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超國

自2004年美國傳播學者拉爾夫·凱伊斯提出“后真相時代”概念以來,“后真相”就逐漸被人們認識和接受而變得熱起來。2016 年《牛津英語詞典》將“后真相”作為當年的年度詞匯收藏和發布。所謂“后真相”就是“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后真相”的特點突出表現在一是情感大于事實,二是消除事實是自媒體的常態。而這樣一個既存在著謊言和客觀事實,也存在著介于兩者之間的話語的第三種現實的時代就是“后真相時代”。“后真相時代”是以情緒扇動取代事實分析的時代,也是難以把握真相的時代。我們正處于這樣一個時代。
真相是個多面體,本身復雜無比,正如理查德·伯頓所言:“真相是散落成無數碎片的鏡子,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看到的一小片是完整的真相。”我們認清真相本來就不易,而又趕上“后真相時代”,“后真相”更復雜,事實已被情緒左右,報道也似乎讓位于宣傳,而且同一事件不同的版本,所述的過程結果都大相庭徑,魚龍混雜,真假難辨,讓人莫衷一是,不知何從。信還是不信,成為我們對信息判斷的最大難題。
但把握真相的能力既是衡量我們認知水平高低的標志,更是決定我們判斷事物能否作出符合事實的正確決策的基礎。如果我們對事物的真假都難以辨析,那還何談正確決策呢?所以,無論“后真相時代”的真相多么詭異,為了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作出符合實際的決策,我們都必須尋得識別真相的途徑,找到甄別真假的方法,特別是當真相被肢解、包裝、操縱、利用時,我們該如何透過迷霧,找到事物的本質,尋得真正的真相,這是我們畢生都需努力學習的事,因為真相于我們有著非同尋常的重要性。人生最重要的兩項本領就是識人和知事,能識人的好壞,會辨事的真假。
為什么我們難以獲得事物的真相?因為這個世界本身就非常復雜,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和了解微乎其微。人的認識又具有不可克服的局限。不用說別有用心去詮釋世界,即使虔誠地告訴別人自己眼里的世界,但因個人家庭出身、教育背景、成長環境、個性特征、時代因素、人生閱歷、立場方法、觀察視角等等因素不同,對同一事物的感知也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我一直認為,一切結論皆來自角度。這樣的情景下,“盲人摸象”的故事一定會發生。摸到耳朵的人說,大象像一把扇子;摸到象牙的人說,大象像一個煙斗;摸到鼻子的人說,大象像一根樹枝;摸到腹部的人說,大象像一面墻;摸到尾巴的人說,大象像一條繩子;摸到象腿的人說,大象像一根柱子。真可謂,事物的觀察呈現出你的版本、我的版本,還有一個真實的版本。人的認知的局限性,對所觀察的事物的描述就有天然的片面性。從一定程度上說,所有的認識都是片面的。當一個人強調某些部分的時候,其實是對其他部分的忽視。就像赫克托·麥克唐納在他的《后真相時代》一書中所說的那樣:“相機不會說謊……不過,你可以為同一場景拍下一千張不同的照片。”一張照片只能反映你想反映的畫面,而不是真實世界的全貌。你想全面表達,這似乎很難。
“后真相時代”的真相比過去時代的真相更為復雜,突出表現在過去生活在車馬的慢時代,信息的種類單一、數量有限,表達方式及傳播速度都顯得慢條斯理,最快的電報也是緊急之時所用,且所用花費不薄。而現在移動互聯網誕生,一部手機閱天下,人人都是自媒體,個個都能發出聲,信息鋪天蓋地。選擇項的增多只會增加選擇的難度。但若我們明白了“后真相時代”的真相都是競爭性真相,即“靈活的、選擇性的描述事物的真相”,掌握了“后真相時代”真相的分類,我們對信息的把握會變得容易一些。赫克托·麥克唐納曾對“后真相時代”的真相進行過分類和描述,他將其分為四類,分別是片面真相、主觀真相、人造真相、未知真相。
片面真相。這類真相基本陳述是真實的,但表達的真相并不完整。這是因為即使是一個最為簡單平凡的主題也非常復雜,而當用語言文字表述時就會顯得更復雜。人類語言的抽象性與事物狀態的具體性,加之表述者對語言運用的掌握和接受者對語言理解的差異,使任何一種表達和理解都難達到無縫對接的精準。真相的片面性是我們無法回避的溝通特點。通常我們對某一事物或事件的理解,會先了解這一事物或事件的背景,離開了背景我們根本無法去理解事物或事件。但背景卻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描述方式。統計量和其他數字是競爭性真相的豐富來源,因為很多人有時并不知道采集這些數據的方法和渠道,更難理解這些數字代表的含義。人類大都喜歡以講故事的方法作為溝通的主要形式,講述者通常會講述自己最感興趣,可能并不是故事最主要的部分,遺漏許多相關細節就成為必然。片面真相多會誤導我們對歷史的理解。
主觀真相。當一個人對一件事物斷定對與錯、是與非、贊同和反對,表明自己的價值主張時,表述的是主觀真相。事物本身只是一種存在,哪有對錯之分或是非之別,只是人類將事物涂上道德色彩后,對錯或是非才由此產生。可想而知,主觀真相帶有明顯的主觀性,受一個人道德水準、價值傾向、立世準則的左右。但這種真相是可以改變的,理解如何改變某人的主觀真相可能是理解如何說服他們作出改變的關鍵。理解了主觀真相,才會明白為什么有的人為了某種主義和信仰,愿意作出犧牲,甚至包括生命。正如赫克托·麥克唐納所說:“人們會為誰對誰錯而斗爭,會為了自己的愿望在碎玻璃上爬行,會排著長隊購買昂貴的產品。”人是社會性動物,每個人都難逃政治性。
人造真相。人們靠語言的靈活性,套用適合自己的定義,根據自己的意愿改變語言的含義,對某一事物進行命名或定義,以此決定它們的成敗,這便是人造真相。名字和定義都是人造的,用新的名字和定義迎合個人目的的溝通者實際上是在打造新的真相。人類善于打造抽象事物,如貨幣、公司、政治實體和品牌。由于這些社會建構是人類的發明,所以人造真相是一種很容易修改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