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春波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地鐵建設事業的發展如火如茶,各個城市內部不管是地鐵項目的數量還是規模都在逐年增加。風險預警措施在地鐵項目建設中的應用,可以幫助安全管理人員采集項目內部應力應變監測數據,通過有線網絡或者無線網絡將數據傳導到計算機監控系統中進行處理,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文章詳細分析了地鐵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相關措施。
關鍵詞: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風險預警
地鐵項目大多為地下結構工程,其具體施工過程復雜程度非常高且周期較長,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必將面臨多種風險,如果風險爆發就會對項目 安全、質量工期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在地鐵項目施工過程中,必須重 視安全管理工作,在系統、科學的理論指導下,結合施工具體情況制定出 合理的風險預警機制,且能夠保證制度被嚴格執行,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 地鐵施工的安全性。
一、地鐵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項目安全保障體系
安全生產是施工企業永恒的主題,特別是對于地鐵隧道大多會穿越城市房屋、道路、各類管網以及一些特殊地質,安全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必 須牢固樹立全員的"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嚴格執行發布的有關施工技術安全規則及施工保證安全的有關規定和規則。
成立安全管理組織機構
項目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安全領導小組,對本工程項目安全全 面負責。項目部設安全總監、安質部長、專職安全員,各分包隊伍設專職(兼職)安全員,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和"管生產的必須抓安全" 的原則,根據工程施工特點,制定各項安全措施,確保施工生產的安全。
安全保證體系
建立項目部、分包隊伍和施工班主的三級安全體系,嚴格運行各項制度,系統管理,保證令行禁止。
安全保證措施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構和安全工作規章制度。成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建立健全安全保證體系,領導牽頭,全員參加,安全總監具體負責, 組織實施對該項目的安全管理,保證工程安全貫徹貫穿施工全過程。
加強安全生產教育,提高全員安全意識。重點進行四個方面的教育,即主人翁責任感和安全第一的教育;安全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教育, 工程開工前要組織項目全體人員認真學習《施工作業安全控制實施細則》等安全生產規定及其它安全施工常識;遵守規程制度和崗位標準化作業的教育;文明施工的教育,同時開展安全檢查評比競賽活動,激發全員安全生產的自覺性。
根據工程特點,建立安全崗位責任制,逐級簽訂安全生產包保 責任狀,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二)從合同管理方面人手
項目部在簽訂合同之前,要充分考慮到如何管控分包隊伍按照自己的方案、安全、質量、進度、環保等要求去實施。與分包隊伍簽訂的合同要明確安全、質量責任及發生事故后的責任處理辦法及規定。
(三)從規范施工方案人手
隧道施工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技術交底中規定的施工方法和施工順序進行。嚴格執行報檢制度,不得越級直接向監理工程師報檢。現場施工管理人員不得有只要監理同意進行下到工序,就可以進行下到工序施工的思想。現場管理人員要首先進行自檢,根據施工技術規范和圖紙等檢查那些施工質量薄弱,容易出錯,發生質量事故后對安全影響比較大的部位進行重點檢查。隧道監控量測必須按施工方案實施,不能弄虛作假。測量人員在監控量測過程中發現的不正常現象要及時上報上級管理部門, 上級管理部門要及時做出預警措施。
(四)做好監督檢查
安全生產監督檢查的主要目的是糾正違法行為,排除事故隱患,實現 安全生產。項目部安全生產監督檢查人員應當忠于職守、堅持原則、秉公執法。在監督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應當責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隱患整改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責令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責令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隱患排除后,經審查同意方可恢復生產經營或使用。
二、風險預警措施
(一)優化施工技術管理模式
我國地鐵作業企業內一般都具有作業技術以及管理機制產生脫節的情況,讓我國作業安全管理以及風險警報管控的整個的能力都較低,為了優化這樣的情況,作業實施的企業在平時運轉的時候,需要明確管理的實質, 制定對應的管理計劃以及舉措,完善科學管理方式。首先就要吸納或培養 優質的人才,提升企業內的安全管理能力。無論是全新的作業技術或是作 業步驟,都會對應全新的安全管理標準,從而唯有管理者全面掌握了這些要求,知道了安全準則,才可以確保技術管理工作有序開展。其次提升技術管理能力,提高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意識,保證其了解自己工作的重要程度。對于新的技術的使用要對全員進行培訓指導,提升技術使用效果和安 全性,鼓舞工作者在現實的工作之中逐漸的創新和提高,增強技術革新, 探尋新技術以及管理工作的融合點,高效提升地鐵項目作業品質以及效率。
(二)引進先進施工設備、工藝技術
該項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方對于安全作業風險的防范能力。如在隧道施工中盡量使用 TBM(盾構),安全系數更高,施工效率更高,可以充分滿足施工要求;在隧道監測中采用全自動監測設備,不但綠色安全,且可以 24 小時不間斷監測,提高安全預警。
(三)構建安全管理與風險預警模型
一般來說,所構建的風險預警模型必須要符合工程的實際狀況。也就是說,在構建模型時,必須要充分地結合已監測到的各類信息。同時,還要合理地運用數據采集層、數據庫層和數據訪問層,這三層不同的系統結構。數據采集層就是將所獲取的所有信息經過整合之后,最終錄人數據庫當中。而數據庫就是將之前錄人的所有信息進行分類儲存,之后利用信息化、科技化技術對已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與合并,并最終實現對風險進行預警的效果。數據訪問層就是將處理過后的數據信息,以可視化的形式展現在管理人員面前。之后,再利用 CIs 技術直接提取出各類報警信息,從而為后續的安全處理工作提供條件和便利。當然,也只有將這三層系統結構進行有效地結合,才能夠真正地確保預警信息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結束語:隨著國家建設施工行業的不斷發展,交通運輸行業在我國經 濟發展過程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道路施工的質量會直接影響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所以,施工企業必須加強工程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 積極引進預警措施,消除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發生的因素。雖然地鐵隧道工程施工過程中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但是如果做好勘查,消除隱患發生的 誘因并加強管理,可以規避施工過程中的風險,提高地鐵隧道項目施工過 程中的安全性,保障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促進地鐵建設行業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聯鋒. 隧道施工安全風險與施工管理研究[J]. 工程技術研究,2019(23): 159-160
[2]丁烈云.周誠.復雜環境下地鐵施工安全風險自動識別與預警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 .2019(12):85~93.
[3]丁烈云.吳賢國.駱漢賓.付菲菲.地鐵工程施工安全評價標準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 .2019(11):121~127.
[4]張聯鋒. 隧道施工安全風險與施工管理研究[J]. 工程技術研究,2020(23): 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