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玲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東盟國家與中國的合作已經取得豐碩成果。馬來西亞是最早參與和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沿線國家之一。
“這條鐵路使用的是內燃機車,建設規格比較低,200-300 公里的路程要開6 個小時。2011年開始,我們推動一個馬來西亞鐵路電氣化升級改造項目,對這條鐵路進行雙線電氣化升級;升級之后,原來6 個小時路程可以縮短到3 個小時,乘坐體驗也會更舒適。”這個經常乘坐火車,考察鐵路現場情況的年輕人,是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以下簡稱中交)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總經理部外聯部副總經理、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港灣)南太平洋區域管理中心總經理助理姜帆。
大學畢業后,姜帆被中國港灣公司選派到馬來西亞任職,一去便是十二載。伴隨著兩國友好深入往來和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發展需要,他把青春和熱血都揮灑在馬來西亞這片土地上,馬來西亞成了他的第二故鄉。
經常掛著相機乘坐同一班列車的姜帆,吸引了火車司機的注意。
“你是哪里人?是不是對火車很有興趣?”終于有一次,在列車靠站間隙,60 歲左右的馬來西亞火車司機主動跟姜帆搭話。

姜帆
“我來自中國,是一名工程師,我們想對這條鐵路進行雙線電氣化升級。升級之后,原來6 個小時路程可以縮短到3 個小時,乘坐體驗也會更舒適,以后乘客會越來越多。”
得知這個消息,司機特別興奮,“眼睛里閃著光”,姜帆清楚記得他激動的眼神。他熱情地拉著姜帆進入駕駛室,“在駕駛室拍照更清楚”。一路上,他給姜帆講述自己的故事:他的父親也曾是一名火車司機,畢業之后,他子承父業。“馬來西亞的鐵路在英國殖民時期就開始建設,自從馬來西亞建國之后都沒怎么升級改造,除了這一條線路外,其他兩段都已經開始電氣化雙線改造,只有這一條一直沒有動靜”。在這條線路開了一輩子,他總是抱怨陳舊的設備和漫長的路程,“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退休之前開一次電氣化列車,職業生涯也就無憾了!”
姜帆聽后很感慨,并告訴他,“目前中國和馬來西亞政府正在展開合作,計劃由中國公司對這條鐵路進行升級改造,以后鐵路會變成雙線,機車變成電氣化,速度能開到每小時160 公里”。
司機既興奮又感激地說:“太好了,感謝中國積極參與馬來西亞基礎設施建設,為我們修橋修路,謝謝中國!”
“之后每次乘坐這一班列車,他看到我,一定會拉我去駕駛室,給我講哪段路基不好,哪段經常塌陷,請我們將來修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他每次見面都會問我,什么時候開工,什么時候完工。每次我都說一定會又好又快地建成。”然而,讓姜帆遺憾的是,這個項目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直到2018年才開始修建。其間他和這名火車司機失去了聯系,等項目開工,姜帆再去乘坐那列火車,已找不到他。“希望項目竣工后,他能以乘客的身份乘坐一次這班火車。”姜帆期盼著。
在馬來西亞工作了十幾年,跌宕起伏的商務談判,政治動蕩引起的項目危機,面對疫情影響推進復工復產……有太多經歷和故事,而這名普通火車司機卻給姜帆留下最為深刻的印象,成為他在異國他鄉堅持的動力和意義所在。
與十幾年前姜帆剛來到馬來西亞時不同,隨著中國經濟水平不斷發展,中國產品品質不斷提升,馬來西亞對于中國制造的印象有了很大改觀。

