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陳 君
在服貿會上,來自國內外的企業和機構紛紛帶來最新的、亮眼的數字化服務和應用場景,展示數字化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成果,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更是隨處可見。
在2021年服貿會分會場首鋼園金融服務專題展區,現場開通的一條數字人民幣大道,吸引了眾多觀眾前來體驗。只需幾步簡單的注冊,觀眾就可以現場體驗文創、無人超市、移動便利店、工藝美術品、暢銷書籍、老字號等消費場景。
56 歲的市民李先生在現場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開通了數字人民幣。只見李先生將手機數字人民幣付款碼往自助販賣機輕輕一掃,即刻完成了一瓶礦泉水的支付,整個過程不過數秒。數字人民幣的初次使用體驗讓李先生感嘆:“購物太便捷了,數字化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真是越來越豐富。”
正如李先生所說,數字化技術已經與人們的生活深度融合。中國電子學會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中國數字經濟年均增長16.6%,對GDP增長貢獻率超過67%。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持續影響著中國的產業升級和社會生活方式變革。可以說,中國的經濟社會數字化進程正在提檔加速。

2021年9月4日,北京,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首鋼園區金融服務展館,觀眾可現場體驗數字人民幣消費
服貿會上,來自國內外的企業和機構帶來的最新的、亮眼的數字化服務和應用場景,展示了數字化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成果,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更是隨處可見。
在金融服務專題展區,中國人壽集團下屬的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人壽財險”)以新穎的科技化展示形式,向觀眾展示自己的前沿創新成果。其中,“安心防”智慧防災防損云平臺(下稱“安心防”)就是其中之一。只見工作人員在“安心防”平臺界面輸入任意一個地點,即刻就能實時獲得該地點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并能智能化生成風險評估報告。這吸引了不少觀眾的好奇心。據中國人壽財險大數據中心張璐介紹,“安心防”平臺是公司堅持“防重于賠”理念,平臺可通過標的詳細地址自動定位經緯度,識別準確度超過95%,將內部標的位置數據與外部災害風險等級數據進行數據融合,通過全國產化GIS(地理信息系統)進行空間擬合計算,智能洞見潛在高風險業務,比客戶更了解客戶的財產風險。
據了解,平臺對接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實時獲得14 大類(臺風、大風、暴雨、暴雪、寒潮、低溫、霜凍、道路結冰、冰雹、高溫、干旱、雷電、大霧、霾)、4級預警級別(藍、黃、橙、紅)、4 級行政區劃(全國、省、市、區縣)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對接國家地震臺網實時獲得全國地震預警信息,從而提供全面權威的災害預警。
目前,“安心防”已經服務400 萬企業客戶和3000 萬個人客戶。在今年面對河南強降雨、“煙花”臺風等極端天氣,平臺收到災情預警后,即實施大量人員、保障物資和救援資源準備,第一時間給所有客戶推送災害預警提醒防范,有效減少客戶損失。
林業碳匯指數保險是中國人壽財險帶來的又一個創新產品。2021年5月,全國首單林業碳匯指數保險在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試點落地。該單碳匯指數保險覆蓋300 多萬畝林地,將為新羅區100 萬噸年固碳量提供保額達2000 萬元人民幣。
中國人壽財險福建分公司農險部劉鋒介紹稱,碳匯是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或機制。傳統森林保險的保險對象是各類樹木,而林業碳匯指數保險著眼于森林所帶來的碳匯功能,目的是保障林業所產生的富余價值、生態環保價值、碳匯恢復期間耗損、固碳能力修復成本以及碳排放權交易價值,是保險行業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一次積極大膽的探索。兩者結合,將更有利于加強森林資源培育,不斷增強自然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促進綠色發展。
據了解,碳匯指數保險通過科學化統計,建設分析模型,最終以“數字”方式體現森林等被保險對象的生存發展狀態。一旦“數字”觸及預設值,即可觸發理賠。“林業碳匯指數數值越高,表示被保險的森林固碳能力越弱,固碳量越少。如果數值上升至預設的閾值,我們就會馬上開展理賠工作。”劉鋒表示。
中國人壽財險副總裁周海濤表示,金融保險業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在賦能“雙循環”、護航實體經濟、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未來,中國人壽財險將繼續深耕科技,加強創新,促進國家乃至全球金融服務業發展繁榮。
