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榮
(滁州城市職業學院藝術系,安徽 滁州 239000)
回顧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書法一直閃耀在我國文化寶庫之中,是中國的四大國粹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及計算機等電子科技的發達,人們逐漸對書法知之甚少。但近年來,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將書法也納入義務教育的教學體系中,無論學生還是家長對此也開始重視起來。2013 年度教育局的相關文件中涉及到相關信息,建議自春季學年起,把書法作為一門課程加入到中小學教學大綱中,按照不同的年齡段組織學生分別學習硬筆與毛筆字書法。2014 年又要求各學校嚴格執行《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有關指示,合理地修訂學生的課本教材,同時決定要提高中考與高考中涉及中華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點的比重。在后面的幾年時間里,書法開始逐漸融入到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考題中。相關文件表明,在2018 年度的高校招生過程中,以書法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教育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高校也在增加書法專業。當下,設有此專業的高校已經由2000 年的8 所提高到了百所。我們可以了解到,書法教育已經引起了國家與人民的重視,國家對于書法人才的投入也是越來越多。2019 年教育部發布的一條答復引起人們的重視,里面教育部對于“將書法納入中高考評價體系”的問題作出了積極的答復,教育部充分肯定了這一舉措的積極影響,此舉也對促進書法融入到學校教育課堂中有著積極的意義。
由此可見,書法會越來越受重視和推崇,然而與之相矛盾的是書法人才的缺失以及師范生在書法學習中的懈怠。作為未來的人民教師,師范生更應該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練習書法,以滿足就業后的教學需求。
1.社會對有書法特長的教師需求劇增。
在全國各地中小學落實教育部通知的過程中,學校對于從教書法的教師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就重慶市而言,據相關專業人員統計,未來五年重慶市將有五千左右的中小學書法教師需求缺口,而高校不可能在短期內培養出足夠的專業書法教師,因此相關部門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同時擔任書法教師。同時,高校教師編制的問題限制了學校聘用專職書法教師的數量,所以那些掌握書法特長的任課教師受到了廣大學校的歡迎。
2.就業壓力大,促使師范生認真訓練。
現階段師范生的就業壓力也大,社會上對教師的考核也越來越嚴格,師范生在擇業過程中不僅要經受筆試與面試的層層考核,還需要繼續考編制。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面對的工作對象大多是6~12 歲兒童,這就決定了他們必須寫得一手規范標準的楷書。因此,許多有志于從事教育事業的師范生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將學好書法變為己任,強化自身書法水平。
3.書法教學條件良好,學習氛圍濃厚。
目前,師范院校均開設有書法課。以重慶市為例,重慶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的書法教育在全市名列前茅,從新手入學起就開始進行書法教育,大一大二每天晚上均安排有書法課,而且嚴打考勤,從軟筆字到硬筆字,進行循序漸進的系統化教學。學校還自主編訂了書法教材,聘請專業書法老師,學校還實行嚴格的三筆字過關考試,因此整個校園書法學習氛圍非常濃厚,各類書法活動層出不窮。
目前,本校開設有書法課,且納入學生教學技能考核體系,但學生對書法練習不以為然,且書法水平及素養均不高。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1.急功近利,疲于應付。
書法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點一點的積累而來,要想在短期內迅速掌握是不太現實的。由于現實社會中一些師范生往往心焦氣燥,想要一步登天,很難靜下心來練習書法,更別提把一筆一劃寫得細致入微。同時部分學生過度沉迷于各種活動,無心顧及書法練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每逢交書法作業,便臨時抱佛腳,嚴重影響了書法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2.課時量少,課程安排不合理。
由于學期教育和小學教育師范生將來面對的工作對象的特殊性,他們不僅要學習專業文化知識,還需要了解藝術類課程,比如音樂與舞蹈,因此課程門類多,在課時緊張的情況下,雖然書法學習內容多,但是提供的課時卻很少,周期又短暫,脫離了書法課程,學生也就難得到專業老師的指導。
3.學習目標模糊,觀念落后。
大多數學生在進入師范院校前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書法教育,因此在平時的專業練習和考試中極易表現出不良的寫字習慣,特別是在當今網絡環境下,認為學習書法已經不再重要,既然學校安排了課程,被動地上課學習,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先進的學習理念。
4.脫離實踐,缺乏創新。
書法只有真正拿起筆來寫,才能在點橫頓挫中感受其魅力,偏向理論學習,忽視實際練習,永遠不能有效提高對書法的審美力和領悟力。另外,學生滿足于對著字帖臨摹練習,缺乏科研和創新精神。
