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大慶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大慶這座新興工業城市獨樹一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已經深深熔鑄大慶人的血液和靈魂。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大慶市擦亮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城市符號,弘揚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這面旗幟更紅更艷、高高飄揚。

大慶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開展“誅雀行動”
銘記領袖囑托,“融化”大慶政治基因。把習近平總書記“大慶就是全國的標桿和旗幟,大慶精神激勵著工業戰線廣大干部群眾奮發有為”的激勵鞭策和致大慶油田發現60 周年賀信的殷切囑托,作為大慶轉型發展的根本遵循,大力弘揚踐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自覺和舉旗幟、當標桿的行動自覺。融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圍繞打造世界著名的石油和化工城市,全力打好油田提質增效攻堅戰,落實“氣化龍江”大慶節點項目,提升“油頭化尾”產業能級,以建設“百年油田”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擔當大慶責任、貢獻大慶力量。融入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發揚石油會戰時期“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創業精神,圍繞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頭五尾”,進一步重構產業、重組要素、重聚動能、重塑環境,奮力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融入社會治理體系,堅持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融入行政管理、行業規范,融入村規民約、市民公約、學生守則,強化制度約束和實踐養成,貫穿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各領域,努力打造市域治理現代化示范城市。
用活紅色資源,“內化”大慶光榮傳統。創新學習教育方法,釋放紅色資源活力,推動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進一步入腦入心、走深走實。注重教育感悟,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編印《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國民教育體系用書》《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學習讀本》《大慶精神理性透視》等學習讀物,深化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進機關、進農村、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絡“六進”工程,組織開展“理響百湖·百人宣講千個故事”紅色主題宣講620 余場次,推動全民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再學習再教育,賡續紅色基因。注重基地感懷,發揮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大慶石油館等黨史教育基地以及“地窨子”“創業莊”等石油會戰遺跡作用,舉辦“輝煌的典范”主題展覽、“文物物語”專題展播、紅色電影放映等活動,累計組織集體參觀學習8200 余場次34 萬人次。注重文藝感染,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文化特質和內涵魅力融入文藝創作,編排音樂劇《鐵·人》《鐵人在非洲》、話劇《地質師》、電視劇《奠基者》、電影《鐵人王進喜》、紀錄片《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楷模——鐵人王進喜》等精品佳作,組織開展“慶百年華誕·舞動百湖城”廣場舞展演、“滿懷深情望北京”石油歌曲主題音樂會、“百名·百幅”書法美術作品展、“百湖百姓音樂會”等系列群眾性文化活動,激發干部群眾愛黨愛國熱情。注重典型感召,全面掀起“鐵人”王進喜、石油會戰“五面紅旗”、“鋼鐵鉆井隊”1205 隊、“新時期鐵人”改革先鋒王啟民、“大慶新鐵人”李新民等老典型先進事跡學習熱潮,廣泛宣傳“鐵人式好干部”、新時代“引領大慶”先進人物、龍江最美石油人、全民創業標兵等360 余名新時代典型感人故事,傳承榜樣精神,當好鐵人后代。注重實踐感知,堅持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作為群眾入黨、青年入團、少年入隊、員工入職、新生入學的“第一課”,總結提煉“鐵人語錄”式的經典格言,組織開展“講鐵人、學鐵人、做鐵人”等主題實踐活動,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內化于心、融入血脈。

大慶創排話劇《地質師》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大慶市直屬機關第三小學在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前開展“童心向黨”主題教育活動
迸發奮進力量,“轉化”大慶核心價值。把弘揚踐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體現在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社會治理各方面,貫穿于爭當排頭兵、建設新大慶的全過程,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與時俱進。在趕考迎考中弘揚踐行,拿出老一輩石油人學“兩論”的勁頭,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二分法”推進,開啟爭當排頭兵、建設新大慶和油田頁巖油新會戰,力促大慶經濟在新發展格局框架下活力盡放,確保高質量轉型振興行穩致遠。在為民惠民中弘揚踐行,以“干工作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的責任感肩負使命,秉持“以人民為中心”導向,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13 個,梳理解決老舊小區改造、看病難看病貴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997 個,113 項市級“辦實事”臺賬已完成18 項,“七一”前可完成63項,占比55.8%。開展以“樹標桿建功新時代舉旗幟奮進迎百年”為主題的崗位建功實踐活動,每個黨委至少解決一件難事、黨支部至少辦一件實事、每名黨員每季度至少參加一次志愿服務活動,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開展“誅雀行動”,累計止損6000 余萬元;肇源縣新改建農村安全工程162 處,“放心水”潤澤全縣33.9萬人;大同區通過“云平臺”發起志愿服務活動1774 次,服務總時長2.8 萬小時。在創新創業中弘揚踐行,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要求,堅持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中汲取創新創業動力,大膽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和觀念束縛,加速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五鏈融合”,打通市場主體生成和科技成果轉化通道,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推行重點項目建設“五制服務”,企業開辦和“60 小”行業審批實現“一窗”“一次”“一日辦結”,大慶在東北三省營商環境評價中排名地級城市第1位。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寶貴精神歷久彌堅。大慶市聚焦“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堅持用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重要組成部分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鑄魂育人,構筑新時代精神高地、續寫新時代大慶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