在供應鏈及商務服務專題展區,軌道交通領域的企業代表北京地鐵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地鐵)是中國地鐵的發展搖籃和行業龍頭。本次服貿會,北京地鐵以“軌道智慧出行 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重點圍繞智慧安檢、智慧車站、智慧運行、智慧列車和智慧能源五個方面,全方位展示在滿足乘客“走得好”需求和實現“碳中和”目標方面取得的科技創新成果。
在北京地鐵展臺,一款新式的進站閘機吸引了不少觀眾關注。相比普通的進站閘機,它安裝了智能識別系統,可準確識別注冊乘客的面部信息,并對其進行開閘門放行。與進站閘機配套的還有安檢機,通過智能化的數據管理,機器能夠自動識別違禁物品,無須安檢員。
據該公司技術部副部長李宇杰介紹,這套設備解決了大客流場景下安檢效率低下問題,從“提效、減量、擴能”三個維度,全面提升安檢進站服務水平。據測算,單位時間乘客進站人數提高1.5 倍,安檢綜合人力成本減少50%,物檢能力由1200 件/h 提升至1800 件/h。“這一系統已經在北京地鐵2 號線阜成門站進行試點,并計劃年內在天通苑站、天通苑北站、天通苑南站、回龍觀東大街站、霍營站等5座大客流地鐵站面向乘客開放。目前這5 座地鐵站正在進行工程施工和壓力測試。”李宇杰說。

2021年9月3日,2021 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首鋼園展區亮相。圖為金融服務展區中國建設銀行展出的數字人民幣卡圖/喻 捷
隨著科技的進步,乘客出行時對于服務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為此,北京地鐵展示的智能招援服務系統,利用音視頻通訊技術,解決了求助渠道單一、訴求響應不及時的問題,實現“線下一鍵呼叫、線上音視頻通話”的功能。據工作人員耿嘉祎介紹,“乘客只需掃描屏幕的二維碼即可與地鐵工作人員通過音頻或者視頻的方式聯通。乘客可就在地鐵中遇到的困難進行求助,形成隨時隨地線上招援系統。如果車站工作人員沒有及時接聽乘客求助信息,15秒后,求助信息將自動轉接至車站綜控室的固定終端,由綜控員負責處置。”
作為國內首創的線上招援系統,目前已在首都機場線投入使用。同時,為方便老人、外國乘客等沒有微信,無法完成掃二維碼求助乘客的需求,首都機場線通過在車站進出站閘機、自助售票機具等高頻使用的設備周圍,設置固定式可視化求助終端。
不僅如此,下一代地鐵列車的“車車通信”系統、智能列車鷹眼系統等最新列車控制技術也將相繼亮相。未來通過應用這些技術成果,更加智能的北京地鐵運行間隔將有望縮短至102 秒。
“北京地鐵將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堅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著力推進以‘智慧地鐵’為目標的運營管理和服務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李宇杰說。
在外企普洛斯展臺,LED 大屏幕循環播放著普洛斯智慧化物流樞紐、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全流程冷鏈服務、智慧園區等產品和服務解決方案的視頻。在180 平方米的展廳里,普洛斯從“領先、智慧、高效、零碳、美好”五個關鍵詞出發,全面呈現聚焦供應鏈、大數據以及新能源領域新型基礎設施的產業服務和投資管理特色,不少企業客戶前來咨詢業務、洽談合作。
普洛斯作為全球領先的資產管理公司,供應鏈領域是其聚焦的重要領域之一。普洛斯投資(上海)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蔡晨對本刊記者說:“普洛斯的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普洛斯金融,通過為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提供穩定的運營資金,可以讓產業更高效運轉。”他接著說,普洛斯金融以大數據、物聯網和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為驅動,圍繞物流、冷鏈、大宗、跨境等行業,提供運費墊付、設備融資租賃、存貨融資、貿易代采等在內的綜合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以普洛斯金融打造的運費墊付產品“普運貸”為例,它基于數字化的物流運單,為廣大物流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無抵押的T+0運費墊付服務,并且隨借隨還,支持鐵路運輸、水運等多式聯運模式。
“普運貸”的推出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在浙江杭州的某第三方物流企業,該公司上游貨主的平均賬期在3個月左右,而下游的油費、過路費、司機工資等都需要即時支付,存在較大的現金流壓力。在使用“普運貸”后,企業只需將貨物運抵目的地,就能憑借已完成的物流運單在線申請融資,快速盤活流動資金。
截至目前,普洛斯金融服務的企業客戶中,中小企業占比超過92%,業務覆蓋中國30 個省份,近200 個城市,87 個二級行業。
此外,作為“碳中和”的先行者和推進者,普洛斯旗下的分布式光伏業務平臺,通過光伏、風電及儲能等多種分布式能源的綜合利用,為普洛斯及其客戶的物流及工業基礎設施提供綠色能源解決方案。預計2021年底,累計開發規模將達到1 吉瓦(GW),相當于約75 萬戶家庭的年用電量。
蔡晨表示,未來,普洛斯金融還將攜手更多產業合作伙伴與金融機構,通過搭建數字供應鏈金融生態圈,共同幫助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拓展融資渠道,提高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助力中國物流行業邁向數字化、智慧化的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