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達源
晝觀山海,夜賞星河——何處有不夜之城?
深圳有沒有一個地方,吃完晚飯之后還能隨意逛逛?不管是情侶朋友約會還是外地友人來深聚會,這個問題此前是不少深圳人的一大困擾。
作為國內首個文旅商娛綜合體,深圳歡樂海岸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深圳衛視主持人韓松記得,與十年前剛開業相比,現在的歡樂海岸早已人流如織,夜間更是一片歡樂的海洋,成了不少深圳人的約會勝地。
日前,在華僑城華南集團/房地產公司35周年之際,歡樂海岸“皓夜逐夢”光影藝術計劃亮燈儀式正式啟動,如今的歡樂海岸街區,已被各種光影藝術裝置所裝飾,互動式、沉浸式的光影藝術裝置,讓不少市民游客耳目一新。
“在深圳居然能看到煙花,簡直太讓人驚喜了!”在市民曾小姐看來,走進深圳歡樂海岸,感覺就像出去旅游似的,“疫情期間不方便到外面旅游,來歡樂海岸游玩也非常不錯,吃的看的都有。”
為了市民與游客體驗的點滴提升,在10周歲生日之際,深圳歡樂海岸以光影科技、藝術,對街區夜環境全面升級,使街區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圍繞“皓夜逐夢”這一主題,深圳歡樂海岸從增強游客夜間項目體驗的立體層次與沉浸感出發,集結業內一流光影藝術家,針對歡樂海岸街區特質,揭開了歡樂海岸的璀璨夜幕。
“我們這次的設計理念就是通過重點區域的亮化提升、場景的氛圍營造、結合節點的燈光藝術裝置,來營造與商業有機集合的主題空間。”著名舞美設計師韓海濱表示。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聲音、光和媒體,創造一種能觸動觀眾感官的體驗,讓人們沉浸其中。”拉斯維加斯“O”秀、澳門《水舞間》藝術總監Alex Doss表示。
這個光影藝術主題空間中,沉浸式和互動體驗成了兩大特點。在這里,被動的觀賞變成了主動的參與互動。
在歡樂海岸南面入口狂歡廣場上,一個名為“時空邊界”的水霧互動裝置吸睛無數,縹緲的水霧發散出浪漫想象,模擬時間的流動;以變幻的光色,顯示空間的輪廓。水霧做筆,燈光為墨,這不是一面靜默的墻,而是一扇交流的窗。
徐徐向前,進入光影藝術裝飾的街區,仿佛在夢境中漫游,一場又一場充滿想象的奇妙景象,靜候在街頭巷尾、橋畔水岸,等待與你相遇。
另一處聲光交互裝置名為“52赫茲的鯨”中,鯨的聲音波長是17-23米,而52赫茲的鯨波長只有6.6米。正因為聲音波長不同,才可以通過內心來感應交流、傳遞快樂。“52赫茲的鯨”用光的線條勾勒出了“歡樂”的形狀,當人走近岸邊,這頭鯨感知到腳步聲,于是發出閃爍的光線,飛濺起明滅的水花,將快樂傳遞給市民游客。
“這種沉浸式的互動體驗方式很有意思,感覺我就是這里的主角。”不少人紛紛駐足打卡,拍照留念。
十年前,位于南山區的歡樂海岸,對很多老深圳人是一個遙遠的存在。
如今,隨著大灣區戰略的深入推進與深圳經濟重心的一路西移,位于南山福田交界處的歡樂海岸,成為了深圳灣商圈的核心所在,亦成為深圳人夜間吃喝玩樂的首選地之一。
2020年5月,國家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經濟戰略。發展夜經濟、促進夜間旅游項目成為國內多個城市激活內需的新舉措。
《2020中國夜間經濟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國內夜間消費金額占全天消費金額的24.87%,2020年國慶期間國內夜消費占比31.71%,夜經濟生態邁向復合型,多業態、數字消費場景體驗備受追逐。
迎接“雙循環”的國家戰略,歡樂海岸不斷在深圳夜經濟氛圍營造和場景消費體驗上先行先試。
