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
摘要:隨著國內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需求量明顯提升,而高等院校作為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理應肩負起為社會發展培養具備創新能力與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這一重任。高校工作室育人模式與雙創教育理念不謀而合,是雙創育人活動開展的必然選擇。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在高校工作室開展雙創型人才培養的實踐策略,供廣大教育界同仁參考。
關鍵詞:高校教育;雙創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策略分析
引言:眾所周知,創新能力與創業能力都是社會應用型人才必備素質,在應用型人才供不應求的背景下,高等院校雙創教育也因此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與高度關注。在雙創教育理念引領下開展工作室教學,可以顯著提升高等院校素質教育成效,使雙創教育變得更加多元化、更加立體化,構建學生發展所需的職業性環境,促進高校學生雙創能力提升與綜合素質的提高。為此,高等院校應當秉承雙創育人理念,創新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核心目標,不斷提升教學效果,促進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發展,早日成為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一、工作室雙創人才培養模式
(一)通用型工作室
通常而言,工作室應當由具備專業素質的教師作為核心主導,而工作室當中的學生則作為工作室模式的受益者與核心主體。工作室主要接收來自社會、學校以及合作企業的相關項目,由指導教師對學生展開系統培訓。這些項目可以作為核心教育內容與主要工作任務,通過此類實踐活動來助力學生掌握實踐能力與各項技能,從而更好地應對社會需求,逐漸成長為社會型人才。長此以往,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能力,提升自身與所學專業崗位的契合程度,勝任專業崗位工作,在為自身謀取良好發展前景的同時,也為企業發展、國家整體發展提供基礎助力[1]。對于通用型工作室而言,其覆蓋范圍較小、學生數量相對較少,且素質較高學生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并且教育人員可以運用各種靈活多變的方式來對學生展開針對性指導,因此,通用型工作室受到廣大學生群體與教師群體的青睞[2]。
(二)雙創型工作室
雙創新工作室與通用型工作室有著些許區別,其中主要區別在于雙創工作室主要以學生所學專業為指導方向,學生擁有共同的成長任務,同一項目參與學生數量沒有過多限制,這種雙創新工作室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同一專業學生在同一任務當中展開合作學習與討論學習。除此之外,雙創工作室的實踐任務與實踐項目與通用型工作室有所區別,更加局限于學生所學專業,因此項目內容應當由專業決定,不宜由工作室自行選擇,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來安排。在項目開展期間,相關指導教師處于輔助教育地位,只需對學生展開簡單的指導,教會學生設備操作方法,其余由學生自主完成,因此相較于通用型工作室,雙創型工作室為學生預留充分的自主發展空間,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與雙創能力的激發。隨著雙創工作室的日漸開展,工作室也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平臺以及雙創教育平臺,并且出臺相應的保障制度,雙創工作室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對未來工作環境充滿憧憬,并且逐漸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3]。
二、雙創人才培養視野下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現存問題
(一)欠缺完善的雙創人才培養體系
雙創教育是一項具備專業化特征、系統化特征的優質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在實踐環節需要結合專業課程體系以及雙創教育體系來展開錘煉,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積累以及雙創教育人才支持,才可以有效發揮雙創教育成效。就目前而言,多數院校開展雙創教育活動并不理想,與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無法做到充分融合,形式化現象嚴重,影響了雙創育人效果。
(二)與傳統教育存在嚴重沖突
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高校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體現,主體優勢也得不到充分發揮,因此教學效率很難有效保障,學生創新能力與創業能力也沒有得到有效培養。工作室開展雙創教育活動,要求高等院校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活動當中的主體地位,要求工作室指導教師平等看待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以工作室為實訓基地,開展雙創課堂創設工作,對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雙創能力展開培養。而雙創教育活動與傳統教育理念上存在巨大沖突,傳統教育模式注重理論輸出,對實踐活動缺乏重視;實踐活動與理論教學都是學生雙創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二者缺一不可,因傳統教育觀念的限制,工作室開展雙創教育活動始終達不到預期效果[4]。
(三)欠缺優質的雙創教育資源
