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孝 湯 毓 周月紅
1.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湖南長沙 410007;2.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病科,湖南長沙 410007;3.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內分泌科,湖南瀏陽 410300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神經病變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在病程為10 年的糖尿病患者中,其發病率達到60%以上[1]。DPN 主要的臨床癥狀為肢體的麻木、疼痛,以及感覺的異常、減退,肌肉的萎縮、乏力等[2],這些都是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DPN 是多因素所致的疾病,其發病機制復雜,導致目前西醫對其治療存在一定局限[3]。中醫治療講究整體觀和辨證論治,具有綜合調節優勢[4]。本研究通過使用消麻止痛顆粒治療氣陰兩虛夾瘀型DPN 患者,觀察其臨床效果、運動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
選取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7 年6 月至2018 年6 月門診收治的氣陰兩虛夾瘀型DPN 患者80 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治療組,每組4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①西醫診斷標準符合DPN 的診斷標準[6]。②中醫診斷標準參考《中藥新藥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中消渴病氣陰兩虛夾瘀型的診斷標準,主要臨床癥狀為:疲勞乏力,少氣懶言,自汗盜汗,頭昏失眠,手足麻木、疼痛,痛有定處,夜間為甚,舌紅或有瘀斑,少苔,脈細澀。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合并糖尿病急性并發癥或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并發癥;②妊娠期及哺乳期,或3 個月內有懷孕意愿;③對研究藥物有過敏史;④不能全程配合研究。
對照組予硫辛酸膠囊(萬禾制藥,規格:0.1 g/粒),0.6 g/次,1 次/d,口服,用藥12 周;治療組予以消麻止痛顆粒(生黃芪50 g、熟地20 g、當歸20 g、川芎10 g、白芍10 g、丹參10 g、延胡索10 g、雞血藤10 g、威靈仙10 g、絡石藤10 g、淫羊藿10 g、大血藤10 g、天龍5 g、地龍5 g,由我院藥劑科統一制成顆粒,15 g/包),1 包/次,3 次/d,用藥12 周。
①中醫證候積分參照《中藥新藥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判定,神經傳導速度根據正中神經及腓總神經傳導速度判定。臨床痊愈: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除或基本緩解,中醫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臨床癥狀、體征較前顯著好轉,中醫證候積分減少70%~<95%及神經傳導速度上升≥5 m/s。有效:臨床癥狀、體征都較前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70%,神經傳導速度上升2~<5 m/s。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臨床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血清SOD 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
采用SPSS 23.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兩組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運動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均快于治療前,且治療組快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4。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比較(m/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比較(m/s,)
治療前,兩組SOD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24,P=0.22)。治療后,治療組、對照組SOD 水平均高于治療前(t=7.89、2.97,P=0.01),且治療組高于對照組(t=3.82,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DPN 的主要臨床癥狀為四肢末端疼痛、麻木,肢體乏力,在中醫學范疇內可劃分于“痛證”“痹證”“痿證”等[8]。目前醫家認為其核心病機是在消渴病日積月累的基礎上出現的本虛標實之證[9]。包楊等[10]認為是患者在陰虛體質的基礎上,病久纏綿引起陽虛絡瘀而發為本病,主張采用益氣溫陽通絡的治法。趙天奇等[11]總結概括本病乃是“寒、濕、虛、瘀”兼夾所致,建議在不同時段采用相對應的醫治方法。王旭則指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瘀與熱,主張采用清熱化痰的方法治療DPN[12]。田偉偉等[13]總結楊景鐸教授的學術思想,認為本病乃是氣虛血瘀所致,治療當以益氣養血、行氣活血為大法。
表4 兩組治療前后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比較(m/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比較(m/s,)
本研究總結前人經驗,認為本病確實是因消渴長期氣陰虧耗進而發展所致,氣虛乏力不能助血暢行,血運黏滯不通,瘀滯則痛,故四肢麻木疼痛;精血同源,久病不愈致使陰津耗損,體內營血不足難以載氣運行,筋脈無以溫養,故可見四肢麻木;燥熱之邪灼傷陰津營血,以致營陰蒸耗,血脈瘀滯,肢體筋脈無以濡養,故手足萎弱乏力,這在《類癥治裁》內“諸氣血凝滯,久而成痹”中早有闡述。由此可見DPN 是在氣陰兩虛的基礎上,合并以瘀血為核心的疾病[14]。本研究根據DPN 病因病機、癥狀體征等特點總結出其關鍵在于氣陰兩虛夾瘀,故制訂其主要治則為益氣養陰、活血化瘀通絡。本研究所用消麻止痛顆粒的主要成分為黃芪、延胡索、當歸、天龍、地龍等14 味中藥。此方內黃芪藥性甘溫,尤善入脾、胃二經,是臨床健脾益氣之要藥;熟地歸肝腎經,可補血養陰,填精益髓,二者共為君藥。雞血藤行血養血、散瘀通絡;當歸味善甘溫質潤,長于補血,又辛行溫通,善活血化瘀,二者均為臣藥,以加強君藥活血通絡之功。川芎乃血中氣藥,尤善行氣活血、化瘀止痛;玄胡索亦長于活血行氣止痛;丹參活血涼血,祛瘀止痛;天龍、地龍均通絡止痛;大血藤長于通利關節,威靈仙、絡石藤祛風通絡止痛;白芍養血斂陰,柔肝止痛;淫羊霍可益精血,補腎陽。全方共奏益氣養血,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功。
DPN 的病理機制尤為復雜[15],目前有研究發現,2 型糖尿病患者其周圍神經損害的發生發展及形成機制或許與體內抗氧化防御機制受損緊密相關[16]。SOD 作為一種重要的抗氧化酶[17],可改善氧自由基對組織細胞的損傷,從而在生物體內的氧化與抗氧化穩態調節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持續的高糖狀態下,人體紅細胞輸送氧離子能力逐漸減弱,導致微循環灌注障礙,組織細胞長期處于缺血缺氧狀態,進而促進了自由基的形成增加[18]。當人體抗氧化能力減弱與體內氧自由基生成速度提升不能維持動態平衡時,會使氧自由基在體內不斷地堆積,持續對組織細胞造成損傷,逐步造成重要器官功能受損[19-20]。還有部分研究發現,SOD 在清除氧自由基對組織細胞的損失方面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21-23],其濃度可反映機體氧化-抗氧化平衡系統的狀態,可作為評估機體清除氧自由基含量能力的指標之一[24-25]。
本研究中,治療組治療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神經傳導速度快于對照組,兩組SOD 水平在治療后較治療前均有改善,且治療組高于對照組,與紀志尚等[26]研究發現依帕司他可通過提高SOD 水平改善糖尿病氧化應激機制相符;同時在動物實驗中也有學者得到相似結論[27]。綜上,本研究提示消麻止痛顆粒可顯著改善氣陰兩虛夾瘀型DPN 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神經傳導速度,提高其SOD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