今年以來,考慮到市民游客對多元化生活方式的需求不斷增加,歡樂海岸對曲水灣進行了商業調改。曲水灣打破此前單一的美食/酒吧為主的業態氛圍,積極引入HEA國潮文創體驗館、QQFamily等科技和文化類商戶,提高了市民游客在曲水灣區域的多元互動體驗,形成了“游—逛—食”的城市生活和都市旅游新模式。這一新模式以高度融合的豐富業態承接城市文旅商娛綜合體的多重功能,成為城市文旅產業融合的深圳先行示范樣本。
為進一步釋放夜間消費活力,歡樂海岸從項目業態優勢出發,打造了“皓夜逐夢”光影藝術計劃。光影藝術計劃以“藝術×科技”的方式多層次、立體化塑造光影藝術空間,不僅為深圳的城市文化和公共藝術提供了展示平臺,更為城市跨時段消費場景帶來了更多創想。
快節奏夏季長的深圳,夜間經濟一直非常活躍。在深圳這樣的特色消費文化之下,歡樂海岸發揮文旅與商業融合的特色,在規劃初期就繼承與發展了華僑城“優質生活創想家”的創新基因。此次“皓夜逐夢”光影藝術計劃,立足世界級灣區的發展,立意“把海洋還給深圳”,多處燈光藝術裝置均與海洋相關,又緊扣“歡樂”這樣主題,使歡樂海岸更具深圳特色與華僑城特色。整個光影藝術計劃也成為了華僑城在夜間經濟大背景下探索文化科技與各地項目特色深度結合的范本。
在韓海濱看來,“皓夜逐夢”是歡樂海岸在文旅商娛綜合項目的夜間產品新的嘗試與探索,“歡樂海岸在十周年之際,以創意光影藝術開啟文旅商娛夜間產品的探索,顯示出領先的觀念與特征,夜游經濟將會成為深圳歡樂海岸未來發展新的動力。”
這些嘗試與探索,形成一套歡樂海岸提升夜間體驗感的獨特模式,也成為了不少深圳人都市文旅的新型生活方式。未來,隨著華僑城歡樂海岸模式在全國的不斷復制,這種獨特模式也將作為深圳文化不斷輸出,給全國都市旅游帶來全新體驗。
今年以來,華僑城集團在文旅商娛領域加強了戰略布局。歡樂海岸正是華僑城集團首個文旅商娛綜合體。
過去十年間,作為深圳城市會客廳的歡樂海岸,開創了華僑城華南集團文旅與商業融合發展的新方向,使文旅商娛綜合體模式成為跨越文旅與商業的紐帶,成為華僑城華南集團實現城市空間豐富價值的承載者。
文化旅游商業城市綜合體模式,也是華僑城在“文化+旅游+城鎮化”的生態模式下,建設產業互動、生態宜居城市的探索途徑。
“在近年來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之下,我們深知文旅融合的探索能為消費經濟帶來重要拉動作用。”深圳華僑城都市娛樂運營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劉洪杰表示,“以‘皓夜逐夢光影藝術計劃作為文旅商娛綜合體的重要產品模塊升級,進行夜間經濟生態的全新跨界融合嘗試,開啟未來文旅商娛模式融合豐富業態、沖破場域邊界的更多可能。”
自2011年投入運營以來,深圳歡樂海岸在10年的發展中不斷沉淀積累,形成獨特的開放式城市綜合體運營經驗。深圳歡樂海岸引入數字化運營方法,不斷構建特色場景服務體系,創新了文旅融合業態發展模式,并形成了成熟、可復制、可輸出的歡樂海岸模式。
目前,歡樂海岸文旅商娛綜合體模式已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寧波歡樂海岸、順德歡樂海岸PLUS、騰沖華僑城、湛江歡樂海灣……華僑城在全國各地的文旅商娛綜合體,巧妙地與在地文化相結合,成為當地極具人氣的網紅打卡地。
“華南集團一直致力于為人們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華南創想方案。歡樂海岸正是我們提升城市文化價值、提供美好生活創想的代表之作,也是我們探索文旅商娛模式的創新實踐。”在華僑城股份公司副總裁、華南集團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倪明濤看來,“皓夜逐夢歡樂海岸升級計劃,以獨特的文化侵染和場域互動,為城市和市民營造更舒適更美好的城市生活體驗。”
編輯_林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