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聲怡
上一期,青鳥飛出大樓,為同學們解決了不愛寫“解”字的困擾。蘆果和青鳥又隨著木瓜老師的新生班開始了研究方程與代數之旅,他們會有什么發現與收獲?
回到住處,蘆果和青鳥還興奮地談論著剛才在勇氣坡看到的一幕。
蘆果和青鳥被安排住在學生宿舍,不過他們并不介意,能夠和這些可愛的弟弟妹妹們多多接觸交流,原本就是件很愉快的事!他們也知道,每個孩子的性格、氣質、膽略都不同,在難題面前,有的人是“我來試試看”,有的人卻會驚叫著“好難呀”,然后逃之夭夭。但是方程學院的訓練相當有道理,很多時候不是“能不能用方程解”的問題,而是“敢不敢用方程解”的問題。所以,讓學生一看數量關系明確的題,就大膽地寫下“解:設”,這確實是個很鼓舞人心的步驟。
第二天,南瓜老師邀請蘆果和青鳥一起去辦公樓六樓的觀察研究大廳,看看“設句”研究項目的進展。
南瓜老師陪著青鳥和蘆果,邊走邊介紹:“如果說寫‘解:設是非常容易的三步,那么接下來的‘設句到底要寫什么,是許多孩子弄不清楚的。所以,不解決這個問題,就到不了列方程的那一步。今天,我就帶你們去看看茄子老師是怎么研究的。”
踏入觀察研究大廳,蘆果嚇了一跳。這個大廳,簡直就像一個廣場,周邊一圈看起來是各個工作人員的辦公室。蘆果透過磨砂玻璃的門窗看到大家都在忙碌,卻不互相影響。大廳中間到處都是沙盤模型,像是在舉辦展覽陳列。
蘆果一眼望去,看到茄子老師正聚精會神地站在一個沙盤面前,手里捧著記錄用的筆與寫字板。沙盤里展示的是特意制作的假人和假場景。蘆果突然瞥見一片樹葉從青鳥背后墜落,像一團烏云罩向沙盤中的一群小朋友。她眼疾手快地一抄,把那片樹葉接在手里。別看只是一片樹葉,要是落在沙盤里的那些小小人兒的頭上,那就跟一座小山似的,準把他們砸翻在地上。
蘆果發現沙盤邊上貼著一張標簽,上面是幾行小字。原來這個沙盤是針對一道題制作的:把一些蘋果分給幼兒園里的一隊小朋友,如果每人3個,將剩余2個;如果每人4個,將缺少5個。那么這隊小朋友共有多少人?
茄子老師解釋說:“看,這是一座幼兒園,這有一隊小朋友,故意跑進跑出,就是不讓我們直接看到他們有多少人。注意看,現在變成兩座一樣的幼兒園了,這是要讓我們看到兩種情況。”
蘆果笑了:“這樣的問題我很熟悉,兩種情況,就有四個條件呢。”
正說著,沙盤左邊的幼兒園的一位小朋友站出來,細聲細氣地說:“我就是‘每人。注意啊,我不是‘美麗的人那個‘美人,雖然我也長得挺美的。我手里拿著3個蘋果,是說我們每個人都這樣。啊,你問我有幾個人?我可不能告訴你,因為這是問題呀!”
