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郊
不孕不育是臨床中的常見病,女性誘發不孕不育的因素較多,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因素為性激素紊亂所致。這不僅使得患者不能正常懷孕,同時其心理健康也會受到嚴重影響[1]。近年來,我國不孕不育人數呈現出顯著上升的趨勢,故及時改善相關臨床癥狀,提高妊娠率對于不孕不育患者十分重要。臨床中通常利用藥物對不孕不育者進行調理與治療。克羅米芬是人工合成的非甾體制劑,為治療不孕不育的常用藥,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單獨使用此藥對于提高妊娠率達不到理想效果。據大量的臨床經驗顯示,為不孕不育患者治療的同時給予其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可有效提升治療效果[2,3]。為了研究克羅米芬聯合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在治療不孕不育中的具體應用價值,本文對兩組不孕不育患者分別實施不同的方式治療,現將研究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于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 收治的100 例不孕不育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50 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2~38 歲,平均年齡(29.53±2.83)歲;病程6 個月~8 年,平均病程(4.26±1.54)年。對照組患者年齡23~37 歲,平均年齡(29.38±2.58)歲;病程7 個月~7 年,平均病程(4.62± 1.16)年。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1 年以上沒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而沒有成功妊娠的患者;②符合內分泌失調不孕癥診斷標準的患者;③有排卵問題的患者;④輸卵管管腔正常的患者;⑤22~38 歲的初診者;⑥不 存在影響本次研究的其他類型重大疾病者;⑦臨床資料齊全的患者;⑧自愿參加研究的患者。
1.2.2 排除標準 ①配偶不育的患者;②有糖尿病或胰島素抵抗的患者;③生殖道先天畸形者;④為免疫性不育者;⑤反復流產者;⑥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⑦患有子宮肌瘤及卵巢囊腫者;⑧對于治療藥物有過敏反應者;⑨近3 個月服用過激素類藥物的患者;⑩不 配合研究的患者;隨訪期間接受過其他治療或中途轉院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克羅米芬治療,給予患者枸櫞酸氯米芬膠囊(廣州康和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1970),在每次經期的第6 天開始口服,1 次/d,50 mg/次,連續口服5 d,共治療1 年。
觀察組患者使用克羅米芬聯合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克羅米芬的治療方法與對照組患者相同,在此基礎上使用注射用絨促性素(寧波人健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020),首先對患者的卵泡直徑進行測量,當患者的卵泡直徑>18 mm 時,肌內注射1000 U 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在注射完成之后的 24 h 內夫妻同房。當患者促排卵時,如果有2 個以上>18 mm 的卵泡,需要放棄本周期的治療。共治療1 年。
兩組患者在排卵后到月經來潮的前一天給予孕酮支持,指導患者服用地屈孕酮片(荷蘭Abbott Biologicals B.V.,注冊證號 H20170221),10 mg/次,2 次/d。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追蹤隨訪 1 年,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排卵率及妊娠率。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月經正常,同時在1 年內受孕,不孕不育癥狀消失;有效:患者月經不調以及排卵異常的現象有所改善,同時排卵活力得到明顯提升,但在1 年內未受孕;無效:患者月經不調及排卵異常的現象幾乎沒有變化,在1 年內未受孕。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n(%),%]
2.2 兩組患者的排卵率以及妊娠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排卵48 例、排卵率為96.00%,妊娠36 例、妊娠率為72.00%;對照組患者排卵37 例、排卵率為74.00%,妊娠20 例、妊娠率為40.00%。觀察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9.490、10.390,P=0.002、P=0.001<0.05)。
藥物治療不孕不育是臨床中常用的一種治療方式,其治療原則為改善患者的性激素分泌異常,并以此調節性激素水平,最終促使患者排卵現象正常,從而達到受孕的標準[3-6]。克羅米芬是一種生物制劑,具有調節性激素水平的作用,因此常被運用于不孕不育癥疾病的治療中。它能夠積極與雌激素受體結合,可有效促進患者性激素的分泌,從而提高患者體內的性激素水平[7]。除此之外,克羅米芬還可以抑制雌激素對垂體、下丘腦負反饋的相關調節作用,并刺激卵泡的成熟,從而可有效改善患者排卵異常的現象。將其用于不孕不育疾病中,有利于改善患者性激素分泌異常,同時有效促進患者正常排卵。雖然這種藥物可以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單獨使用克羅米芬治療會增加女性卵泡膜破裂綜合征發生的風險,因此需要與其他藥物搭配使用[8]。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α、β 二聚體糖蛋白組成的一種物質,人體中主要通過女性的胎盤滋養層細胞分泌,具有調節人體黃體分泌量的作用,可有效促進人體黃體酮以及雌激素分泌,最終可以提高患者的排卵速度。除此之外,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中的α 亞基結構還與促卵泡激素以及促黃體生成素相似,具有類促黃體生成素的作用,故能夠維持患者的月經黃體壽命,并刺激孕酮的產生。因此將其用于不孕不育疾病中,有利于促進患者性激素分泌水平正常,促進患者排卵,最終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受孕率[9]。根據相關研究顯示,相比于單獨使用克羅米芬藥物治療,為不孕不育患者使用克羅米芬聯合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能夠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受孕率[10]。雖然這種治療方式的臨床效果較好,但由于克羅米芬作為一種促排卵藥物,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導致患者發生多卵泡發育的風險。患者在促排卵時,若出現了2 個以上>18 mm 的卵泡,則需要放棄本周期的治療,不繼續注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在本次研究中,使用克羅米芬聯合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的排卵率以及妊娠率均高于單獨實施克羅米芬治療的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克羅米芬聯合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受孕率,最終能夠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克羅米芬聯合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治療方法在不孕不育治療中具有較好的療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及妊娠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