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海濤 張素云
超低位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且腹腔鏡下直腸癌Parks 術為治療超低位直腸癌的改良方法。既往手術多應用肛門拉鉤、吊8 針、皮拉鉤等顯露肛門,局部復發和肛門功能不佳為該手術術后常見問題;手術中因手術費力、術野顯露差、操作困難、出血多,損傷大等影響了此技術應用范圍[1-3]。腹腔鏡下直腸癌Parks 術改良手術中,結合應用透明肛管顯示器,可自腹腔沿直腸固有筋膜分離至盆底最低點,充分利用腹腔鏡放大的優點,術野清楚;在會陰肛門操作上,使用透明肛管顯示器,可使腫瘤下切緣界限術野顯露清楚;出血更少,效果良好[4-6]。本文為研究透明肛管顯示器在腹腔鏡下直腸癌Parks 術中的應用價值,特就赤峰市醫院肛腸外科2014 年1 月~2020 年12 月以來收治的38 例腹腔鏡下直腸癌Parks 術患者為受試對象,相關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醫學小樣本對比法選取赤峰市醫院肛腸外科2014 年1 月~2020 年12 月以來收治的 38 例腹腔鏡下直腸癌Parks 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為評定分析對象,依照治療環節是否應用透明肛管顯示器分為對照組(26 例)和觀察組(12 例)。觀察組男7 例,女 5 例;年齡41~77 歲,平均年齡(55.8±10.8)歲;對照組男16 例,女10 例;年齡41~76 歲,平均年齡(58.8± 11.6)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研究范疇的所有患者均經倫理學會證實,由患者或家屬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無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觀察組應用透明肛管顯示器行腹腔鏡下直腸癌Parks 術會陰區操作。痔瘡PPH 術中通過使用透明肛管顯示器顯露內痔及直腸,此次使用透明肛管顯示器輔助顯露肛管直腸,行直腸切除及結腸肛管吻合術。患者平臥截石位,取右側上下兩個操作孔,頭低腳高,推開小腸顯露術野,助手提起乙狀結腸,術者自骶骨岬水平超聲刀切開系膜右側腹膜,系膜后間隙顯露,沿間隙向左向上分離,注意保護生殖血管輸尿管,向上分離至腸系膜下動脈根部,清除253 淋巴結,切斷結扎腸系膜下動脈,繼續切斷結扎靜脈,切開左側粘連系膜與側腹壁融合,切開腹膜進入系膜后膜解剖,沿系膜后方與右側匯合,提起直腸沿直腸固有筋膜,后前側側向盆底分離,注意保護下腹下神經及盆腔血管神經束,前方沿鄧氏筋膜前方分離,向下分離至盆底肌裂孔區,會陰區1 術者、1 助手于肛緣12、6 點位縫合牽引線,擴肛器擴肛后置入透明肛管顯示器,以牽引線固定透明肛管顯示器,碘伏消毒腸腔,清除操作區表面分泌物,防止腫瘤細胞種植、細菌污染,距腫瘤下1~2 cm 荷包全層縫合腸腔,收緊結扎,經齒狀線上1 cm 環形切開黏膜及腸壁肌層達外括約肌層解剖間隙,向上分離,同時另一術者自腹腔于腹腔鏡輔助下超聲刀尖端頂壓腸壁,指示直腸盆底連接處解剖線,繼續分離漸與腹腔相通,將直腸及腫瘤自肛門鏡拉出肛門外,按直腸癌根治術要求于腫瘤上約13 cm 乙狀結腸下端,一并切除腸系膜下動靜脈及其淋巴組織,確定切線切除直腸及腫瘤,查結腸殘端血運良好,透明肛管顯示器下肛管術野清楚,將結腸斷端與肛管可吸收線間斷吻合,留置肛管,拆除透明肛管顯示器。術畢。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行腹腔鏡下直腸癌Parks 術會陰區操作。使用肛門吊8 針法顯露肛門,1 術者加2 助手皮拉鉤拉開肛管,以7 號絲線齒狀線進針縫合于肛周皮膚,吊8 針,顯露肛門,一般顯露困難,需要2 個助手距離腫物下1~2 cm 荷包縫合,經齒狀線上1 cm 環形切開黏膜及腸壁肌層達外括約肌層解剖間隙,向上分離,同時另一術者自腹腔于腹腔鏡輔助下超聲刀尖端頂壓腸壁,指示直腸盆底連接處解剖線,繼續分離漸與腹腔相通,將直腸及腫瘤自肛門鏡拉出肛門外,按直腸癌根治術要求于腫瘤上約13 cm 乙狀結腸下端切斷,切除腸系膜下動脈根部淋巴結,確定切線并切斷,查結腸殘端血運良好,將結腸斷端與肛管斷緣可吸收線間斷吻合,留置肛管,拆除縫線。術中建立應急預案措施和風險評估,嚴格手術禁忌證,及時處理術后并發癥。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不良事件(高碳酸血癥、皮下氣腫、氣體栓塞、術后肛門水腫、吻合口瘺、肛門功能不佳、死亡)發生率、手術時長、術中出血量、術后復發率、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生物醫學計算程序(biomedical computer programs,BMDP)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n,n(%)]
2.2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長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n(%)]

表2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術后其他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其他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其他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低位直腸癌保肛治療作為直腸癌治療領域的熱點議題,通過應用Parks 經典術式,配合新技術、新理論、新設備(腹腔鏡)等的應用,可使手術環節直腸癌盆腔內操作解剖更清楚,損傷更小,腹腔鏡在低位保肛方面具有更突出的優勢[7,8]。通過應用透明肛管顯示器,以實現新技術腹腔鏡下直腸癌Parks 術,實現了肛門損傷小、手術更快、手術更安全,微創無切口患者術后疼痛輕、痛苦小、并發癥少,低位保肛成功率增高,術后復發率更低[9]。
文獻資料數據進一步佐證,比之常規腹腔鏡下直腸癌Parks 術,腹腔鏡下改良Parks 術應用透明肛管顯示器,被證實為一種安全、經濟、有效的保肛術式;突出表現在術后住院時間更短,并發癥發生率更低,住院總費用也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10]。腹腔鏡下直腸癌 Parks 術改良使用透明肛管顯示器,手術安全性高,療效顯著,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肛門控便功能均具有顯著的的優勢[11,12]。本文和相關學者的研究均證實了透明肛管顯示器的應用效果,在腹腔鏡下直腸癌Parks 術中應用透明肛管顯示器,對充分顯示手術部位,進一步暴露手術視野,實現手術的改良,提升手術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有顯著意義。
綜上所述,透明肛管顯示器在腹腔鏡下直腸癌Parks 術中的應用價值尤其突出,通過技術手段的應用和改進,在會陰區肛門操作時使用透明肛管顯示器,使手術進一步改良,在術后相關指標及其患者預后改善上取得了較佳的治療效果,值得在該類患者的手術治療環節大力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