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軍
(曲靖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云南 曲靖 655011)
青年教師作為地方高校的主要學術群體,他們的科研發展情況會對自身發展和高校的綜合實力、競爭力等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的效率和質量。因此,青年教師應當不斷地學習,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策略貢獻自身的微薄之力。但因為地方高校自身所存在的局限性,加上青年教師本身科研水平就比較薄弱,導致青年教師難以完成這一任務。故此,如何提高地方高校青年教師的科研發展水平,使其能夠有所收獲也成為了地方高校穩步前行的關鍵所在。

教師科研能力指的是教師自身具備一定的科研意識,同時能夠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研究方向,并在這個過程中熟練運用計量、文獻等研究方式,進而有條有序地表達學術研究結論的能力。換句話說科研成果是體現科研能力的一種表達方式。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地方高校青年教師一年發表的論文篇數不足兩篇,具有影響力的論文沒有一篇,更別提參與、主持課題數量了,這一數據不僅降低了高校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也不利于其今后的發展。那么,為什么會出現上訴情況呢?地方高校青年教師科研發展的困境又有哪些呢?具體如下。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招生規模也有了一定的擴大,在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教學任務。根據相關數據可以看出,青年教師一年承擔了將近一半的教學任務。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青年教師自身缺乏豐富的教學經驗,需要利用課余等時間來思考、分析、了解教學內容與方式,這些教學任務已經占據了青年教師一大半的時間。再加上青年教師自身的現實問題也會消耗時間,比如個人問題、考研等。因此青年教師根本不具備充足的科研時間,又如何能夠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識呢。
對于部分青年教師而言,他們認為教學工作是重點,不管是教學類資金的投入還是教學的開展,都屬于高校發展的重點內容,以至于一些教師產生了“科研是副業,科研有時間在做。”的錯誤思想。雖然當前也有一部分高校意識到科研的重要價值,但實際上依舊把教學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另外,部分科研項目具有職稱要求等方面的限制,青年教師的資質還不夠格,同時在申請項目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排資論輩而影響,以至于在項目立項、經費分配以及評審等方面處于劣勢,久而久之便喪失了科研的主動積極性,自愿申請的意愿也就大打折扣了。
雖然有一部分青年教師在碩博階段有參與過科研項目,但都有導師進行指導,與個人主持還是存在這較大的差異。前者,需要做些什么、如何做都有導師進行指導,科研任務整體而言會比較具體、充實;而后者,從項目的申請過程、撰寫、熱點研究、創新點,這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自身的科研積累,但這些恰巧都是青年教師所不具備的,以至于出現了選題陳舊,內容缺乏實際,研究成果不盡人意等情況。
結合相關調查可以看出,大多數高校青年教師參與科研的主要目的便是為了職稱晉升。其中還有一些青年教師為了職稱晉升不得不參與到科學研究中,同時為了符合職稱的具體要求,所選擇的內容大多缺乏實際意義,內容也是泛泛而談。當職稱評選結束,所進行的科研行為也就同時結束了。如此功利性的科研目的,只會導致科研成果的質量不盡人意,長期如此,不僅會對青年教師自身的發展造成較大的影響,也會在無形中影響地方高校的科研氛圍。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知識與信息更是日新月異,科研專題和熱點層出不窮,這也就需要青年教師不斷地學習和積累,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但部分地方高校均會選擇資歷老、具有學術成就的教師參加訪學進修、外出學習等培訓,青年教師根本沒有資格與之競爭。其次,地方高校對于青少教師并未采取相應的傾斜政策,青年教師又怎么能夠提升自我的科研意識呢?上訴種種,不僅阻礙了青年教師科研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從事科研的積極主動性。
科研項目但靠個人是無法有所成效的,它是需要各個組員之間的分工協助,溝通交流才能成功的。在實際科研教學中,唯有一小部分的青年教師十分渴望參與到科研團隊中,獲得經驗豐富的教師的指導和扶持,更多的青年教師習慣性單獨作戰,缺乏一定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久而久之,青年教師也就失去了提高自身科研經驗的機會。
