來補貼這位來自中國的年輕人。這個在他看來十分平常的舉動在趙永濤心里留下了溫暖的種子。
回國后,趙永濤依然保持著和霍迪教授的聯絡,邀請他來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訪問指導,并在回到母校西安交通大學任教后也邀請霍迪教授來短期授課。這樣的短期合作直到2017年,霍迪以全職教授的身份加入西安交通大學。多年來,霍迪教授先后與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學以及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單位建立和保持了長期緊密的合作,多次在我國重離子加速器大科學裝置以及德國重離子研究中心與國內相關學者開展聯合實驗攻關,為我國高能量密度科學領域的國際交流和合作作出了突出貢獻。同時為我國高能量密度物理前沿科研領域青年學者多次開展學術前沿系列講座,推動我國主辦的國際學術期刊《Matter and Radiation at Extremes(極端條件下的物質與輻射)》高速發展。
當我們在感謝外國友人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的支持和幫助時,也要感謝理解和支持他的家人們?;舻辖淌谠谥袊臅r間更多了,與家人分離的時間也就更長了?;舻辖淌诮Y婚已有41年,妻子也是一名科學家,因為要照料四個孫輩而未能一同長期生活在中國。夫妻兩人大多借由一同開國際會議等各種場合團聚。2019年,霍迪教授榮獲中國政府友誼獎,在人民大會堂和夫人一同接受李克強總理的會見。但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由于防疫隔離的要求,團聚變得更難了。
霍迪教授是中國科學力量進步的助推者,也是見證者。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正在惠州建設‘強流重離子加速裝置(HIAF)’,中國科學家們僅用了短短幾年時間就完成了這樣國際一流加速器裝置的規劃并啟動建設,預計在2025年就能建成。建成后將會集聚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被舻辖淌诒硎荆诘聡苍蛴嘘P機構提交過建設同類科學裝置的建議,但是等待落地的時間遠比在中國的要長。他表示屆時也將建議在德國達姆施塔特的同事來到中國,借助這些重大科學裝置盡早地開展相關實驗。

霍迪教授獲獎證書
在加速器之外,“中國天眼”、“人造太陽”、新一代光源、地下極深暗物質實驗室等都是中國大科學裝置的代表。大科學裝置的建設投入大、周期長,瞄準的是基礎研究和前沿科技?;舻辖淌谡J為,目前在科學包括基礎科學領域,中國的投入都是極其巨大的。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科技創新在各項規劃任務中居于首位,并提出要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不著眼于短期經濟效益的基礎科學是至關重要的?!被舻辖淌谥赋?。
“目前在許多重點支持的領域,中國都有著近乎理想的科研環境?!被舻辖淌诟嬖V記者,無論是他所研究的物理學領域,包括等離子體物理、核物理、量子科學等,還是天文學、天文物理學、航天學領域,中國都是一個值得人才追求的地方。此外,在不同的學術交流場合,他還結識了在其他各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有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從事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的專家,也有來自昆明西南生物多樣性實驗室的學者,他認為中國正在不斷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長此以往,中國的發展將從科技進步中收獲巨大動力,世界科學也將受益無窮?!?/p>
與中國長期交往的經歷讓霍迪教授對中國有著更加全面客觀的認知。
“中國人修建城墻的能力廣為人知,最著名的就是長城。如今,中國又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中建起了一道有效的‘防護墻’。另一方面,中國人民也有著過人的智慧為城墻構建一扇扇大門。我確實體會到,中國人民一直敞開大門,來交流貨物和思想。”在陜西省首批“外國專家書屋”授牌儀式上,霍迪教授的比喻展現了他對于中國和中國人民的獨到深刻理解。
作為一名畢生追求真理的科學家,霍迪教授認為不同思想間的交流對于社會和人類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拔靼苍谔瞥鞘澜缟献畲蟮某鞘?,那時大量外來思想在此交流匯集?!被舻辖淌谠谕医涣鲿r也提到了中國的歷史。
當前,西方對于中國存在頗多偏見?;舻辖淌谠谧约旱淖鎳材芨惺艿捷浾撆c事實之間的偏差。有時,甚至當霍迪教授希望傳遞一些關于中國的客觀積極的印象時,自己也會淪為偏見的受害者,這讓他感到十分無奈。他說,有些對中國不了解的西方人甚至覺得中國還很落后,殊不知,這里有著發達的高鐵系統、高效的社會治理體系,這是許多西方國家所不及的。他還幽默地提到一個玩笑:“我常常跟德國人講,你們可以把自己的國家變成一個博物館,然后中國人就會來參觀看看100年前的人是什么樣子的?!?/p>
霍迪教授表示,對外開放政策無疑是中國實現中國夢的一塊基石。他認為,中國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在于對外開放的同時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他說:“常常將眼光投向外邊,看看有哪些好的地方可以為我所用,這在科學領域也是極為重要的做法?!?/p>
在他所關注的可控核聚變領域,中國于2006年加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項目,積極推動國際大科學合作。不久前,“中國天眼”正式向全球科學界開放,各國科學家都可以在線向中國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舻辖淌谑仲澷p中國當前在科技領域的開放合作態度,“如果沒有國際交流,科學的步伐將會驟然放緩” 。
年輕一代是世界的未來。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霍迪教授啟發了一批批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提到他的中國學生們,霍迪教授說,和世界上許多其他地方的年輕人一樣,中國年輕人思想開放、精力充沛,對追求的事業充滿熱情。他還觀察到,在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到了科研工作中,他說:“這種包容開放的環境也將會給科學發現帶來不一樣的視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