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倩儀
女兒聶天翔為在太空上過生日的父親唱生日祝福歌
聶海勝于1964年9月出生在湖北棗陽楊垱鎮的一個小村莊里,家境貧寒,生活拮據。但從小聶海勝學習就十分刻苦,成績優異,尤其是數學和體育,總是遙遙領先。
初中畢業后,聶海勝順利考上了重點高中,當時整個鎮上只有兩個人考上高中,可惜父母卻付不起學費。聶海勝是個很倔強的人,認準的目標一定要達到,父母拿不出錢,他就利用假期去搬木材、裝茶葉、下地干活,賺取學費。進入高中后,聶海勝的成績依然名列前茅,每當遇到難題,他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
1983年3月,空軍部隊到學校招收飛行員,經過嚴格的篩選后,全校一共有4個人被選中,聶海勝便是其中之一。聶海勝興奮地對母親說:“從小我就夢想著飛上天,現在我的夢想終于實現了。到了部隊當飛行員后,我的生活費全部由國家承擔,這樣一來,就能減輕家里的負擔了。”從此,聶海勝認認真真地投入到飛行工作中去了。
1989年,經人介紹,聶海勝認識了比他小兩歲的聶捷琳。聶捷琳出生于一個干部家庭,是部隊醫院的護士。聶海勝第一眼看到聶捷琳,便對她頗有好感,覺得她目光清澈,嫻靜優雅,氣質不俗。兩人見過幾次面后,聶海勝就鼓起勇氣對聶捷琳說:“你不覺得咱倆很有緣嗎?咱們都姓聶,以后孩子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還有啊,你的名字里有個‘捷字,有捷報、捷音的意思,我的名字里有個‘勝字,有勝利、戰勝的意思,組合起來就是捷勝歸來,天生的一對呀!”聶捷琳被他逗樂了。
此后,聶海勝一有空就去找聶捷琳,跟她講述自己的飛行趣事。慢慢地,聶捷琳也愛上了這個睿智又陽光的男人。
1990年,兩人就結婚了。1992年5月,他們的女兒出生,因熱愛飛行,聶海勝給女兒取名為聶天翔。一家三口過著平靜安穩的生活。
直到1998年1月,中國第一個航天員大隊在北京航天城宣告成立。聶海勝躍躍欲試,他想去參加第一批宇航員的選拔。聶捷琳卻堅決反對:“不行,不能去。”一想到航天,她就想起1986年“挑戰者”號的航天事故,升空70多秒后那驚心動魄的一炸,她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自己的丈夫去冒險。
聶海勝卻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他便瞞著妻子,偷偷去參加了選拔。結果,他憑借良好的體質和優秀的飛行能力,在參選的1506名飛行員中勝出,最終成為14名航天員中的一員。當部隊來做家訪,詢問聶捷琳是否同意讓聶海勝去做宇航員時,聶捷琳才知道丈夫背著自己去參加選拔了。
聶捷琳十分生氣,不管聶海勝如何使眼色,聶捷琳始終不肯松口說同意。部隊的工作人員只好說,再給他們一些時間,讓他們想通了再給部隊打電話。
等部隊的工作人員一走,夫妻倆就大聲爭吵起來。這是這對恩愛夫妻第一次吵架。聶捷琳堅決地說:“我不同意,反正我不讓你去北京,不準你當宇航員!”誰知,聶海勝也毫不讓步:“你可以不去北京,但我要去。”聶捷琳見丈夫態度堅決,一氣之下,高聲說:“如果你堅持要當宇航員,那我們就離婚。”聶海勝一下子愣住了,他自然舍不得愛妻,但也同樣舍不得航天員的職業。他也高聲說:“我堅決不離婚,我也一定要去北京當宇航員。”
為了避免夫妻矛盾激化,聶海勝選擇暫時回避這個話題。
此后的每一天,聶海勝不再談論做宇航員的事,而是陪著妻子做飯、澆花、散步,對妻子溫言軟語。一個月后的周末,平常沒空陪妻子逛街的聶海勝主動提出陪她逛街,晚上又帶妻子到飯館里吃飯。