地方高校需要對青年教師的科研發展制定相應的要求,結合實際情況給其定下適合的任務和課題,以此來提高青年教師的科研水平。對于剛進入高校的青年教師,則需要給予他們一定的適應期和緩沖期,使他們能夠深入了解課題,進而在進行相應的科研項目。同時高校還需要加強青年教師的科研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國家、省、市科研政策,最好能夠傳授有效的經驗和技巧。針對一些科研項目,學校也要盡可能地傾向于青年教師,借此來提高青年教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其次,鼓勵、支持青年教師到外進修、學習,對于獲得榮譽,且具有創新性、科研成果的青年教育給予一定的表揚和獎勵,調動青年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拉近與當地政府的產學研合作,把當地企業、事業單位的具體需求講訴給青年教師,并通過安排科技特派員、校企建筑研發基地等多樣化的形式,讓青年教師到相關企業和單位進行學習和掛職鍛煉,以此來了解當前社會對科技的實際需求,并在這個過程中,將科研和生產實踐結合起來,以橫向科研任務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將科技成果轉變成相應的能力,體現地方高校青年教師的自身特色。
優化人才引進和培養制度體系,完善整體教師的結構團隊,提高其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同時還需要引進具有科研精神和經驗的教授、博士,從而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中青年教師骨干。另外,還需要堅持“送出去”、“請進來”的基本理念,確保專職教師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并且有目的性地選擇教師去參與相應的工程實際項目研究,有條件的高校也可以聘請科研院、企業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到校進行工程技術培訓,打造一支高質量、理論實踐相結合的雙師型教師團隊。除此之外,高校繼續開展老帶新、知識競賽、教學學習等多樣化的活動,以此來提高青年教師的教研能力和教學水平。其次,強化師德的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理念,深化青年教師的思想,提高教師的師德理念、人生價值觀以及職業道德。同時建立完善的師德考核制度評價體系,將思想道德品質、教學育人的成就作為評價的主要內容,并將師德標兵等作為師德榜樣,從而形成高尚、良好的教學風氣。最后,倡導教學育人、嚴謹愛學、積極向上的師風。青年教師需要在日常的教學和科研中,學習優良傳統,為學生樹立榜樣。另外,高校也要站在教師的利益需求角度思考、分析問題,最好能夠將師德師風建設與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這樣不僅能夠滿足教師的需求,也能提高科研水平和質量。
引進優良的領軍人物也是提高青年教師科研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正確發揮領軍人物的作用和價值,同時也需要將高校科技人才與其相結合,并采取柔性機制,調動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對于帶頭人物和比較重要的科研崗位,學校可以實施對外招聘的方式。其次,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要把學科方向當作引領,著重體現學科、研發平臺、重大可以項目、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項目,同時加強創新團隊人才培養的措施,對于那些技術里領域的領軍人物也可以實施相應的特殊政策,使優秀人才能夠發揮自身的作用和價值。另外,結合科研任務的具體要求和情況,制定適合的科研崗位,最好能夠給予相應的編制,這樣不僅能夠給潛心從事科研項目的教師提供有效的保障,也能以此來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師參與到科研項目中。最后,當前有許多國外比較優秀的人才回到了國內,甚至一些海外留學人員也有了回國的想法,這也給高校引進優秀人才提供了一定的機會和平臺。對此,高校需要先完善自身的教學理念,解放思想,放棄人才自動上門的傳統理念,做到主動出擊,借助海外校友、職工介紹等方式吸收高質量的人才,從而為高校的科研項目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
學術環境是否積極向上、優良在科研發展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更是科技創新發展的根本條件。優良的學術環境不僅能夠匯聚人才和人心,獲得較好的成效,也能促進科技創新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對此,地方高校需要將學術環境建設當作一個基本且長久的工作,并對其進行不斷地完善和優化。首先,完善學術環境,以學術民主為基本,落實學術事務能夠按照相關的管理和學術規律來實施,并且能夠維護學術評價的公平、公正性,突出學術委員會在高校學術事務中的價值和作用。其次,鼓勵創新有利的創新氛圍,以此來引導青年教師形成科學嚴謹、認真負責的良好作風,同時錘煉青年教師甘于寂寞的道德思想品格,進而樹立淡泊名利、協同互助的精神文化。再次,強化學術道德建設,倡導科研精神,激發青年教師維護學術道德、恪守學術風范、規范學術行為的意識。最后,加大宣傳科技創新的力度,對于獲得榮譽、科研成果、在項目中取得成效的教師給予相應的鼓勵和獎勵,最好再借助校內外的媒體對其進行大力宣傳,以此來激勵其他青年教師的科研興趣,從而形成良好的輿論走向。
正所謂:“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研實力也有了十分明顯的提升,不管是教師自身的發展,還是青年教師的科研發展都是發展教育的根本,亦是確保教育質量的基礎。在地方高校中,青年教師是主要的學術群體,應當為人才培養、科研立校等貢獻自身的微薄之力。但在實際教學中,地方高校自身的局限性導致青年教師無法較好地完成科研任務。對此,我們需要根據當前存在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此來提高青年教師的科研水平,從而推動地方高校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