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潔湞
一、案例背景
星期一早上,看著孩子們背著書包從車上下來奔跑到教室準備上課,此時我覺得真的是社會進步了,無論是班車、校車還是私家車,孩子們上學都有車接送了,一輛比一輛好,每個孩子都被當成了小少爺、小公主。我班級的一個男生小濤從自家的車上下來,雖然穿的是校服但能看出來腳上的鞋子是花了些錢的,作為班主任對他的家庭情況有一定的了解。他趕忙跑到了班上另一名家庭條件比較一般的男生小闊跟前,“嗨,你們家那輛老捷達車速還挺快,我爸在后面都沒追上,你們家就那一輛車啊,怎么你爸老是開那一輛車”。
二、案例描述
聽到這番刺耳的對話,我下意識地叫了他們倆快點走別遲到,順便批評了句“小濤你怎么總是踩著點來”,想要讓他虛榮的心收斂一些,哪料他卻說:“老師,我爸爸的車開得很快,我也沒遲到啊。”我想著剛才他們的對話,覺得學生是以學習為重的,攀比之心一旦滋生孩子的心理會嚴重扭曲,必須要進行一次微班會。到了班級我就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每天怎樣上學呢”?問題一出,班上就沸騰了,因為這個問題對于孩子實在太簡單了。
“我家離得近,每天都是爸爸或者媽媽走著送我”
“我坐公交車上學的,爺爺送我坐公交車”
“我爸爸媽媽開車送我上學”
“我坐其他同學家長車上學”
小濤:“老師,我爸爸每天早上都開車送我,我家的車可舒服了,比小闊家的老捷達舒服多了”。
小闊的臉紅一陣白一陣,看上去說不出來的尷尬。
小寒也一臉的不高興:“你可真能嘚瑟,你還沒人家學習成績好呢,不就是你們家有錢么,有啥值得嘚瑟的”。
我滿懷笑意地說“同學們,我們先放下這個問題,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南美洲有一種鳥類,它們全身都是翠綠色的,還有灰色的紋理,因此得名翠波鳥,它們每天都在忙著筑巢,巢穴巨大類似于有些同學家的豪宅啊、豪車啊,但是它們身體很小,不必要住這么大的宅子,可為什么翠波鳥那么喜歡筑巢呢?原來啊,只要一群鳥在一起,它們就會不停筑巢,一直到其他鳥累死了,剩下的最后一只鳥才停下來。身邊來了新鳥后又開始筑巢,這是因為它們的攀比心特別強沒辦法容忍別的鳥宅子比自己大。
同學們你們覺得翠波鳥為什么會死呢?
“因為翠波鳥太喜歡攀比了”
對,翠波鳥其實沒有那么大的能力,卻一定要攀比。就像我們每天來上學,跟翠波鳥的巢穴是一樣的,我們的目的地都一樣,怎么來的重要么?
小濤:“不重要”。
對啊,小濤,你爸爸的車雖然很豪華,但那是你爸爸奮斗得來的,而且還有比你爸爸車更好的車,難道要一直比下去么?
小濤:“那我會像翠波鳥一樣累死。”
看來你們都明白了,我們不能不切實際地去攀比,否則就容易像翠波鳥一樣累死。
小闊:“老師,我也不會去攀比的,我爸爸確實只有一輛車,不過我坐得很舒服,我覺得很驕傲。”
小寒:“我也不會攀比了,永遠都會有人比我們強,這樣攀比是沒有邊的。”
我笑了,孩子們終于懂得了攀比的可怕,雖然故事簡短,但是教育意義很強大。
三、案例反思
(一)案例中教師進行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這節微班會課還是相對比較成功的,而且也接近學生生活實際,但是教師的德育教育方式還是存在一定問題:
1.缺少行為上的延伸
案例主旨是禁止學生們進行攀比,案例起源是兩個學生在校門口對自己家有幾輛車還有車的豪華程度產生優越感、自卑感,教師將這個問題進行截取,在微班會上作為案例進行分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后來教師講述翠波鳥故事的時候,很顯然攀比的范圍已經不僅僅是車了,而是擴大到整個“攀比”的層面,這時候教師并沒有進行“攀比”范圍的延伸,后面就直接告訴學生不要在衣服、鞋子上進行攀比,難免會有跨越感,讓小學生難以理解。
2.教師對“攀比”和“努力獲取”沒有進行區分
攀比與不切實際聯系在一起才是貶義詞,一定意義上的攀比也是促進進步的。這就是貶義層面上的攀比和努力獲取的區別,攀比不屬于自己或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自己努力都得不到的東西是不切實際的攀比,但是看到他人獲得的東西比自己的好,產生努力獲取的決心,這是“努力獲取”。
3.對個別學生的自尊心沒有保護
案例中兩個攀比車的同學,在課堂上是點了名字的,這樣做同時會傷害兩個孩子的自尊心。首先是小濤,因為老師指責了他的行為是不對的,所以會傷害到他的自尊心。其次是小闊,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是因為自己家的車確實不太好,但卻不是值得自卑的事情,可作為小學生很難通過一節微班會課就從這樣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因此兩個同學都被點名的行為不值得提倡。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分析
1.教師進行微班會德育主題教育應該以點帶面
點就是我們看到的學生德育問題的點,面就是帶動全面的德育教育,從一個問題擴展到一個層面上的問題,盡量避免跨越感的出現,從問題的核心進行發散,最終回歸到問題的本質上。
2.區分“攀比”和“努力獲取”的區別
雖然努力獲取是從攀比而生,但是學生很容易混淆,部分學生不了解這兩個詞區分的時候會堵塞他們的努力通道,認為別人擁有的好東西自己也想擁有就是攀比。教師進行攀比主題教育,一定要對這兩個詞進行區分,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和行為。
3.保護學生自尊心,不要點名
小學生自尊心非常強,而且比較叛逆,教師進行微班會德育主題教育的時候盡量避免將問題帶入到某個同學的身上,避免其自尊心受到傷害或者遭受到同學們的集體攻擊,可以采用案例的方式或者故事的方式進行德育教育。
所以,攀比不是一件好事,翠波鳥累死了自己,我們作為學生雖然不至于攀比致死,但是一些后果也都是比較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