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 靜 薛 秀 李 華
陜西省漢中市三二〇一醫院消化內科,陜西漢中 723000
急性胰腺炎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是發病率較高的急腹癥之一,其發病率位居各類急腹癥的第三位,具有疾病進展快、嚴重程度高的特點,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影響,因此必須及時采取措施加以治療[1]。近年來,隨著臨床對急腹癥研究的不斷深入,急性胰腺炎的治療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患者的預后有了明顯改善。但是有研究發現,絕大部分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出院后由于對疾病知識及其治療認知的不足,導致難以遵從醫囑,自我護理能力不足,進而影響恢復的進程,生活質量也難以提高[2]。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健康教育。傳統的健康教育模式,更多地強調了施教者的主動性,忽視了受教者的主觀能動性,患者往往是被動地接受教育,并且忽略了患者是否產生健康觀念或形成健康行為,導致教育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對患者遵醫行為的改善也沒有實質性的作用[3]。信息-知識-信念-行為是一種新型的健康教育模式,也是一種行為干預理論,該模式不僅注重個體知識層面的增強,更注重個體行為層面的改善[4]。本研究中,納入陜西省漢中市三二〇一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收治的130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針對信息-知識-信念-行為的健康教育模式應用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1 月至10 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30 例進行研究。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診斷標準[5];②年齡≥18 周歲,精神和認知正常;③自愿參與,簽署知情同意書;④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臨床資料完整、齊全。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腦血管、器質性病變;②存在惡性腫瘤;③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5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模式,護理人員通過口頭傳達、手冊發放、健康講座、視頻播放、宣傳欄宣傳等形式,向患者進行疾病知識和治療知識的講解,同時傳達疾病預后、護理、恢復等知識內容,指導患者合理用藥、正確飲食,叮囑患者定期來醫院復查。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信息-知識-信念-行為的健康教育模式,具體如下:
1.2.1 掌握信息 在堅持尊重對方隱私,取得對方同意的原則下,護理人員積極同患者溝通,耐心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相關情況,如癥狀、病情、文化、飲食、習慣、背景等,形成對患者的全方位了解,與患者建立友好的關系,獲得患者的高度信任。
1.2.2 知識宣教 護理人員采用多種形式的宣教方式。比如,護理人員通過口頭講解,增強患者對急性胰腺炎發病表現、原因、治療、護理等知識的認識,糾正患者的認識偏差,提升患者的正確認知。又比如,護理人員針對患者不配合用藥、飲食等問題,通過既往案例進行宣教,通過微信、公眾號等手段發送正面案例和反面教材,深化患者的認識,使得患者對一些醫囑銘記于心。
1.2.3 轉變觀念 一方面,可以引導患者進行情緒釋放,在必要的時候進行吶喊,表達自己的心情,逐漸消除負面情緒。另一方面,可以組織座談會,交流心聲、分享經驗與體會,同時邀請院外恢復較好者來院參與座談會,分享自我護理經驗,提高患者康復信心。
1.2.4 行為引導 護理人員結合前面的干預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對患者的行為進行干預,使得患者轉變行為習慣。飲食方面應堅持清淡飲食,切忌辛辣、油膩等類型食物;作息方面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制訂好生活作息時間表,嚴格落實,可以讓家屬進行監督和管理。鍛煉方面要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贏得家屬的支持。
比較兩組遵醫行為依從性,采用自制遵醫行為依從性調查表(Cronbach’s α=0.875),調查表總分為16~48 分,<25 分不依從,25~39 分部分依從,>39 分完全依從。比較兩組自我護理能力[6],以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采用五級評分法,非常像我記4 分,有一點像我記3 分,沒有意見記2 分,有一些不像我記1 分,非常不像我記0 分,總分為172 分,分值越高越強。比較兩組生活質量[7],采用SF-36 健康調查簡表(short form health survey-36,SF-36),涉及到軀體、生理、心理、社會各功能,每項功能評分為0~100 分。
采用SPSS 23.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遵醫行為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遵醫行為的比較[例(%)]
干預后,兩組自我護理能力各項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能力的比較(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能力的比較(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 <0.05
兩組干預前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4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 <0.05
急性胰腺炎作為一種常見急腹癥,是由多種病因引發的胰腺組織自身消化、出血甚至壞死等炎癥反應,發病后會有腹痛、發熱、嘔吐等典型癥狀[8-11]。從發病的特點來看,急性胰腺炎急性發作,起病急、病情重,若未及時給予治療會威脅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12-15]。近年來,急性胰腺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因此應高度重視對此類疾病的研究[16-18]。有研究指出,對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而言,單獨院內治療或者傳統護理干預,盡管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患者病情難以好轉[19-20]。因此必須采取一種有效的護理方案,以便能夠更好地應對患者的治療及康復。
信息-知識-信念-行為的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種新型的健康教育模式,該模式以知識為基礎,以信念為動力,以行為產生和改善為目標,結合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引導患者疏導負面情緒,促進不良行為習慣的轉變[21-22]。因此,對于患者的健康教育而言,信息-知識-信念-行為的健康教育模式是有效的、可行的。本研究中,觀察組遵醫行為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 <0.05),顯示了信息-知識-信念-行為的健康教育模式對患者依從性的提升作用顯著。信息-知識-信念-行為模式下,患者的受教是一種主動地通過各種形式的宣教形式,可以讓患者有多種選擇,接受起來也更加容易,因此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提升,獲取到的教育知識也會更多、更深刻,這對依從性的提升意義重大[23-24]。信息-知識-信念-行為的健康教育模式,注重對患者能力的提升,比如,該模式下通過向患者講解急性期、恢復期及出院后相關保健知識,授予其護理技能,讓患者能夠將自身所學落實到具體的行為上,再加上護理人員的耐心交流和引導,讓患者能夠更深刻地認識到增強護理技能的重要性,這對自我護理能力的提升有實質性的作用[25-26]。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的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 <0.05)。信息-知識-信念-行為的健康教育模式,以闡釋患者對疾病相關信息、知識掌握程度,以及信念、行為轉變對其健康的影響[27-29]。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的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 <0.05),提示了信息-知識-信念-行為的健康教育模式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作用明顯,而生活質量的提高,得益于患者日常生活行為習慣的轉變和改善。本研究中,盡管取得了上述研究成果,但是由于此類研究要求大樣本研究,而本研究所納入的樣本數量并不是非常多,可能會影響研究的結果,因此在日后的研究中需加以改進。
綜上所述,急性胰腺炎的臨床健康教育中,基于信息-知識-信念-行為的健康教育模式對患者遵醫行為的改善有積極的作用,可提升自我護理能力以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