國內雙創教育工作開展時間較短,雙創教育資源極為有限,很多優質的雙創教育建設要求無法得到有效落實與精準實施。國內高等院校與政府部門、相關企業以及研究機構的體制壁壘成為限制工作室雙創教育的重要阻礙,高等院校雙創育人工作所需的各項資源,分散在各個學科與各個學院當中,無法實現資源共建與資源共享,而社會資源也難以轉化為高校育人資源,導致雙創教育活動的開展并不理想。
三、工作室開展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策略
結合目前形勢而言,多數學生對雙創教育還欠缺完整的認知與理解,甚至部分高校學生對雙創教育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認為雙創教育活動會伴隨一定的風險。這樣不僅阻礙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空間,也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發展。不僅如此,多數高校學生實踐能力略顯欠缺,在畢業后無法將在校所學知識合理應用到實踐環節,高校育人優勢無法得到有效凸顯,學生無法在工作崗位當中展現優勢,因此在工作室當中開展雙創育人活動,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合理應用到實踐當中,這對于學生創新能力與創業能力培養都有非比尋常的重要意義,不僅關乎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情況,同樣與學生的職業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雙創教育活動可以為學生職業發展提供重要助力,而工作室開展雙創教育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充分發揮工作室實踐育人優勢,為高校學生雙創能力發展提供助力。
(一)明確工作室育人目標,提升雙創教育效果
在雙創育人背景下,開展工作室模式創新,通常以工作室為教育平臺,積極開展雙創教育的各項活動,以國家發展所需、產業發展所需高素質人才培養為目標,對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專業技能展開培養。而高等院校當中匯集多個專業的學生,不同專業的學生由于所學專業特點不同,發展需求也會存在明顯差異,高等院校在開展工作室教育目標選擇時,應當做到精細化判定、差異化分析,以此提升針對性育人效果。例如針對互聯網專業的學生,高等院校應當探索互聯網專業學生的教育情況以及未來發展需求,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合作能力、雙創能力,使學生在完成工作室學業任務的基礎上,合理安排課余時間來完成項目開發工作,在指導教師的引導下,學習教師豐富的經驗與知識,逐漸成為具備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使學生在自主拓展環節完成項目開發,這些項目內容包括各種企業提供的實踐活動以及國家競賽類活動,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項目完成環節,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雙創能力,實現雙贏效果。
(二)創新教育基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在工作室育人環節,指導教師應當結合“以學生發展為本”這一育人原則,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積極開展工作室建設工作,將專業教學與實踐課程有機融合。在工作室教學環節,將學生所學專業以及雙創育人設計有機融合,借助工作室良好的育人氛圍來促進學生發展,必要時可以結合項目特點開展團隊合作,鼓勵高校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項目活動當中。指導教師應當將學生所學專業的市場信息及時反饋給高校學生,拓寬學生視野,這樣可以使學生提前對自身所學專業的對應行業有所了解。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以及發展需求來進行課程內容設計,為學生提供各種設計類活動以及科研活動,對學生展開科學訓練。在教學環節上,指導教師可以提升師生溝通頻率,對學生展開分層教育,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以及團隊意識。為保障學生的雙創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培養,教師應當對整個創作過程開展科學監管,對學生展開針對性指導并且配合精準評價,結合學生的創作情況,予以客觀性評價、公平性評價,并且設置相應的激勵機制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與創新熱情。
(三)凸顯企業育人優勢,打造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在工作室開展雙創教育環節,高等院校應當合理利用社會資源以及企業育人資源,為合作企業培養發展所需的高素質人才,聘用企業內部的優秀管理人員擔任工作室管理教師;聘用專業的技術人員來擔任技術教師,合理利用課余時間來組織學生到企業當中參觀,使學生在校期間就對企業的生產工藝以及生產流程有所理解,并且結合課堂所學知識形成良好的實踐技能,可以顯著提升后續的工作室教學效率。合作企業也應當為高校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訓機會,將前沿性技術以及需求性技術引入到工作室當中,并且通過競賽的方式來激發高校學生實踐欲望與參與興趣。除此之外,合作企業與高等院校應當做好教學輔助工作,將校企合作成果轉化為企業生產力提升企業生產產能,培養高校學生成為企業的儲備人員。
(四)創新項目管理方法,爭取政府部門的支持
項目管理工作主要以學生為主,以導師指導工作為輔,在高等院校工作室平臺建設環節,應當不斷提升企業教師與高校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以企業項目為教育主題,對高校學生展開專業性指導,不斷對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進行培養,端正學生的實踐學習態度,對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展開深度考察,結合考察結果來進行工作室育人模式調整。為保證工作室雙創教育工作順利開展,指導教師應當積極轉變傳統管理觀念、創新管理辦法,激發學生的參與性與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優勢,這樣才可以有效保障雙創育人工作順利開展。除此之外,高等院校還應當積極與政府部門展開溝通,爭取得到政府部門的資金支持與政策支持,促進校企合作的深度開展,以經濟發展為人才培養目標,加強工作室的引導工作與督促工作,確保工作室雙創育人工作順利開展,為雙創育人工作提供組織保障。鼓勵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引導下,對自身的職業發展方向展開深度思考,并且通過工作室學習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為自身贏得廣闊發展前景的同時,也為自身所學專業發展、對口行業發展提供助力。
