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臧子葉
從西周都城豐鎬,到一秦始皇時代的咸陽,又到西漢都城長安, 再至唐代的長安城的鼎盛時期,西安歷經了2000年。唐之后至清末1000年間,隨著江南經濟社會發展,西安雖保留了歷史文化的風韻,但“昔時繁盛皆埋沒”。如今,為了把西安的輻射范圍擴展到陜西省外,帶動亞歐大陸橋經濟帶,引導和服務“一帶一路”,西安市政府計劃實施西咸行政一體化,組建大西安,讓城市規模、人口數量和人才比例和“一帶一路”建設相適應。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西安市科學技術局國際交流合作與智力引進處處長徐小娟表示:“我們要把西安打造成國際化大都市,首先要解決的是人才問題。”
西安交通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的O m i d Mahian教授認為,外國專家來華工作已成為一種向好的趨勢。西安梁家灘國際學校副校長艾利克斯·拉姆波德也高度評價了西安的外籍人才引進前景,“我看到了西安(在引智上)的巨大潛力,這里國際化的社區越來越多,發展越來越快,我充分相信西安將會發展得更好。”在西安市引智工作座談會上,記者了解到西安引智的良好生態培育,離不開西安市政府在吸引外籍人才來西安工作上所作的多方面努力,如在借鑒美國經驗的基礎上開展自貿試驗區建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在衛生健康領域,承辦高水平國際醫學會議,吸引國內外知名專家及諾貝爾獎獲得者來西安參會。
來自伊朗的Omid Mahian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連續三年入選“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在對比了中國和歐洲相關學校的條件后,Omid Mahian毅然選擇來到中國。“在這里,我出席國際會議不會受到任何限制,同時我還可以盡可能多地招收國際學生。”西安唐晶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龔平博士也是被政策紅利和平臺資源吸引回到西安創業的。他介紹道:“當時陜西光電子集成電路先導技術研究院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包括超凈廠房、廠務設備以及支持工作的工程師,讓我能夠‘拎包入住’。”
另一個讓龔博士留下來原因是“我是從西安出去的”。龔平博士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度過了四年的本科時光,隨后又在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攻讀了碩士和博士學位。這種濃厚的地域情感,形成了西安對西安人、西安學子的黏性吸引。西安奧卡云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現任CTO、架構師,來自加拿大的約翰·卡爾邁克更是在這種黏性吸引下選擇久居中國。正如他所說:“我有一個中國媳婦和中國兒子,所以中國就是我的家。”
約翰·卡爾邁克曾是世界知名軟件公司 VERITAS SOFTWARE 的創始人之一,其研發的VxFS文件系統曾服務了全球500強企業級數據中心與數據庫系統。被問及企業對外國人才的吸引力來源時,約翰坦言:“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認識我。”外籍人才本身的號召力在傳遞企業好口碑的同時,也保證了企業內部源源不斷的智力供應,以此形成了西安全球科技“朋友圈”式的人才吸引力。
2016年,中國科學院光學博士閆興隆回到西安創業,并帶來了他在海外結識的韓國專家邁克博士。之后,邁克博士因為中國充分的發展機遇和不受限的平臺保障留了下來。在韓國無法實現科研理想的邁克博士選擇留在中國,留在西安全譜紅外技術有限公司。“在這里,我們將努力打破美國的技術封鎖,生產出達到世界一流水準的紅外光學材料。”邁克博士說。為了推進國際化大都市和“一帶一路”創新中心建設,西安市構建出了一個開放包容的引智生態圈。通過多方面滿足人才需求,讓越來越多的外籍專家愿意選擇西安,也愿意介紹工作及科研伙伴一起來西安工作。
大多數外國專家都向記者表示,來到中國遇到的最大的難關就是語言。漢字作為表意文字完全不同于以英語為代表的表音文字,再加上平仄語調的困擾,外國人學中文是難上加難。為了讓在華外國專家、外籍友人和留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和時政訊息。4月1日,在中宣部對外推廣局支持下,科學技術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授予四家單位陜西省首批“外國專家書屋”牌匾,并贈閱了大量外文書籍。正如中國國際人才市場西安市場陳云主任所說,“外國專家書屋”是服務外國專家開展科技外宣工作的一個重要窗口和載體,為在華外國專家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讓外國專家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上發揮獨特的作用。
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居留和往來便利是西安市科學技術局(外國專家局)的另一工作重點。據了解,西安市為引進的海外人才辦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并積極協助辦理其外國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相關簽證及居留許可手續。在政府和學校的幫助下,Omid Mahian教授在西安交通大學上班幾個月后就申請了中國綠卡。“我和西安交通大學的第一份合同將于2024年4月到期,如果條件允許,我想延長合同。我感覺在中國時間過得很快,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我很樂意在中國待更長時間。”
外籍人才“留下來”后緊接著面臨的便是住房的問題。政府資料顯示,為了加大人才安居保障,西安市政府建設了專家公寓和人才園,聯合用人單位采取各種形式解決高層次人才階段性住房需求。A類人才可免租入住18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B、C、D類人才也可享受相應的購房補貼。西安奧卡云為約翰·卡爾邁克提供了高標準的居住和生活保障。目前,約翰·卡爾邁克全家都被邀請來到西安,公司為其租了北郊一個環境優美的三居室,并配置了整套家具。同時,公司還為其配備了專車及司機,提供全天24小時接送服務。Omid Mahian也即將入住自己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的新居,他在朋友圈寫道:“兩年過去得真快。我將很快搬進新校區的新公寓。會永遠住在中國嗎?誰知道呢!”