在中國駐馬大使館的號召下,中交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總經理部多方籌措當地緊缺的防疫物資并主動捐贈
中國中車集團在馬來西亞投資建設機車廠,生產的車輛廣泛用于馬來西亞軌道交通;吉利集團收購馬來西亞最大汽車品牌寶騰,通過技術輸出制造的首款車型在馬來西亞非常暢銷;阿里巴巴并購東南亞最大電商平臺,將中國產品帶入馬來西亞千家萬戶。“近年來,中馬兩國雙邊貿易額一直保持在1000 億美元左右規模,中國已連續11年保持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伙伴。這些成果都是源于馬來西亞社會各界對中國產品、中國制造不斷提升的信心。”姜帆說。
姜帆對中國建設領域體會更深。工程承包行業一直是中馬兩國經貿合作重點領域,2007年開始,中國港灣就在馬來西亞實施了第一個政府間框架合作項目—檳城第二跨海大橋。這個項目技術質量要求極為嚴格,設計使用壽命為120年,建成后成為東南亞最長的跨海大橋。2015年,中國港灣開始實施關丹深水港和防波堤項目,成功修復屬地承包商的施工缺陷,按期保質完成項目實施。目前,中交正在實施東海岸鐵路項目,該項目是中馬兩國之間最大的經貿合作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東西海岸之間主要交通干線,促進鐵路沿線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13年初,中國港灣參與關丹深水港防波堤項目投標,該項目位于馬來西亞東海岸彭亨州關丹市,馬中產業園落地在關丹,需要新建關丹港口。提升港口的物流能力。馬來西亞東海岸地區每年年中和年尾都有兩次季風,需要修建長達4.6 公里的防波堤抵御風浪。這個項目建設難度較大,需要在不影響既有港口運營,不影響新建港口建設情況下,從近百公里之外運送石料進行填筑,在風大浪大的環境下,嚴絲合縫地安裝4 米長寬,12.5 噸重的防波堤護面塊體。
由于種種原因,最終馬來西亞政府授標給一家屬地公司承建該項目。承建公司是一家老牌海事工程公司,但是面對這個項目實施難度,最終未能履約,工期快結束時,項目一半都沒有完成。如果項目不能順利竣工,將嚴重影響港口和馬中產業園運營。
“在這樣的情況下,項目業主終止了與本地公司的合同,重新找到我們,希望我們能半路接手,完成工程,并對缺陷進行修復。”這樣的項目,新建難度大,修復難度更大。需要把已經安裝好的,重約12.5 噸的護面塊石一塊一塊吊起來,再由吊機和潛水員配合,一塊塊安上去。“為保障馬中產業園中的企業順利生產,我們決定接下這項工程。”
面對重重挑戰和各種各樣的困難,姜帆和項目團隊一起,夜以繼日在港口運營之前完成了防波堤的建設和修復,保障了關丹深水港運營和馬中產業園生產。項目業主由衷感謝中國港灣的貢獻,充分認識到中國建設的能力。“這些項目的成功實施得到馬來西亞人民高度認可,塑造了中國建造的國際聲譽。”
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暴發,醫療物資緊缺,馬來西亞華人華僑紛紛慷慨解囊,為中國捐贈醫療物資。當時,姜帆所在馬東鐵項目總經理部也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統一部署,協調各方,急國內之所急,全力以赴籌措醫療物資馳援祖國。“那段時間,我充分感受到了海外僑胞和海外國人空前團結和強烈的愛國熱情。一噸噸物資、一份份愛心,體現了濃濃的同胞親情和海外中華兒女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家國情懷。”
整場戰“疫”,姜帆一直在奔跑著、忙碌著。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馬來西亞疫情形勢愈加緊迫嚴峻,防疫物資異常緊缺。在中國駐馬大使館號召下,中交馬東鐵項目總經理部高度重視,在做好企業自身疫情防護的同時,多方籌措當地社會緊缺的防疫物資并主動捐贈,為馬來西亞疫情防控工作盡一份力量。
姜帆與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醫療物資生產廠商、物流渠道和受贈單位協調對接,保障物資及時捐贈。捐贈儀式上,中國駐馬來西亞前任特命全權大使白天對中交馬東鐵項目迅速響應、積極馳援給予高度贊賞。他指出,中國各界對馬來西亞疫情高度關注,都在積極向馬來西亞伸出援手。只要中馬團結一致,科學應對,一定能夠戰勝疫情,共渡難關。

疫情期間,姜帆協調醫療物資生產廠商、物資渠道單位與大使館對接,保障物資及時捐贈
“在那個時候,我也學會一句馬來西亞諺語,遇山一起爬,遇溝一起跨。正如白天大使所說,中馬兩國是守望互助的兄弟,只要能繼續攜手同行,沒有什么高山無法征服,沒有什么險溝無法逾越。”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東盟國家與中國的合作已經取得豐碩成果。馬來西亞是最早參與和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沿線國家之一。在此基礎上,兩國政府和企業深入合作,順利實施東海岸鐵路和兩國雙園等重點經貿合作項目。
對于“一帶一路”倡議下如何“走出去”,姜帆認為共建“一帶一路”要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以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為指引來選擇項目;尤其在前期項目推進過程中,敬畏經濟規律,遵循市場原則,重視經濟可行性分析。“項目前期篩選、規劃和評估是全生命周期中重要環節,規范、完善的經濟可行性分析決定了項目是否真正能為建設企業,為東道國帶來社會經濟效益,是否能經得起歷史的推敲。”
姜帆認為,由于管理體系、經營模式等方面的原因,屬地化經營一直是中國工程承包企業的短板。只有通過屬地化經營,制定屬地化管理體系和法人治理結構,才能真正提高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市場開拓過程中,需要注重屬地資源整合和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才能共擔風險,實現互利共贏。”
“每一個國家的政治體系、經濟發展程度、行業相關政策法規都不同,要因地制宜地針對不同市場、不同區域制定不同策略,精細化市場營銷要不斷夯實。”姜帆所在基建行業主要面向政府和重大客戶,多年市場經營工作塑造了他對政治有很強的敏感性,“所在國政治穩定性和決策體系對于重大項目能否落地或順利實施有重要的影響。其經濟發展支柱行業、重點發展區域、現有基礎設施水平也決定了市場開發的重點方向。對于行業法規和政策的研究也必不可少,只有充分研究行業相關的法律規范,做好風險研判,才能避免走彎路,避免栽跟頭。”這些都是姜帆在市場開拓工作中的基本功,也是他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關注和研究的事情。
另一方面,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走出去”的過程中,姜帆充分重視合規風險,嚴格遵守各項法律程序,制度準則,重視企業行為規范和職業操守。“中國企業在參與國際工程建設過程中,首先要尊重、理解、遵循現行的國際通行規則,取得東道國尊重和認可,之后才能參與修訂和制定新的規則。這一點,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世界格局下,在多個國家持續動蕩的政治環境下,顯得尤為重要。”
“在中國‘十四五’規劃和馬來西亞第十二個大馬計劃的開局之年,應該與時俱進,抓住新基建發展機遇,在5G 基建、城市軌道交通、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探索合作,為企業注入新動能,創造新的機遇”,姜帆說,“我們在做市場開拓工作的時候,從來不是等待機會降臨,更多的時候需要提前研判,準確把握新的發展機遇。只有主動創造機會,在風口到來之前成為領軍者,才能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高排放、環境污染重的項目越來越少,越來越多企業參與到可持續發展、綠色投資、科技創新等方面合作中。姜帆認為,“一帶一路”建設應當重視開展可持續產能和高科技領域的合作。“目前沿線國家水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市場潛力較大,各參建企業應充分把握機遇,在可持續發展產能合作方面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