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科護理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兒科護理課程需不斷完善思政課程的建設,將職業素養以及職業能力培養作為重點內容,提煉課程的核心思政元素,在專業課程中不斷深入育德實踐,以此來提高人才培養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從“思政”元素融入高職兒科護理的課程構建原則入手,首先分析“思政”元素融入高職兒科護理的課程構建課程思政基本思路,然后探究“思政”元素融入高職兒科護理的課程構建具體措施,最后總結實施效果,希望可以借此給高職兒科護理的課程構建中思政元素融入的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思政;兒科護理;課程構建
課程思政是指在專業課程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教育和中國傳統文化等,以此來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對于培養高素質人才有著重要的意義。2019年國家也出臺了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在其中強調了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同時提出職業教育要重視技能學習與立德樹人的并行。因此對于高職院校的護理專業而言,也要重點關注課程思政的建設,將“思政”元素融入到課程體系構建中,借此來完善教學體系,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1“思政”元素融入高職兒科護理的課程構建原則
高職兒科護理專業課程構建中融入“思政”元素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德育為先,能力為本。能力和素質教育是開展教學的關鍵所在,特別是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改變傳統以理論傳授為主,輕視能力培養的觀念,樹立能力為本,德育為先的教學理念深度,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學生的臨床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的效果。
(2)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但是在傳統的教學中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對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影響。在高職兒科護理專業后續的課程建設中要轉變理念,樹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在課堂上教師更多的是承擔引導和啟發學生的作用,讓學生可以自主的進行學習,這樣能夠保持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有利于激發他們探索的積極性。
(3)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高職院校兒科護理專業在進行人才培養時要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這方面可對教學內容和大綱進行科學的調整,利用病例分析和實踐仿真等方式來加強課程的銜接,突出職業素養的重要性,這樣才能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思政”元素融入高職兒科護理的課程構建課程思政基本思路
為了有效將“思政”元素融入高職院校兒科護理的課程,首先要強化教學文件中價值引領的功能,在教學大綱中體現出以人為本和德育為先的理念,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教師和學生,進而逐漸形成科學的教學思路,推動素質教育的落實。另外,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還要強化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形成多方位的人才培育。除此之外,教學實踐中也要做好課程“思政”,將“思政”元素融入到課程教學的方方面面,以此來中分發揮“思政”建設的作用。
高職院校兒科護理專業課程建設離不開教師的深度參與,因此在課程“思政”構建中也要突出教師的作用。這是因為教師是教學的第一負責人,只有教師具備了課程“思政”的意識和能力,才能更好的將“思政”元素融入到課堂中。針對這一方面,高職院校需加強課程“思政”教師隊伍的建設,借助定期的培訓和學習來提升教師團隊的德育意識與德育能力,進而形成“思政”課程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打造良性互動的教學團隊,以此來為課程教學中德育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3“思政”元素融入高職兒科護理的課程構建具體措施
3.1經典案例與社會熱點的引入
兒科護理課程的專業性較強,有著復雜的理論體系,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容易由于內容的枯燥而引起學生的反感。為了深度挖掘兒科護理課程的德育功能,可針對性地引入各類經典案例與社會熱點,這樣就能讓學生從案例和熱點中進行反思,進而引導學生形成敬業、愛心、責任心等職業素質,而且也有利于加強教學的效果。
案例教學的優勢在于它能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而社會熱點的融入則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共鳴。采取一些正向和反向的案例,能夠讓學生從案例和熱點中體會到自身的職責。例如,在進行新生兒黃疸學習時,則可以引入“林巧稚與5胞胎媽媽”的案例,讓學生從案例中體會到作為醫護人員所承擔的職責,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使命感,在提升教學效果的基礎上滲透“思政”的教育。
3.2團隊合作學習模式
團隊合作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而且也能讓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明白自身職責,進而借助共同交流來實現整體的進步。另外,團隊合作教學模式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與溝通表達的能力。因此在高職院校兒科護理課程中可引入小組協同與團隊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團隊中鍛煉自己的職業能力,同時增強其核心素養。
團隊合作學習模式是由教師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然后設定題目,學生首先在小組內進行溝通和交流,之后形成小組共識的結論,最終教師根據學生的結論來針對性的指導。借助這種學習模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而且也能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對于理論學習而言,該模式能強化理論學習的效果,加深學生的理解。在實踐教學的應用中,團隊教學模式能夠更好的發揮作用,特別是對于特定的案例而言,團隊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理論運用于實踐,而且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3.3情景教學
情景教學是加強理論與實踐聯系的重要措施,而且對于兒科護理而言,情景教學與角色扮演能夠讓學生提前進入職業狀態,了解到自身承擔的職責。因此在高職院校兒科護理課程教學中,還可采用情景教學的方式,由學生分角色的進行扮演,這樣不僅能夠強化知識的學習,而且也能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達到素質、能力和知識的有效統一。
從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高職院校兒科護理專業的課程教學中,團隊合作學習模式較為常用,但是情景教學的應用還不夠深入。這是因為情景教學往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而且也需要相應的硬件設施作為支持,部分高職院校忽視了情景教學的作用,因此安排的課時相對較小。這不僅會影響到教學的質量,而且也不利于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兒科護理的課程中。因此在后續的改進中,高職院校兒科護理專業要針對性的完善,提高對情景教學作用的認識,同時科學地將其應用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進而有效實現“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入。