看到聶捷琳露出開心的笑容,聶海勝趁機說道:“老婆,我從小就想上天,所以當了飛行員。現在又遇到一個可以探索宇宙的機會,真的不容易啊!而且,現在科技很發達,就算飛上太空也是很安全的……”聶捷琳終于意識到,當宇航員是丈夫一生中最大的夢想,實在不該阻止他。
在聶海勝的軟磨硬泡下,聶捷琳總算點頭了。妻子點頭的同時,聶海勝也掏出了手機,立即撥通部隊領導的電話……
聶捷琳感慨地說:“哎,我怎么覺得中了你的圈套呀?”聶海勝嘿嘿一笑:“感謝夫人的支持。”
在聶海勝成為宇航員后,聶捷琳帶著女兒一起遷到北京居住。從那以后,聶海勝的工作更加忙碌和艱辛了。
有一次,一家三口正在吃飯的時候,聶海勝突然呆呆地說了一句:“好久沒有回老家了。”聶捷琳深知聶海勝的心思,他在擔心自己的母親。聶捷琳便說:“咱們在北京已經穩定下來,過幾天,我準備回老家把咱媽接來一起居住。”聶海勝驚喜不已,一個勁兒地說自己娶到了一位賢妻、一個知己。
因為聶海勝不常回家,聶捷琳一個人既要照顧老人,又要照顧孩子,非常辛苦。
女兒從小體弱多病,有一天夜里,外面下著傾盆大雨,女兒突然發高燒,體溫將近40度,身體還時不時地抽搐。聶捷琳急壞了,立即背起女兒趕往急診室,雨水和汗水把她全身都浸濕了。醫生看到她狼狽不堪的模樣,忍不住問道:“你丈夫怎么不來?”那一刻,聶捷琳難過不已,此時她多么渴望聶海勝就在自己身邊。
妻子聶捷琳迎接凱旋的聶海勝
有一次,許久未回家的聶海勝打電話來傾訴相思之情,還對妻子說:“你在家里有什么困難盡管跟我說,我來想辦法。”接著,聶海勝還告訴她,航天中心在組織宇航員親屬觀摩航天員訓練,聶捷琳可以去看望他。
聶捷琳聽后,欣然前往。她本想借此機會,好好對丈夫訴訴苦,但當她看完丈夫的訓練后,卻什么話也說不出來了,因為宇航員訓練的艱苦程度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
原來,宇航員的許多訓練科目都充滿了風險。他們在接受訓練時,場外會有救護車等候著。當她從顯示屏上看見聶海勝在高速運轉的離心機中,臉部肌肉被甩得嚴重變形時,眼淚就止不住地往下掉,她背過身去,不忍再看。
等到聶海勝訓練結束,完好地站在她面前時,她只是緊緊地抱住聶海勝,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在聶捷琳離開后,聶海勝又投入到緊張的訓練當中,他要為“神舟五號”宇航員的選拔而努力。為了做好丈夫事業的得力助手,她還自學航天醫學知識,看了很多相關資料,掌握了一些醫學常識。每當聶海勝訓練歸來,她都會為丈夫按摩,囑咐丈夫一些注意事項,讓他有個好身體和好心情。
幸福的一家三口
不久,“神舟五號”選拔的結果出來了,聶海勝入選首飛梯隊。他高興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妻子,但妻子卻說:“恭喜你,但你也要有思想準備,最后落選了也別失望,我看‘神舟六號航天員準有你。”
沒想到,聶捷琳就像個預言家一樣,聶海勝最終真的落選了,成了備份航天員,沒能執行“神舟五號”飛行任務。
兩年后,聶海勝終于得到了執行“神舟六號”飛行任務的機會。聶捷琳一方面替他感到高興,一方面又擔心他的安全和健康,只對他說了四個字:“萬事小心。”聶海勝也信心滿滿地對妻子說了四個字:“等我回來。”
2005年10月,“神舟六號”順利升空,全球矚目。就在聶海勝登上“神舟六號”的第二天,他在太空中度過了自己的41歲生日。那天晚上,聶捷琳和女兒在北京航天飛控中心與聶海勝連線,女兒為父親唱起了生日祝福歌,聶捷琳則在一旁輕輕鼓掌。身在太空的聶海勝收到這份甜蜜的祝福后,已然覺得自己是世間最幸福的人了。
