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 逸
“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抗日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14年的艱苦斗爭。東北抗日聯軍共有11個軍,陳榮久是第七軍的第一任軍長。1937年3月,陳榮久在饒河縣小南河天津班的戰斗中英勇犧牲,時年33歲。
1904年,陳榮久出生在黑龍江省寧安縣東京城三家村一個雇農家庭,少年時家境貧窮,樸素的階級意識在他心里種下反抗的種子。1927年,陳榮久參加了東北軍,在東北軍第二十一混成旅騎兵第二營第七連當兵。“九一八事變”后,日本關東軍于1932年2月沿吉敦鐵路線展開清剿,陳榮久所在連連長決定投降日軍。陳榮久和一些主張抗日的愛國士兵義憤填膺,當夜繳了連長的槍,宣布七連舉旗抗日。他們加入救國軍,被編為新編第五連,陳榮久被公舉為連長。這個連隊在寧安、海林、穆棱等地堅持抗日斗爭,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1932年,救國軍、自衛軍、護路軍三支部隊在吉東地區十余縣活動,在敵人的軍事進攻和政治誘降下,被各個擊破。危急關頭,陳榮久在士兵中疾呼:“我們要堅持斗爭,決不投降,就是剩下一個人也要堅決抗日到底!”他的抗日決心,他的凜然大義讓他在士兵中贏得了更高的威望。1933年2月,他率隊加入李延祿領導的東北抗日救國游擊軍,被任命為軍部副官。他協助李延祿指揮了二道河子、東京城、馬蓮河的戰斗,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每次戰斗,陳榮久都身先士卒,沖鋒陷陣,被稱為“魁武將軍”。3月1日,部隊在八道河子與400 多名日偽軍遭遇。戰斗中,日偽軍攜6門山炮展開襲擊,李延祿下令收集子彈組成敢死隊。陳榮久挺身而出,率領敢死隊勇猛出擊,擊斃日軍官兵37 人,繳獲了槍支彈藥。5月3日晚,他率隊在夜色掩護下,急行軍奔襲穆棱縣陳家嶺車站,全殲守敵。

陳榮久畫像 (資料圖)
1933年4月,救國游擊軍轉赴密山地區活動。之前,陳榮久協助軍部領導向山林隊頭目講解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訂立了聯合作戰的協定,擴大了抗日武裝。黨的教育使陳榮久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團結一切抗日力量,打擊敵人,收復東北失地。7月中旬,陳榮久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陳榮久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中不懈學習,在實戰中鉆研軍事理論,逐漸成長為一名英勇善戰的優秀指揮員。7月下旬,救國游擊軍改編為東北人民抗日革命軍。1934年春節前夕,軍長李延祿進關尋求各界抗日援助,部隊交由陳榮久和一團團長楊泰和共同指揮,陳榮久代理第四軍政委職務。兩人率部與日軍作戰50 余次,斃敵100 余人,偽軍警紛紛嘩變。同年秋,陳榮久被派往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
1936年7月,陳榮久完成學業回國。帶著黨交給他的重任,赴饒河改組下江特委,并組建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他由交通員于吉東引路,日夜兼程穿過三江平原、翻越完達山,9月15日在大佳河西溝召開會議,改組特委;11月15日,在關門嘴子和文登崗之間石頭窩子嶺后召集干部會議,以原抗聯第四軍第二師為基礎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正式成立,陳榮久任軍長兼第一師師長。第七軍成立后,短短幾個月便取得一些戰斗的勝利,打擊了日偽當局妄圖迅速剿滅抗聯的猖狂氣焰。
1937年初,敵人對游擊區和抗聯第七軍進行春季“討伐”,妄圖消滅這支新成立的抗聯軍隊。為粉碎敵人的企圖,3月初,陳榮久在暴馬頂子密營召開會議,決定拔掉對第七軍危害甚大的駐西林子的日特機關“饒河地方治安工作組”,并擬在天津班召開山林隊首領會議。已經投敵的軍部秘書羅英主動要求給各山林隊送信,暗中將我軍計劃泄露給敵人。

陳榮久烈士紀念碑 (資料圖)
3月4日夜,七軍參謀長崔石泉按計劃率隊包圍了西林子,但部隊行動已被敵人掌握。戰斗打響后,敵人防守甚嚴,火力很猛。崔石泉考慮到不能強攻,命令部隊撤出戰斗,向小南河天津班轉移。陳榮久得知后,決定在天津班附近山崗設埋伏,殲滅追兵。
3月6日下午,饒河日本參事官大穗久雄率200 余日軍和偽軍進入伏擊圈。激烈的戰斗持續了3 個多小時,敵人開始撤退。正當抗聯戰士準備組織沖鋒時,饒河200 多偽軍從背后沖上來,戰斗打到下午6 點。抗聯第七軍在腹背受敵、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擊斃日本參事官大穗久雄,打死打傷日偽軍30余人。陳榮久負傷指揮部隊轉移,邊打邊撤,在掩護部隊轉移途中,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幾天后,第七軍派人把陳榮久的遺體安葬在天津班附近山崗上。
1982年,饒河縣人民政府在英雄犧牲40多年后找到他的犧牲地。1997年,在饒河烈士陵園建立了陳榮久烈士紀念碑,上面鐫刻著“抗日聯軍第七軍軍長陳榮久烈士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