3.4教學過程的思政融入
教學過程是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要針對性的進行設計。在課程開始前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學生預習相關的學習內容同時了解實時熱點和案例。在這方面可以借助現代化的軟件來進行,例如超星學習平臺、公眾號等,這樣就能有效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在課堂開始前就對學習內容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公眾號等平臺的推送文章也能引導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樹立,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課堂教學的活動中,教師更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多元化。課前可由某一視頻引入,借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教學內容中也要滲透職業素養、愛護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想,引導學生明確職業目標與道德素養,進而幫助學生逐步成長為能適應崗位需求的人才。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觀點的表達,鼓勵學生踴躍發言。這是因為學生的表達包含了其思想,因此教師要合理的引導,從某一知識點入手,回歸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最后上升到思想的層次,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這樣就能有效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強化了思政元素的融入。
3.5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體系對于凸顯教育的公平性和提高教育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思政”元素也應融入到學生的評價體系中。在這方面首先要將評價體系的內容進一步細化,構建起多元化評價指標,將素質、德育等內容融入其中,盡可能的細化評價指標與內容,這樣就能有效提高教師和學生對德育的認知。其次,教學評價體系也能有效的約束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不足,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和“思政”的融入也有著積極的意義。除此之外,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評價體系中還需要注重對過程的把控,不再是單純的對結果進行評價,這樣能讓評價體系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讓“思政”教學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4實施效果分析
為了深入探究思政元素融入高職院校兒科護理課程構建的效果,筆者對改革后的高職院校兒科護理專業進行了跟蹤調查,得出的結論主要如下:
(1)德育內容更為突出。將思政元素融入到高職院校兒科護理專業的課程構建后,整體德育內容更為突出,兒科護理的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理論知識與技能,包含了人文觀念,不僅體現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且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能夠立足于長遠來培養學生。因此,教學質量有了顯著的提升,而且教學體系也更為完善。
(2)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思政元素融入高職院校兒科護理課程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顯著的提升。這是因為課堂教學內容更為豐富,有著多種案例和社會熱點,這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進而更好的培養自己的職業能力。其次,團隊合作與情景教學等方法改變了傳統單調、枯燥的教學形式,學生能夠成為課堂的主體,所以他們能積極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這種學習氛圍下,課堂更為活躍,而且教學內容也根據延展性,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教學的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另外,團隊合作教學模式與情景教學方法可幫助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僅動手能力可得到培養,而且能夠讓學生更深刻的感受到兒科護理職業所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對于學生核心職業素養的培育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3)教學評價更為科學。在傳統的高職院校兒科護理教學中,教學評價主要是針對學生的考試成績,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評價的公平。,將思政元素融入高職院校兒科護理課程后,教學評價覆蓋了教學的各個環節,而且評價的內容更為多元,凸顯了德育的重要地位,這有效完善了兒科護理教學的評價體系,得到了師生的廣泛認可。
5結語
課程思政的建設對于學科德育功能的打造有著重要的意義,可幫助專業課程進一步的完善,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特別是對于兒科護理專業而言,其培養的是具備臨床能力的高素質護理人才,與實踐的結合十分緊密,借助“思政”元素的滲透不僅可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而且也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職業的意義與責任。本文從“思政”元素融入高職兒科護理的課程構建原則入手,分析了“思政”元素融入高職兒科護理的課程構建課程思政基本思路,然后探究從經典案例與社會熱點的引入、團隊合作學習模式、情景教學和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四個方面分析了“思政”元素融入高職兒科護理的課程構建具體措施,最后結合實際總結了思政元素融入高職院校兒科護理課程構建的效果,希望可以借此給思政元素融入高職院校兒科護理專業課程體系的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張慧文,徐淑芹.課程思政視角下“兒科護理學”教學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21(12):129-132.
[2]李立偉,侯建煒,韋桂姬.兒科護理學課程思政實踐途徑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20(52):110-111.
[3]解源源,孫偉娟,楊賽楠.將“思政”元素融入護理專業兒科護理學教學的實踐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0(21):140-141.
[4]馮敏華,周國莉,舒爾平,吳曉琴,駱海燕.高職《兒科護理》課程思政教育的教學設計與實踐路徑[J].高教學刊,2019(26):181-183.
[5]Bleazard Mark,Baker C. Ann Marie,Crumpler L. Cherie,Dwyer C. Erin,Garver Dana,Gossman W. John,Haut M. Catherine,Jenkins S. Pamela,Lietzke M. Lisa,Nusspickel J. Kevin,Watson Norine. A Pediatric Nurs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m’s COVID-19 Response[J]. Journal for Nurses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2021.
[6]馮敏華,周國莉,舒爾平,駱海燕.基于人文關懷的高職兒科護理課程思政構建及實施效果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9(34):112-113.
作者簡介:林晨昕(1985-03)女,漢族,浙江寧波人,助教,碩士,主要從事兒科護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