良好的書法學習環境,能夠讓學生得到書法文化的熏陶,觸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學院倡導的“走廊文化”中,添加教師和學生的書法作品及名家書法和書法文化普及等內容,營造書法文化學習氛圍。舉辦書法特色活動,促進學院書法特色的建設。就拿開設書法講座來說,此舉不僅可以幫助師范生增強對于書法的認知,還可以培養其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一改以往古板的學習模式,提升學生學習書法的自覺性,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改善教學模式有助于打牢學生書法的根基,擁有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可以了解到更多與楷書相關的知識,比如它的筆畫訓練、章法布局、間架結構以及書寫技巧,幫助學生提高書寫水平,使寫出的漢字更加端正優美,對于師范生未來從教時的板書與作業批改有著極大的幫助。
制定適合本校師范生實際應用的書法教材,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學內容和課程標準,標準的內容包含了書法學習的規律總論、書體的技術訓練和方法論、書法的審美論、書體的介紹和重點學習內容、書法教學法介紹。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專業要求為適應當下社會對學生書法能力的要求逐漸增高的局勢,亟需提高自身的書法從教能力,加強書寫水平和教學水平以及自身的教育素養。尤其在傳播傳統文化上,首當其沖是要使教師自身對書法有所熱愛與認知。因此,學校需要加強對教師書法水平的培訓,適時地開展書法教研活動,從教學根本上解決師資力量與社會需求不對等的矛盾。學院也應做好傳統書法教育理念的貫徹,使教學制度適應當下社會需求。
首先需要形成一套具有可行性與專業性的書法課程體系,創立書法教育特色。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形成適合學生的激勵評價機制,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熱情。做好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提高師范生自身的書法能力,保證其在學習過程中,及時了解知識要點,使其在實踐過程中得以應用。
欣賞書法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將成為青少年素質培養途徑之一。國家對中小學書法教育的重視程度是空前的,高校作為培養未來的一線中小學教師的教育頂端,更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書法藝術的熏陶和培養,拓寬其國學視野,增強書寫技能和書法欣賞的眼界,急需加強學生對書法的認識,包括書法的起源和發展史、書寫技能、字體構架以及握筆練習。
教師肩負培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者的重任,尤其在小學教育中,教師的書寫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如果一個教師書寫字體不規范,總是產生筆順錯誤,寫出各種各樣的錯字,那么對于課堂的教學將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呢?在此過程中,又給學生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容易誤導學生走上書寫歧途。對教師而言,唯有熱愛書法,精通書法,才能更好地擴大中國書法的影響范圍和影響力度,承載中國的歷史和民族的希望。
教師總是離不開板書與批改作業,在此過程中其書寫能力被展示得淋漓盡致,良好的書寫能有效地架起師生聯結和共鳴的橋梁,良好的書寫能力是每一位教師都應具備的基本功。尤其是在小學課堂中,規范工整的板書能提高學生接收知識的效率,讓教學更為輕松,學生對老師產生敬佩之情也在情理之中。對于剛畢業的青年教師而言,一手好字能讓自己在公開課中脫穎而出。
書法不僅有實用性,還具有一定的欣賞價值,對于培養人才也具備美育功能。魯迅就夸獎過漢字,贊其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是為“三美”。書法就好比詩、畫、樂、舞般擁有多種表現功能,因此學習書法對于提高師范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
在開放的環境中,師范生與社會的接觸面越來越廣,面對一些不公正現象,加上考試、就業的繁重壓力,各種不良情緒接踵而至。中國書法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諸多思想,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最高體現,對學生看待、處理問題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會欣賞書法與進行書寫體驗不僅可以形成師范生的真性情與淡泊心態,還可以幫助他們學會自覺消除不良情緒,釋放內心壓力。
書法一直是我國文化寶庫里的一顆明珠,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起著獨一無二的作用。書法教育成為高等學校特別是師范生培養的重點領域,但是高職院校擁有根深蒂固的錯誤理念,對書法教育的現實價值以及功能缺少認知,也不具備足夠實力的師資水平。因此,高職院校應首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書法教育,建立并完善本校有關書法教育的長效機制,提高師范生書法從教的能力。唯有師范生從教書法的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小學教育師范生的書法教育,中國書法這門傳統文化藝術才能后繼有人,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