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芳,金 健
(1.山西省公路局 長治分局,山西 長治 046000;2荊門市漳河新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湖北 荊門 448000)
依托工程橋梁為(120+210+120)m全預應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橋,全長450 m,主橋平面位于直線上,橋面橫坡為2%,縱坡為人字坡,坡度分別為2.45%和-2.45%。主橋橋面寬38 m,墩頂梁高6.8 m,跨中梁高3.3 m,梁底曲線采用1.8次拋物線。墩頂0號塊梁長20.0 m,懸澆梁段數及梁段長度從根部至跨中分別為:4×3.5 m、20×4.0 m,累計懸臂總長104 m;第13孔和邊跨合攏段長2.0 m,邊跨現澆段梁長13.9 m。主塔設置在橋面中分帶內,設計為矩形截面鋼筋混凝土結構,橫橋向寬2.5 m,順橋向寬6~4 m,塔身在橫橋向側面塔中刻深0.3 m、寬0.7~2 m的景觀槽口,塔柱四角設0.3×0.3 m倒角。主塔高32.9 m,其中塔頂高0.9 m為裝飾段,四側向中間斜切,形成尖角。斜拉索采用無黏結PE鍍鋅鋼絞線,單股鋼絞線直徑15.24 cm,標準強度fpk=1 860 MPa,單根斜拉索規格為55-ΦS15.2,采用拉索群錨錨固體系。斜拉索為雙索面,布置在主梁的中央分隔帶處。塔根兩側無索區長度為70 m,第13孔無索區長度為20 m,邊跨無索區長24.9 m,梁上索距4.0 m,塔上索距0.8 m,斜拉索在塔頂的錨固采用分絲管錨固結構。全橋共64根斜拉索。
主橋整幅橋面寬38 m,橫向布置為:2 m(人行道板)+2.5 m(非機動車道)+0.5 m(護欄)+12.5 m(行車道)+3 m(中央分隔帶)+12.5 m(行車道)+0.5 m(護欄)+2.5 m(非機動車道)+2 m(人行道板)。設計荷載等級:城市-A級。
橋型布置圖見圖1,橋梁標準斷面見圖2。

圖1 橋型布置圖(單位:cm)

圖2 橫斷面布置圖(單位:cm)
根據橋型結構圖,采用midas civil結構分析軟件采用桿系單元[1]建立結構仿真計算模型,見圖3。全橋結構共離散為293個節點,292個單元。主塔、主梁采用梁單元模擬,斜拉索采用桁架單元模擬。該矮塔斜拉橋為塔梁固結體系,主塔與主梁采用剛性固結;梁端及塔柱處主梁梁底設支座,支座采用彈性連接模擬。

圖3 有限元模型
矮塔斜拉橋靜力性能評價指標主要為主梁彎矩、撓度及斜拉索索力,經計算分析,設計荷載作用下主梁最大正彎矩位于邊跨0.4L截面附近,為82 242 kN·m,最大負彎矩位于塔柱附近主梁,為-123 859 kN·m,最大撓度位于中跨跨中截面,為134 mm,斜拉索索力最大增量位于跨中16號斜拉索,為337 kN。矮塔斜拉橋動力性能評價指標主要為結構前九階頻率、振型、阻尼比。
根據以上分析結果,對該矮塔斜拉橋擬定了6種靜力試驗工況:
a)CS1 第1孔0.4L截面正彎矩中載工況。
b)CS2 第1孔0.4L截面正彎矩偏載工況。
c)CS3 第2孔跨中截面正彎矩中載工況。
d)CS4 第2孔跨中截面正彎矩偏載工況。
e)CS5 1號墩附近截面負彎矩中載工況。
f)CS6 1號墩附近截面負彎矩偏載工況。
車輛橫向加載位置以車道數控制橫截面車輛數量,該橋為雙向六車道,因此橫向采用6輛車布置,如圖4所示。圖4為中載加載工況對應的橫斷面布置,偏載時按照偏向一側,距離人行道邊緣或中間分隔帶邊緣50 cm控制。根據影響線加載及試驗控制加載效率,確定各個靜力試驗工況縱向有效加載位置,見圖5;經計算確定該次試驗需要加載車最多的工況為24輛總重為320 kN的三軸重車。由圖5a,工況CS1和工況CS2車縱向間距為25 m,控制截面距離主塔中心線72 m,共需18輛車;由圖5b,工況CS3和工況CS4車縱向間距為25 m,控制截面距離主塔中心線105 m,共需18輛車;由圖5c,工況CS5和工況CS6一側車隊后軸距塔柱中心44 m,中跨側車縱向間距為23 m,控制截面距離主塔中心線65 m,共需24輛車。

