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
在現代社會中,不少人都有近視與散光等眼部問題,為了能夠徹底擺脫眼鏡,不少人都會選擇進行角膜屈光糾正手術,但是從臨床治療情況來看,近視眼手術將改變患者原有的角膜形態及結構,而且對患者的角膜進行切割還會影響到光學質量,從某種角度來說,并不是最好的改善患者視力的方法。飛秒激光小切口基質透鏡取出術將直接對患者的角膜基質進行切割,因此不必再格外為患者制作角膜,在眼科近視眼手術治療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穩定性以及可預測性,被許多眼科醫生認可[1,2]。本次研究將采取回顧性分析法,對本院2018 年4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113 例接受飛秒激光小切口基質透鏡取出術成人近視患者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旨在探究飛秒激光小切口基質透鏡取出術治療成人近視的臨床療效以及對患者術后角膜光學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8 年4 月~2019 年 6 月收治的113 例(200 只患眼)接受飛秒激光小切口基質透鏡取出術成人近視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近視155 只眼,近視加散光45 只眼;男78 例,女35 例;年齡22~39 歲,平均年齡(29.66±3.26)歲;平均等效球鏡(-4.65±3.26)D。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實行飛秒激光小切口基質透鏡取出術治療。①術前3 d 用濃度為0.3%的鹽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濃度為0.1%的溴芬酸鈉滴眼液進行滴眼操作;②術前先為患者沖洗結膜囊、眼周皮膚,做好常規性的消毒處理,為患者進行局部麻醉;③應用德國制飛秒激光器對角膜進行掃描與切割,將掃描頻率設置為500 kHz,角膜帽的厚度為120 μm、角膜帽的直徑為7.3 mm、光學區域為6.0~6.5 mm;④掃描順序為先表面周邊再到中央區域,最后再回到周邊,制造2~3 mm 左右的切口,透鏡前的表面與透鏡后的表面掃描點應當相距3 μm,同時透鏡側切點也要保持2.0 μm 的距離;⑤在顯微鏡下對術眼進行透鏡淺表面與上方角膜組織分離,分離后游離透鏡,用生理鹽水對術眼進行沖洗,多余的沖洗液用無菌海綿吸收掉;⑥手術結束后,患者要堅持用0.3%的鹽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進行滴眼處理,6 次/d,連續滴眼7 d 即可。
1.3 觀察指標 對比患者術前及術后1 周、1 個月、3 個月的UCVA、BCVA,術后不同時段的3 mm 瞳孔直徑下垂直、水平子午線10、30、50 c/d 的空間頻率MTF 值。UCVA、BCVA 檢測結果換算為logMAR 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前及術后1周、1個月、3個月的UCVA、BCVA對比患者術后1 周、1 個月、3 個月UCVA 明顯優于術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術后1 周、1 個月、3 個月BCVA 與術前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00 只患眼術前及術后1 周、1 個月、3 個月的UCVA、BCVA 對比()

表1 200 只患眼術前及術后1 周、1 個月、3 個月的UCVA、BCVA 對比()
注:與術前相比,aP<0.05,bP>0.05
2.2 術后不同時段的3 mm 瞳孔直徑下垂直、水平子午線10、30、50 c/d 的空間頻率MTF 值對比 患者術后1 周、1 個月、3 個月的3 mm 瞳孔直徑下垂直、水平 子午線10、30、50 c/d 的空間頻率MTF 值均高于術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00 只患眼術后不同時段的3 mm 瞳孔直徑下MTF 值對比()

表2 200 只患眼術后不同時段的3 mm 瞳孔直徑下MTF 值對比()
注:與術前相比,aP<0.05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以及生活壓力的逐步增大,近視眼或者近視散光的群體越來越多,雖然有近視問題的人群可以通過佩戴眼鏡來糾正視力,但是仍舊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一定程度的干擾與麻煩,故而有很多近視眼患者都會考慮利用手術治療來改善視力[3-5]。
飛秒激光小切口基質透鏡取出術被認為是目前最為先進的角膜屈光手術,與傳統的準分子激光角膜切削術(PRK)相比,主要的手術特點是創傷小、恢復速度快、并發癥少,這些優勢都使得飛秒激光小切口基質透鏡取出術成為了治療近視眼的首選方案,不過隨著飛秒激光小切口基質透鏡取出術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臨床發現由于缺乏更為客觀的眼球運動,導致糾正工作存在一定的誤差,雖然已經有相關的人工角度修正或者度數補償等方法可以盡量提升糾正手術的準確性,但是目前還沒有被官方認可,即便是要進行研究,也需要收集足夠多的樣本。不過從目前的治療情況來看,飛秒激光小切口基質透鏡取出術在糾正近視散光方面還是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控制等效球鏡方面[6-8]。
MTF 被認為是人體眼光學系統的一種綜合性體現,它的作用在于直接反映出人體眼睛對不同空間頻率的傳遞能力,因此人體眼睛的像差、衍射等都與MTF 值有著相應的聯系,在專業領域中也被認為是直接評估人類眼睛成像質量的方法之一。而所謂的高空間頻率,是指人體眼睛對觀察到的細節的一種判斷,人體眼睛自身的敏感度、對比敏感度則是由中空間頻率來體現的,舉一反三,低空間頻率則會直接影響到眼睛對外界物體輪廓的判斷結果。而在本次研究中,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不管是垂直子午線還是水平子午線,其MTF 值都要比術前更高,且從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MTF 保持持續升高,整體角膜光學質量是明顯高于術前的,說明利用飛秒激光小切口基質透鏡取出術在治療近視與散光方面確實具有改善角膜光學質量的效果,對患者而言,手術是安全、可靠的[9,10]。臨床治療發現,影響到飛秒激光小切口基質透鏡取出術糾正近視與散光治療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軸位誤差。由于人眼球軸位的改變比較難在手術的顯微鏡下被精確的捕捉到,因此在實際治療中容易造成散光糾正的軸位誤差,而在海外學者長達 1 年左右的隨訪調查中,也說明顯示軸位誤差并沒有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出現消失跡象;②散光的大小。在治療散光度數方面,發現散光越大,那么飛秒激光小切口基質透鏡取出術糾正的不穩定性也將變得越高;③眼內散光。眼內散光是人眼球屈光異常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是應用了飛秒激光小切口基質透鏡取出術來治療,也只能實現角膜前表面的水平進行球、柱鏡水平矯正,因此可能會出現誤差[11];④散光的順規以及逆規性。由于受瞼裂位置、壓力等因素的影響,角膜的水平子午線方向的屈光力還是比較平坦的,而且絕大多數情況下全眼的散光都是來源于角膜,故而很多人都會表現為順規性的散光,順規性散光的誤差要明顯低于逆規性、斜軸,所以在為高度近視人群進行視力矯正時,要充分考慮到散光的順規、逆規性。
臨床治療認為,與常規性的治療技術相比,飛秒激光小切口基質透鏡取出術所引起的球差要更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飛秒激光小切口基質透鏡取出術在對角膜周邊進行切割時沒有改變入射角,避免了影響到手術治療的切割效能,也不會引入高階像差,不會干擾到角膜的光學質量,飛秒激光小切口基質透鏡取出術所具有的較低程度無角膜基質損傷將盡量減少引起球差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飛秒激光小切口基質透鏡取出術不但改善了成人近視患者的視力,還提升了角膜光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