不用說,接下來右邊的幼兒園的一位小朋友也同樣演了一遍,只是他手里拿的是4個蘋果。
那左邊剩余的2個蘋果是怎么表示的呢?在裝蘋果的大籃筐上空飄浮著呢。而右邊缺少的5個蘋果,也同樣飄浮在空中——只不過是5個虛影。在兩隊小朋友們的上空,各有一個大問號懸空著,一動不動。
南瓜老師說:“如果用算術解法,那數據條件基本上就是我們面前這4個了,2、3、4、5。也可以想想用它們能算出什么。比如……”
他小心地伸出雙手,把左邊的“每人3個”與右邊的“每人4個”放在一起,說:“這2個條件肯定是有關系的,它們之間無非就是加、減、乘、除四種可能。”
青鳥說:“聽你這口氣好像是說,這種食材只有煎、炒、烹、炸四種做法。”
這句話把沙盤里的兩個小人兒嚇了一跳,大叫起來:“我們不想下油鍋,我們是數學條件,不是吃的菜品。”
蘆果安慰他們:“別怕別怕,我們只是研究你們的數能算什么。比如說,把你們相乘,‘3個蘋果乘以‘4個蘋果,難道得12個‘平方蘋果?這肯定不行。”
“每人3個蘋果,剩下2個蘋果,3個加2個得5個,有沒有道理呢?沒道理,又不是每個人都剩有2個蘋果。”青鳥雙手交叉在胸前,傲然站在邊上,冷靜地說。他來回踱了兩步,“很明顯,靠這4個條件解決問題,不容易。”
這一路找來,蘆果已經有點兒“代數”的經驗了:“靠條件還不夠,那就只好把問題也用上了。也就是如果知道‘有幾個小朋友就好了。”
沙盤里的兩個“每人”代表叫了起來:“又想偷聽答案?我們是不會說的。”“其實我不知道答案。”
茄子老師突然掏出筆在寫字板上快速寫起來。沒多久他就寫完一行字,隨手一折,“唰”的一下撕下這張紙條,朗聲念誦:“解,冒號,設小朋友共有x人。”
就在他念完這個“設句”時,沙盤里的問題“有多少人”變成了“有x人”。茄子老師好像突然回過神來:“咦?剛才我聽誰說‘如果,我就突然寫起設句來了。”
“你這設句也沒什么奇怪的,無非就是把問題中的‘多少改成字母‘x罷了,簡直就是‘抄的。”南瓜老師說。
青鳥微笑著瞄了一眼蘆果,不說話。蘆果抿抿嘴,她發現自己在方程學院中說“如果”的時候,雖然不如在數題國中那么管用,但也時常引發神奇的變化。
四人各有想法與說法,沙盤上此時卻熱鬧開了。原來有4個數據條件,現在再添上這個“小朋友x人”的字母條件后,可做的事就多了起來。
左邊幼兒園里,“x人”與“每人3個”拼在一起,得到一串閃亮的算式“3×x”。但是中間這個乘號畢竟看來礙事,實在太像“x”了!在“3”與“x”一擠之下,消失無蹤,只剩下了更簡單明了的“3x”。
細看之下,這“3x”不光是數字符號,里面隱隱約約的,分明是許多蘋果。這時,空中飄浮著的“剩下2個蘋果”也飛來與“3x”連在一起,變成“3x+2”,正好落入地上的大籃筐中。
蘆果拍手:“太棒了,這不就是拿來分的那些蘋果的總數嗎?”
大家轉頭再看右邊的幼兒園區域,里面也同樣先是變化出一個字母式“4x”,然后空中虛幻的那5個蘋果投過來,直陷入到“4x”中,把“4x”給掏了一個小孔出來。
南瓜老師評論說:“這說明缺少的這5個蘋果,是要從4x里減去的,然后才能得到……”
得到的是什么呢?接下來的一幕已經很明顯了,“4x-5”同樣落入了地上的大籃筐中,果然同樣能表示原來的蘋果總數。
既然都表示同樣的數量,那這兩個算式當然是相等的,中間一個長長的等號生長出來,把它們連在了一起。仔細一看,真有趣呀,這等號其實是個扁擔。
有算式,又以等號連接,那方程就已經呈現在大家面前了:3x+2=4x-
5。
至于這個方程怎么解,那就是下一步的事了。
茄子老師很高興,他揮舞著手里的寫字板:“我要回到班上告訴學生,其實寫設句很簡單,最基本的辦法是問題問什么,設句就設什么。”
蘆果望著茄子老師走出大廳的身影,轉過來朝南瓜老師拱了拱手:“您雖然負責的是招生教務,但我發現您對數量很熟悉呢。”
南瓜老師不好意思地微微紅了臉:“哪里哪里,我之前是很喜歡研究代數方程的,但為了更多人才能夠進來學習,我就負責守門招人了。其實,白校長是很歡迎你們來的,但是黑……嘿嘿,也有人是不希望你們來的。你們知道嗎?”
這一番話讓蘆果和青鳥愣住了。
青鳥請你漫游數題國
在這一集故事中,我們見到了一道很基本的“盈虧問題”,其中“剩余2個”“缺少5個”有時會特意換一種更隱蔽的、拐彎抹角的說法。例如“每人3個,剩余2個”,可以說成“剩下的蘋果再添1個,又夠分給1位小朋友”。這兩種說法你能理解嗎?“缺少5個”又有什么不同的說法呢?
蘆果和你對答案
上期答案:在我們解方程的時候,要寫“解”字。而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題時,同樣要先寫“解”字,這可以認為是一步。然后,我們要寫“冒號”和“設”字,這就是第二步與第三步呀。或許你覺得寫“冒號”不算一步,但在故事中,還真是“壓倒”了不明就里的“對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