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靚(東陽市人民醫院生殖中心主治醫師)
研究顯示,全球不孕癥患病率預計到2023年將上升至17.2%。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不孕癥會成為21世紀的第三大疾病,僅次于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數據預計,2023年我國不孕不育患病率將超過18%。而在患有不孕癥的夫婦中有一部分特殊群體,并不是懷不上,只是多次懷上了都無法保住孩子,最終導致流產。
一部分人認為這只是自己運氣不好,事實上,這種多次流產叫“復發性流產”,這也是不孕不育的一種,而且這和夫妻雙方都有關系。

引起復發性流產的女方因素主要有以下六方面。
第一種:子宮結構異常最常見的有超大的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縱隔、鞍狀子宮、嚴重的子宮粘連等。通常需要進行婦科檢查、超聲檢查、MRI檢查,必要時行宮腔鏡檢查。
第二種:免疫異常及易栓癥抗核抗體、抗心磷脂抗體、狼瘡抗凝物、β2糖蛋白1等異常,容易引起小血栓,引起胎停。
第三種:內分泌異常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減退、高泌乳素血癥、黃體功能不全,需要查性激素、糖耐量、胰島素及甲狀腺檢查。
第四種:宮頸機能不全如果大月份的流產,需考慮宮頸機能不全。除B超檢查,還要根據病史,如孕中期發生無痛性宮口擴張或者孕中期發生宮頸管進行性縮短,甚至小于25毫米,需及時行宮頸環扎術。
第五種:染色體存在異常這就需要進行染色體檢測。
第六種:原因不明性流產在復發性流產中占比約50%左右,也就是說其中有50%左右的復發性流產我們找不到明確的病因。這可能與母胎界面的免疫異常或封閉抗體缺乏等有關。目前仍需行大規模的隨機對照試驗(RCT)研究,來指導不明原因性復發性流產的臨床治療。
很多存在復發性流產的患者在醫生提到要丈夫一同檢查的時候,都很奇怪,一直覺得流產只是女性的因素。但在臨床上,會碰到一些再婚女性與第一任丈夫結婚時總會流產,俗話說“夫妻相克”,與第二任丈夫結婚后卻能安全生下孩子的情況。而出現復發性流產時,與男性有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染色體在復發性流產患者中,約3%~5%存在自身或配偶染色體異常。
第二種:精液質量精子在精卵結合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任何形式的精液異常都可能是引起復發性流產的危險因素。
常見的精液質量異常包括精液量的減少、精液液化異常、精子濃度降低(少精)、精子活力降低(弱精)、正常形態精子百分率降低(畸精)等,尤以少弱畸形精子癥臨床常見。
往更加細微的方面說,像發生精子DNA損傷、男性Y染色體微缺失、精液精漿生化的情況,各種酶如儀葡糖苷酶含量、酸性磷酸酶含量、彈性蛋白酶含量、頭及尾部畸形精子百分率這些都與復發性流產相關。
第三種:年齡成年男性隨著年齡的增加生育能力逐漸下降。究其原因,首先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出現睪丸萎縮、生精功能降低、精子質量異常的情況。其次可能是長時間暴露于環境因素當中造成精子損傷。可見隨著男性年齡的增加,出現復發性流產的危險因素增加。
第四種:不良生活習慣、職業、疾病等飲酒、吸煙、熬夜、久坐、長時間的開車或長時間的在電腦前工作,這些都可能通過影響精液質量,間接造成復發性流產。
所以在發現自己存在復發性流產后,我們建議夫妻雙方一同來檢查,如此才能更好地確定病因。
關于胎兒,我們建議將流產的寶寶送往醫院行病理及染色體檢查,這樣才能更好地確定病因,為下一次懷孕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