在聶海勝執行任務的5天里,聶捷琳把家里的電視24小時都開著,生怕錯過任何一個與“神舟六號”有關的消息。飛船返回那天,當電視直播傳來聶海勝走出返回艙的畫面時,聶捷琳懸著的一顆心才徹底放下來,像個孩子一樣哭了起來。
執行完“神舟六號”的飛行任務后,聶海勝休息了一段時間。夫妻倆整天一起看報、做飯、閑聊。聶捷琳喜歡聽丈夫講述在太空上看到的美麗景象,她還問丈夫以后是不是不會再上太空了。
聶海勝卻一臉神往地說:“如果有機會,我還想再去。”聶捷琳明白,這是他畢生的夢想。
不過很快,聶海勝發現一件很不妙的事情,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新陳代謝功能不如以前了,體重也比以前增加了一些。體重超標會影響航天員的選拔,于是,聶捷琳提出了調節飲食、加大量運動的方法。
平時,聶海勝住在航天員公寓里,雙休日才回一趟家。只要聶海勝回家吃飯,聶捷琳就會買很多豆制品和少量的牛肉,堅決不買高脂肪的食品。清晨,一家三口就在航天城的公路上跑步。在全家人的努力下,聶海勝終于減掉了5公斤,此后一直保持67公斤的標準體重。女兒說:“為了幫爸爸減重,咱們全家人都成為‘運動員了。”
2013年4月,聶海勝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很多宇航員一生只有一次飛往太空的機會,而聶海勝卻憑借自己的實力,獲得了第二次飛天的機會。他加倍珍惜,積極參加訓練。而聶捷琳則照顧好家庭,不打擾丈夫,讓他安心訓練。
2013年6月11日至26日,聶海勝與航天員張曉光、王亞平一起搭乘神舟十號執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和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交會對接任務。這次的任務比上一次更難,時間也更長,聶捷琳雖然仍舊擔心丈夫,但顯然沒有第一次那么緊張了。她相信丈夫一定能圓滿完成任務,平安歸來。
終于,聶海勝不負眾望,順利完成任務。
本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聶海勝在訓練之余,一直加緊對航空知識的學習。聶海勝的英語底子較為薄弱,聶捷琳便敦促他抓緊時間學習英語。聶海勝一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妻子請教,妻子要是不懂,他就向女兒聶天翔請教。此時,他們的女兒已經是中國人民大學附中的優秀學生了,英語水平遠超父母。見父親如此好學,女兒也主動擔任起英語輔導員。
2021年春天,聶海勝在不懈的努力下,在妻女的協助和鼓勵下,獲得了上海交通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博士研究生學位。
因為有妻子對他全心全意的支持,聶海勝即使年過半百,在航天方面的實力也依然在不斷進步。2021年6月16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宣布,聶海勝擔任指令長,第三次執行飛天任務。臨行前,聶捷琳覺得丈夫就像是去出差一般,她說:“家里有我,你放心飛翔。”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等3名航天員順利進入太空。57歲的聶海勝三探蒼穹,成為了中國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航天員。這一切,都離不開家中賢妻聶捷琳的默默付出,聶海勝總說:“我的成績里,老婆占一半以上的功勞。”
責編/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