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菲菲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如何用數學新課程理念之翅,助數學學困生之力成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急需解決的大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新課程;學困生
數學教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學生們在小學階段,對于基本的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都難以消化,那么在以后的數學學習生涯中,他們將寸步難行。因此,小學數學老師要及時地對癥下藥,用數學新課程理念,助數學學困生之力。
一、找準“病因”,究其學困之源
首先要了解學困生為何而困?何時“犯困”?這是轉化學困生的基礎。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形成主要有三個方面:學校教育方面、家庭教育方面、自身方面。
(一)學校教育方面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部分教師教育觀念不更新,沿用傳統的授課方式——老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模式只會讓課堂變成一潭死水,缺乏生機與活力,更重要的是這極大地抑制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家庭教育方面
“子不教,父之過。”在教育孩子這一方面,父母的責任不言而喻。對于數學而言,由于課堂上的學習時間有限,班級人數較多,教師很難做到面面俱到,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后對學習內容進行鞏固練習。有的家長因為忙于工作,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顧,不管不問,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推給老師;有的家長采取“拳腳相加”式的輔導,這種方式只會讓學生不勝惶恐,孩子對數學越會產生畏難情。
(三)自身方面
小學生由于注意力應特別容易分散,長此以往,數學上的“漏洞”越來越大,越來越難以彌補,最終成為數學學困生。另外學習上的受挫感,家長、老師的批評指責等因素,漸漸地很多學生因此產生不自信,甚至自暴自棄的心理狀態,認為自己不可能在數學上有所成就,這種自卑感漸漸成為學困生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
二、關愛學生,激發學習興趣
愛是教育的源泉,而教育也是需要用愛來滋潤的。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讓孩子從濃濃的師愛中獲取前進的動力。
首先,教師要有耐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升、習慣的培養,都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學困生的進步猶如蝸牛爬行般緩慢至極,更是需要反復的訓練,不斷地鞏固強化。作為數學教師要循循善誘,多鼓勵多給予幫助。
其次,教師要尊重學困生。學困生更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認可。教師要用“放大鏡”去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只有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困生,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學困生的轉化成為可能。
最后,教師要善于與學困生溝通。由于受師嚴道尊的傳統觀念影響,學生對老師或多或少都有一點畏懼心理,仿佛和老師隔有一道無形的墻。課余時間可以找他們促膝談心。只有常溝通、多交流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在學業上更好的幫助學困生。
三、分層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學生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學困生的學習基礎、個性特點、家庭背景等各方面的差異,開展分層教學。具體做法如下:
1.通過查看學生的成績報告單、成長檔案袋,甚至詢問之前的任課老師等多種方式,進一步了解學生的過去,摸清學生的基礎,然后對班上的學生進行初步分類。例如:在課堂提問時,可以讓后進生來回答簡易問題,并適當得進行引導與幫助;在布置作業時,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制定相應的習題和訓練。
2.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要求。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植樹問題》時,可以讓優等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對于中等生,可以在旁進行指導點撥,對于一些學困生,就需要幫助學生理解棵樹、間隔數,在此基礎上明白有兩端都栽、只栽一端、兩端都不栽3種情況,不同情況下規律也不盡相同,最后全班一齊運用棵樹與間隔數的規律解決植樹問題,掌握解題技巧。
四、彌補“缺陷”,完善知識結構
數學學困生之所以“學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基礎薄弱,知識缺陷很多。因此,教師必須幫助學生補全補足知識上的“漏洞”,完善自身知識框架。具體做法如下:
1.通過作業練習,及時反饋。小學生在課堂中的疑惑多會在作業習題中顯現,教師根據作業的情況,來發現學困生的學習方面的“缺陷”、“漏洞”,使他們糾正錯誤。
2.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充分利用同伴群體的幫扶、榜樣與競爭。學生的學習并不是獨立完成的,轉化學困生,利用同伴群體共同進步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組內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競爭,組與組之間也互相競爭。
五、家校攜手,形成教育合力
一個人從出生到成長,他的全部生活始終與家庭有著密切的聯系。孩子最初受教育的園地是家庭,人生旅途中第一個啟蒙老師是父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僅憑老師、學校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家長的配合、參與。
首先,數學老師用通過家訪、QQ等多種方式與家長常聯系。一方面既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同時,也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另一方面更新家長的教育方式與育兒觀念,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對孩子不能抱以失望,應耐心教導。
其次,向家長介紹優秀的教育讀物,也可以通過家長會的方式,更新育兒觀念,傳授一些科學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的這口大鍋里,家長們要懂得科學合理地加糖、鹽、鈣。只有這樣“湯”才會營養均衡,孩子才會全面發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功地蛻變學困生需要反復抓,抓反復,講方法,重堅持,多鼓勵,少批評,家校融合,攜手助力學困生成長。
參考文獻:
[1]張秀蘭.轉化學困生的方法探究[J].江西教育,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