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妍
《艾青詩選》可供教學的角度有很多,選擇什么角度教學更合適呢?部編版九上語文教材《艾青詩選》名著導讀中,介紹了閱讀現代詩歌的五種方法,其中提到,“抒發情感是詩歌與其他文學樣式的主要區別”,“詩人總會選擇富有表現力的意象,傳達出獨特的情感”。受此啟發,我以意象為突破口,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即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感受意象、把握意象和化用意象,體悟《艾青詩選》的情感之美、形式之美、語言之美和理性之美,能夠借助一些意象表達自己的情思并創作一首小詩。
一、立足教材,感受意象。
我要解決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縮短學生與《艾青詩選》的距離。課前準備階段,我先帶領學生反復誦讀《我愛這土地》,接著請學生自主閱讀教材中《艾青詩選》的名著導讀,最后布置學生課后認真閱讀《艾青詩選》,包括序言和附錄等內容。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慢慢地走進了艾青的詩歌,體悟到了他對祖國濃烈的愛。
由于課前準備充分,導入環節非常順利。
課堂片段一:導入
師:詩歌與其他文學樣式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生1:抒發情感。
師:《艾青詩選》里的詩歌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感情?
學生紛紛給出答案:愛國、愛土地、愛人民、向往光明......
師:詩人往往借助什么來傳達自己獨特的情感?
生2:意象。
師:什么是意象?
生3:意象是詩中寄寓了詩人主觀情感的事物。
師:《艾青詩選》里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意象?
生4:土地、太陽、火把......
師:我們之前反復朗讀了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你們覺得艾青借助哪些意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呢?
生5:意象有土地、河流、風、黎明。作者借助這些意象表達了自己對土地和祖國的深沉的愛。
師:請同學們飽含感情地齊讀詩歌。
學生齊讀詩歌后,我問學生這首詩中的兩個主要意象是什么,全班學生脫口而出:“土地、太陽。”接著,我展示了《艾青詩選》里含有這兩個意象的三首詩的節選部分——《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北方》《向太陽》,請學生自由朗誦,并體會詩中土地、太陽意象的特點及蘊含的情感,交流之后進行歸納。
二、立足學情,把握意象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詩歌的妙處。
在學生初步感受了意象的特點和凝聚的情感后,我請學生自由朗讀《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和《向太陽》的節選部分,并以這兩節詩為例,從表現形式、語言特色的角度探討詩人是如何刻畫意象的。由于這兩個角度涉及的范圍太大,學生不知從何入手,我立刻調整教學方案,縮小探討的切入口,請學生從修辭和“陌生化”語言的角度去探討問題。
調整之后,就有了下面這段有趣而又愉快的師生交流。
課堂片段二:把握意象(以《向太陽》(節選)的交流探討為例)
師:詩的節選部分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生1:“它的熱力的鼓舞”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太陽的熱情。
生2:“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開”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太陽的力量。
生3:“我甚至想在這光明的際會中死去”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我對太陽的熱愛與向往。
師:你覺得哪些語言在表達上新穎別致,富有表現力?
生4:“太陽在我的頭上”讓我感覺太陽離我很近,我覺得很熱。
生5:“陳腐的靈魂擱棄在河畔”讓我感覺靈魂不是輕飄飄的,而是很重的。
師:你還從這句詩中讀詩人對陳腐的靈魂怎樣的感情?
生5:厭惡。
師:從哪個詞可以看出?
生5:擱棄。
意象在凝聚詩人情感的同時,往往蘊藏著理性美。在這一環節中,我又接著以《魚化石》為例,引導學生結合詩歌的創作背景感悟了詩歌意象中蘊藏的睿智哲思。
三、學寫詩歌,化用意象。
艾青詩歌的意象之中還凝聚了詩人樂觀進取、百折不撓的精神力量和詩人對詩歌創作至死不渝的熱愛。在借助名家評價引領學生充分感悟了艾青的大形象,并對艾青產生了敬仰之情后,我帶著學生開啟了小詩創作之旅。
課堂片段三:化用意象
師:讀完《艾青詩選》,我被艾青的一片赤子之心深深打動,我還寫了一首小詩來表達我對艾青先生的敬意,但是有幾個地方的詞語被我不小心刪掉了,你能結合《艾青詩選》中的主要意象和情感幫我把這首詩補充完整嗎?(PPT展示教師小詩)
《致艾青》
你是吹蘆笛的詩人,你從彩色的歐羅巴帶回的蘆笛,凝聚了痛苦、憤怒和仇恨的力,為一切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沉默的靈魂,代言。
你是時代的強有力的吹號者,你以國家民族的憂患為己任,悲憫深重的苦難,歌頌耀眼的光芒,用熾熱的,驅逐,驅散。
你的名字,連同你那用嘶啞的喉嚨,唱出的一首首詩歌,將永遠,鐫刻在,那,而又,的土地上,鐫刻在一代代,的,中國人的,心中。
小詩展出之后,同學們發言很積極,從他們的發言中可以看出他們已經準確地把握了艾青詩歌中土地、太陽、火把這幾個主要意象及其特點,也深刻體會到了艾青對祖國、土地以及中國人民熾熱濃烈的愛。
接下來,我請學生借助一些意象,適當融入聯想和想象,模仿我寫的小詩的格式,寫幾句話表達自己對艾青先生的敬意,寫完之后,請學生來讀一讀自己寫的話。(PPT展示格式要求:正文部分,一句話占一行,你想著種強調的一個詞或一個短語也可以單獨占一行,并且寫在這一行的中間。)
因為沒有明確要求學生寫詩,只是讓他們寫幾句話,且格式要求簡單明確,學生的創作熱情都很高漲。
生1:《致艾青》
在這無垠的土地上,誕生了偉大的您。在戰火紛飛如地獄般的歲月里,誕生了您那美妙而又激昂的詩篇。您的詩篇,如春雨般滋潤了人們的心靈,帶給人們無窮的力量,迎來了黎明的曙光。您的詩篇,必將埋藏在中華兒女的心中,代代相傳。
生2:《致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鳥,我愿披荊斬棘,飛到您的的身邊,傾聽一曲,您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的,對祖國的戀歌。
生3:《致艾青》
我與您在書中相遇,您的身旁環繞著熊熊火焰。那火焰,就是您的一顆赤子之心啊!
在課堂的最后一個環節,老師和學生的原創詩歌《致艾青》不僅詩意地再現了課堂所學,更讓學生領悟到了創作詩歌的方法,感受到了創作詩歌的樂趣,將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
溫儒敏教授在“統編本語文教材”研討會上強調,“語文教學,說到底是培養擅長閱讀、思考與表達的讀書人”,“要讓孩子在閱讀中發現學習的樂趣,激發其獨立思考和獨立分析問題等能力”。這也是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努力想要達到的目標。只要有了這樣的教學意識,我相信,我們的語文課堂終有一天會成為幸福的棲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