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月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066)
我們黨歷來重視干部隊伍的“德”。毛澤東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在一個幾萬萬人的大民族中領導偉大革命斗爭的黨,沒有多數才德兼備的領導干部,是不能完成其歷史任務的”[1]。習總書記強調選人用人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八字標準”。為了培育具有良德的干部隊伍,我們黨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黨員干部德之體系。對其進行梳理,有助于我們整體認知黨員干部德之要求,充分理解干部隊伍德之內涵,為黨員干部德之培養工作提供指導。
我國黨員干部德之體系的提出是在革命戰爭時期。以毛澤東為首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黨員干部的德進行了培育。首先,毛澤東糾正了黨內的單純軍事觀點、非組織觀點、絕對平均主義、主觀主義、流寇思想和盲動主義殘余等錯誤思想。其次,對于黨內工作人員無視群眾生活的問題,毛澤東提醒黨員干部,“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2],極大統一了黨員干部的思想。
隨著戰爭的勝利,一些黨員干部的心態發生了變化,“部分干部暴露了享樂、腐化、鬧地位、爭待遇和厭戰情緒,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不夠”[3]。為此,毛澤東要求黨員干部力戒驕傲,面對敵人的糖衣炮彈,“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4]。總體來說,這個時期黨員干部的德經歷了從無到有、隨任務變化而豐富的過程,逐漸形成了以堅定的政治信念、犧牲精神、奉獻精神、服務群眾、依靠群眾的德之體系,淬煉了一支信念堅定、方法靈活、革命性強的干部隊伍,為我國干部隊伍德之體系的發展、豐富與完善奠定了良好基礎。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經濟明顯發展,這一時期黨員干部隊伍中出現了一些品德問題。首先,對于技術干部跨區域調整過程中出現的新老干部互不信任問題,陳云強調“老同志必須信任新同志,放手讓他們工作,同時幫助他們克服弱點。新同志要尊重老同志,教老同志文化和技術。只有雙方都明白了這個道理,認識靠攏了,才能更好地合作”[5]。其次,官僚主義風氣出現。對此,毛澤東告誡黨員干部“要破除官氣,要掃掉官氣”、“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6],鄧小平認為要發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7];周恩來提醒黨員干部“不僅是個人主義,就是連自由主義和驕傲情緒在內,都應受到全黨首先是高級干部的反對和不斷糾正”[8]。
在階級斗爭嚴重時期,針對黨內出現的派性問題、干部特殊化問題,鄧小平指出“要安定團結,就必須消除派性,增強黨性”[9],“高級干部要帶頭起模范帶頭作用,把我們黨的艱苦樸素、密切聯系群眾的傳統作風很好地恢復起來,堅持下去”[9]。可以看出,這一時期基本形成了以講黨性和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為最高要求,以警惕驕傲、破除官氣、根除派性、反對特殊化、預防腐敗為基本內容的黨員干部德之體系,不但是對前一階段的繼承,也奠定了我國黨員干部德之體系的基本框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得到極大發展,但也出現了部分黨員貪污腐化的問題。針對這種問題,如何教育和培養一支思想政治過硬的黨員干部隊伍顯得至關重要。江澤民繼續堅持以講黨性為根基,強調“選拔干部,必須全面貫徹德才兼備原則,……要把群眾公認是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成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及時選拔到領導崗位上”[10]。胡錦濤在2011 年“七一”講話中提出,“要堅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選拔任用那些政治堅定、有真才實學、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眾、以德領才、以德潤才、德才兼備的用人導向”[11]。他認為“德”的核心就是黨性,并將領導干部“德”的基本內涵概括為“政治堅定、作風優良、紀律嚴明、勤政為民、恪盡職守、清正廉潔”二十四個字。
新形勢下,黨面臨著嚴峻、復雜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習總書記同志審時度勢,多次對黨員干部德之標準提出要求(如表1所示)。這一時期,黨員干部隊伍德之體系逐漸得到豐富和發展。尤其是習總書記從政治、職業、家庭、社會四個方面構建了黨員干部隊伍德之體系,確定了五個評價要點,提出了德之考察的八個方面,賦予了新形勢下黨員干部隊伍德之體系新內涵。

表1:習總書記關于干部隊伍德之要求
縱觀黨員干部隊伍德之思想體系的提出、發展與豐富三個階段,可以發現我們黨在構建黨員干部隊伍德之體系方面有以下特點:
第一,講黨性和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貫穿始終。毛澤東強調的“政治遠見”、鄧小平要求的“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江澤民提出的“堅決執行黨的路線”、胡錦濤要求的“政治堅定”、習總書記重視的“政治品德標準”等,顯示出黨員干部隊伍德之第一要義為講黨性。歷史實踐證明“講黨性”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的自我要求,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需要。同時始終堅持黨和人民群眾的緊密聯系是黨的生命力所在。“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黨的性質始終決定了“我們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12]。因此始終保持和人民群眾的緊密聯系也是黨員干部德之體系的題中之義。
第二,黨員干部德之體系的內涵在不斷豐富和發展。最初毛澤東以“堅定的政治信念”、“服務群眾、依靠群眾”為原點,塑造了黨員干部隊伍的思想政治品德。后來隨著干部隊伍的壯大、環境任務的變遷,黨員干部隊伍德之要求逐漸擴大,增加了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道德要求。改革開放及新形勢下,黨員干部隊伍德之體系再次得到豐富,形成了包含政治品德標準、職業道德標準、家庭美德標準和社會公德標準等在內的德之體系,并且主體擴散到各個系統的黨員干部,黨員干部德之體系的內涵隨著發展階段和黨的任務要求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