為了海外人才能在中國久居,對其家庭和子女的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包含國際醫院、國際學校在內的西安國際社區,為國際化人才提供專業化服務。西安梁家灘國際學校是陜西省、西安市政府、高新區管委會為服務陜西省自貿區而設立的一所面向外籍學生的非營利性質的國際學校。該校目前擁有來自世界3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700名師生。目前是西安市辦學層次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學校。這種國際學校平臺的建立為西安引進國外智力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教育保障,解決了外籍人才的后顧之憂,使他們可以更舒心、更放心地留在西安。

西安奧卡云數據科技有限公司CTO、架構師約翰·卡爾邁克(加拿大)
外國專家的到來能為西安市的“硬科技之都”建設帶來什么呢?
像西安全譜紅外技術有限公司的邁克博士一樣,外籍人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打破國外的技術封鎖和壟斷。西安聚能超導磁體科技有限公司堅持自主創新、研發和生產國家急需的超導磁體裝備,打造國際一流的專業化科技創新型企業。其中,外國專家在破解技術難題、打破國外高端磁體檢驗設備壟斷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很好地解決了半導體領域受制于人的問題。
外籍人才的引進為西安企業搭建了國際化的交流平臺。為在美國工作的外國專家提供優良的辦公環境及網絡平臺,西安奧卡云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北美研發中心,搭建了跨國技術團隊開發硬件平臺。同時,在西安當地也搭建了支持跨國開發的本地硬件平臺和實驗基地,租用了共享云平臺。這為企業的存儲系統軟件開發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環境。
除了破解技術難題和搭建國際平臺,外籍人才的引入也帶來了先進的發展理念。西安梁家灘國際學校秉承“培養富有自信心,具有國際視野的全球公民”的教育理念,不再單一地以“讀書是為了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來要求孩子。“教育不應該只局限于學生大腦的某個區域,我們所作的努力是關注每一個完整的個體。”西安梁家灘國際學校中學部校長Daun女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西安梁家灘國際學校黨支部書記兼校長劉莉也表示:“在豐富的課程和活動中,孩子們在較早的時候就實現了興趣點的自我挖掘。在我們學校不會出現到了高三之后孩子才在家長的指導下選專業的情況。”該校積極開展國內外研學以及社區服務或社會公益活動,堅持開展家長工作坊、課后選修課、國際日、閱讀周、夏日集會、運動會、音樂會等活動。近五年來,該校眾多高中畢業生被清華大學,美國紐約大學、華盛頓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皇后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諾丁漢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韓國首爾大學等世界名校錄取,升學率達100%。

西安交通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教授Omid Mahian(伊朗)
外國專家的到來也助力了企業更精細化、更高效的發展。西安中科茵康萊醫學檢驗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山博士帶領公司團隊開發出了一款名為“鑒微(MicrobDx)”的檢測產品。據江山博士介紹,該產品一次檢測能精準鑒定全部已知原核及真核病原微生物,可應用于廣泛的感染疾病診斷,帶領病原微生物檢驗領域全面邁入“精準醫療”時代,使更多患者從中受益。“按照現在的臨床應用,病人要支付的費用大約在4000到5000元。要想讓它成為一種可普及的技術,就要在保證其檢測性能的同時把成本降下來。我們開發的這一條全新的技術路徑,其成本能夠降至現在的1/4到1/5。”江山博士介紹說。另外,該公司是2020年國家外國專家項目(新冠專項)承擔單位。從之前的無夜班,轉變為實驗室24小時不滅燈,該公司平均一天能完成5000—6000份左右的樣本檢測。與此同時,作出突出貢獻的還有西安唐晶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龔平博士。他在來到西安不到5個月后就生產出了樣品,并帶領企業致力于開展芯片外延片研發,力求實現半導體激光器、光電探測器及HBT射頻芯片外延片的國產化。外延片是光芯片的上游產品,技術壁壘極高,目前是我國整個光通信有源器件產業鏈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其行業量產能力集中在以英國IQE公司為代表的半導體外延材料供應商手中。在IQE有過多年工作經驗、曾擔任過產品經理的龔平博士把自己比作一個另立門戶的“主廚”,“IQE這個餐館中可能有上百種菜品,而我們現在可能只有十幾道,但我們完全有信心在這些菜品上和他們競爭。”
最后,外籍人才的引進可以推動西安科技事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Omid Mahian是國際權威期刊Energy
期刊編輯委員會委員、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副主編、Renewable Energy
和Nanomaterials
期刊編輯委員會委員及70多個國際期刊的審稿人。他的到來給西安交通大學帶來了發表國際SCI的經驗以及多家國際權威期刊的平臺資源。談及未來規劃,Omid Mahian教授的目標是進一步提升西安交通大學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一方面我想邀請知名的教授來我校(其實已經在進行中,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無法完成),另一方面我想創辦一本能在國際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國際期刊,并已經向一些出版社提交了申請。”另外,Mahian教授還表示中國高校引進外國專家能夠提升學校的世界排名和學術競爭力,更好地打造國際品牌和聲譽,從而吸引更多外國學者來華工作和學習,以此形成了一個由人才帶動教育發展的正向循環。西安城墻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正如西安交通大學德國籍專家、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霍迪教授所說:“中國人修建城墻的能力廣為人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更是建起了有效的防護墻。”而引智工作是越過城墻、站上秦嶺、眺望世界的過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強調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秀人才聚集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