(五)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在高等院校開展雙創型人才培養環節,應當注重對工作室教學環節的優化,不斷提升教育人員的教學水平與職業素養,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在工作室教學環節以學生發展為核心教學原則,有意識地對學生學習興趣展開培養,凸顯學生在雙創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通過課堂設計來結合不同專業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學生預留充足的自主拓展空間,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研究性。通過啟發式教學模式、引導式教學模式、問題式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模式來對學生開展正確的引導與培養,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與創造熱情。為此,學校不僅需要在工作室當中對學生雙創能力開展培養,同樣也應當鼓勵學生進入到合作企業當中展開實踐學習,在實習期間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并且與工作室指導教師展開高效溝通,將實踐當中的心得體會與指導教師分享。由指導教師將實踐當中形成的心得體會轉化為知識,對學生展開精準講解,使學生可以同時擁有良好的實踐能力與理論基礎,在自身所處崗位當中展開創新,這不僅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同樣也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培養。
(六)加強雙創教育設計,提升工作室育人效果
為保證雙創育人活動順利開展,指導教師應當在學習開展之前向學生頒布項目任務,采用任務驅動教育模式來對學生展開引導整個項目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從旁協助學生來完成項目任務。主要負責督促學生完成項目活動,掌握整體項目進程,并且制定任務指標,對學生的完成情況展開精準驗收,做好后續的記錄工作,為類似項目教學活動積累經驗,避免出現重復性教育作業。與此同時,指導教師應當每周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總結,結合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來對后續的教育工作展開合理設計與科學安排,制定出下次會議的任務明細。并且對當前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若是出現目標延后或者目標延期等行為,教師應當及時給出補救措施。除此之外,工作室應當定期開展例會,由各組小組組長作為例會主持,對組內成員的工作進度完成情況展開精準講解,簡單介紹任務完成的心得與體會,由組長人員進行任務總結,分配接下來的任務安排。良好的例會制度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工作室的育人成效。
結語:
總而言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理念與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高度契合,二者之間具有諸多互通之處。高等院校可以通過明確工作室育人目標,提升雙創教育效果、創新教育基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凸顯企業育人優勢,打造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創新項目管理方法,接受政府部門支持、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等方式來開展雙創人才培養工作,為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核心素養發展奠定堅實而穩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汪清蓉,陳忻,徐頌,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實踐與反思——以《餐飲管理實務與運營》課程改革為例[J].高教學刊,2021,7(12):42-45.
[2]何曉偉,孫艷輝,柴新義,等.食品類專業"工學融通、雙創互促"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滁州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21,7(1):216-218.
[3]黃曉穎,張立志,呂宏巖."專創融合模塊教學行動為先"的雙創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東北大學創業先鋒班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13(6):121-124.
[4]王慧,李富寬,張桂玲,等.“雙創”視域下地方綜合性高校涉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以臨沂大學為例[J].高等農業教育,2020,17(1):145-150.
[5]朋騰.權變組織理論視域下俄羅斯一流大學的創新創業路徑研究——以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大學為例[J].高教探索,2021(5):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