圖4 車輛橫向布置-以中載為例(單位:cm)

圖5 車輛縱向布置(單位:cm)
表1為工況CS1~工況CS6,各試驗工況對應的控制指標加載效率。由表1可知,加載效率范圍為0.854~0.987,均大于0.85,可作為靜力性能評價工況。

表1 各控制指標試驗效率
靜力測試指標主要包括邊跨0.4L及中跨跨中截面撓度和應變[2]、1號墩附近主梁截面應變、跨中16號拉索索力;撓度測點位于橋面,共4個撓度測點,應變測點位于箱梁內部,共14個應變測點,見圖6。

圖6 測點布置示意圖
圖7和圖8分別為工況CS3、CS4對應的撓度靜力測試結果。由圖可知,橋梁跨中中載、偏載靜力試驗工況下,理論撓度和實測撓度變化規律較為吻合,但實測值小于理論值,工況CS4理論最大撓度134 mm,實測116 mm,偏安全。

圖7 工況CS3撓度測試結果

圖8 工況CS4撓度測試結果
圖9和圖10分別為工況CS1、CS5對應的應變靜力測試結果。由圖可知,邊跨0.4L截面主梁、1號墩附近主梁中載靜力試驗工況下,理論應變和實測應變變化規律較為吻合,但實測值小于理論值,工況CS1理論最大拉應變100 με,實測65 με;工況CS5理論最大壓應變32 με,實測27 με,實測小于理論偏安全。16號拉索理論最大索力增量337 kN,實測255 kN,結構靜力性能較好。

圖9 工況CS1應變測試結果

圖10 工況CS5應變測試結果
矮塔斜拉橋動力性能評價指標主要為結構前九階頻率、振型、阻尼比。該文根據依托工程結構特點,在靜力分析的基礎上,建立動力分析模型,對結構前九階理論振型進行計算,根據理論振型分布特點進行動力測點布設,根據振型布設測點,測點應布置在試驗跨振幅較大的位置,測點布置示意圖見圖11。為檢測該橋的動力特性,對主橋進行跑車試驗。

圖11 主橋動載測點布置圖
表2為模態測試結果。由表可知,該橋實測各階振型明顯,且各階振動頻率實測均大于理論計算值,頻率比變化范圍1.04~1.78,結構實際剛度大于計算剛度。通常橋梁結構的阻尼比在0.01~0.08之間,實測阻尼比為0.013~0.062,表明橋梁剛度較好。

表2 動力測試結果
圖12和圖13為典型模態測試圖,其中圖12為第三階模態,圖13為第六階模態。由圖可知,結構振型規律較好,且與理論振型吻合,結構動力性能較好。

圖12 實測三階模態

圖13 實測六階模態
對依托工程(120+210+120)m大跨度矮塔斜拉橋靜動力性能進行評價,靜力試驗結果表明,靜力試驗加載效率范圍為0.854~0.987,均大于0.85,加載效果明顯;各控制截面變形規律與理論一致,撓度測點彈性最大值為116 mm,校驗系數在0.633~0.870范圍,主要應變測點實測最大值為94 με,校驗系數在0.600~0.885范圍,小于1故安全;理論最大索力增量337 kN,實測255 kN,結構靜力性能較好。動力測試結果表明,實測各階振型明顯,且各階振動頻率實測均大于理論計算值,頻率比變化范圍1.04~1.78,結構實際剛度大于計算剛度。通常橋梁結構的阻尼比在0.01~0.08之間,實測阻尼比為0.013~0.062,橋梁動力性能較好。該文靜動力評價方法,可為該橋型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